图书介绍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战洪仁,王立鹏,李雅侠,张先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51143656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换热器-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概述1
1.2 热交换器的类型及特点1
1.3 热交换器发展及研究方向3
1.3.1 热交换器的发展史3
1.3.2 发展现状4
1.3.3 发展差距5
1.3.4 热交换器研究方向5
1.4 热交换器的设计内容7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形式与总体结构8
2.1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形式及特点8
2.2 管壳式热交换器型号的表示法11
2.2.1 型号表示方法11
2.2.2 型号标记示例13
2.3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选型14
第三章 热交换器传热计算及流体阻力计算16
3.1 传热计算16
3.1.1 传热计算原理16
3.1.2 传热计算基本方程式20
3.2 热交换器的传热设计21
3.2.1 平均温差△tm22
3.2.2 传热系数K的确定24
3.2.3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37
3.2.4 定性温度的计算55
3.2.5 传热能效ε57
3.3 流体阻力计算62
3.3.1 流动状态62
3.3.2 流动阻力62
3.4 传热计算步骤72
3.5 冷凝器的结构与原理简介73
3.5.1 传热计算73
3.5.2 冷凝器的结构74
3.5.3 冷凝器形式的确定75
3.5.4 冷凝器介质流程的选择76
3.3.5 冷凝器结构设计中的其他问题76
第四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78
4.1 管程结构78
4.1.1 管板78
4.1.2 换热管束86
4.1.3 管箱91
4.1.4 分程隔板96
4.2 壳程结构96
4.2.1 壳体97
4.2.2 折流板与支持板98
4.2.3 拉杆与定距管102
4.2.4 防短路结构104
4.2.5 壳程分程105
4.2.6 防冲板和导流筒107
4.2.7 滑道108
4.2.8 膨胀节110
4.3 其他结构111
4.3.1 接管111
4.3.2 法兰113
4.3.3 支座117
第五章 热交换器合理设计119
5.1 概述119
5.1.1 设计任务119
5.1.2 设计的原始数据119
5.1.3 设计的一般原则119
5.1.4 设计的内容和一般步骤119
5.2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标准及参数120
5.2.1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基本参数和型号表示方法120
5.2.2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系列标准120
5.3 操作条件的确定120
5.3.1 流速的选取120
5.3.2 介质压力、温度和换热终温的确定123
5.3.3 平均温差的决定124
5.3.4 管程和壳程介质的确定125
5.3.5 管层、壳层换热系数的比较125
5.3.6 管、壳程压降的比较127
5.4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部件结构尺寸计算127
5.4.1 管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127
5.4.2 壳体直径的确定128
5.4.3 壳程流通截面积的计算128
5.4.4 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130
5.5 管壳式热交换器热应力补偿的问题130
5.5.1 热交换器所受的应力计算130
5.5.2 温差应力计算131
5.5.3 拉脱力计算132
5.5.4 热补偿的方式和措施133
5.6 热交换器管束振动的机理及防范措施135
5.6.1 管束振动的机理135
5.6.2 管壳式热交换器防振措施138
5.7 热交换器材料的技术要求138
5.7.1 材料的选择139
5.7.2 有效成本材料的选择140
5.7.3 使用中可能的失效模式和破坏140
第六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强度计算142
6.1 概述142
6.2 壳体、封头、法兰和开孔补强142
6.2.1 内压圆筒的厚度设计142
6.2.2 内压封头的厚度设计144
6.2.3 法兰连接设计148
6.2.4 开孔补强计算150
6.3 管板计算153
6.3.1 概述153
6.3.2 管板设计计算方法分析154
6.3.3 管板设计计算155
6.4 膨胀节设置计算173
第七章 热交换器的强化传热174
7.1 强化传热的原理174
7.1.1 强化传热的途径174
7.1.2 对流强化换热的物理机理175
7.1.3 强化传热的评价175
7.2 管程强化传热177
7.2.1 采用异型换热管178
7.2.2 管内安装扰元件178
7.3 壳程强化传热179
7.3.1 改变管子外形或在管外加翅片179
7.3.2 改变壳程挡板或管束支撑物形式180
第八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示例183
8.1 设计方案的确定183
8.2 设计计算过程184
附录191
附录1 常用单位制及其换算表191
附录2 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193
附录3 烟气的热物理性质(p=760mmHg)194
附录4 气体的热物理性质194
附录5 干饱和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196
附录6 饱和水的热物理性质197
附录7 几种饱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198
附录8 常用固体材料的热物理性质199
附录9 流体污垢热阻参考数据(源自GB 151)200
附录10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范围203
附录11 壳体、管箱壳体厚度204
附录12 封头厚度206
附录13 平盖系数K选择表208
附录14 管板计算相关查取图211
参考文献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