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春秋辞令文体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春秋辞令文体研究
  • 董芬芬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708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春秋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春秋辞令文体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1

序1

前言1

第一章 盟书1

第一节 春秋盟书兴盛的背景1

一、会盟制度的产物1

二、结盟仪式的必备文书5

第二节 盟书的制作与保存7

一、盟书的制作7

二、盟书的保存8

第三节 盟书的文体构成11

一、会盟日期11

二、与盟成员12

三、会盟缘起16

四、盟约17

五、诅辞21

第四节 春秋盟书的影响23

第二章 起誓辞32

第一节 约信曰誓32

一、起誓辞与誓师辞32

二、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誓辞33

三、春秋起誓辞的句式36

第二节 出土载书与“盟国人”仪式37

一、侯马、温县载书37

二、侯马载书的主盟者40

三、春秋时代“盟国人”仪式44

四、“盟国人”中的“国人”49

五、从侯马、温县载书看春秋起誓辞55

第三节 起誓辞的文体构成57

一、日期57

二、缘起58

三、起誓者58

四、誓约59

五、诅辞60

第四节 起誓辞的式微62

第三章 诅辞65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诅祝仪式与诅辞65

一、诅祝仪式65

二、春秋时代的诅辞70

第二节 盟、誓、诅的异同74

一、盟、誓、诅的约束对象75

二、盟、誓、诅的诅辞75

三、盟、誓、诅的用牲76

第三节 《诅楚文》文体辨析78

一、《诅楚文》及其研究简介78

二、《诅楚文》文体旧说质疑80

三、《诅楚文》乃祷战之文83

第四章 祝嘏辞87

第一节 祝祷辞87

一、祝与祝号87

二、祭祀祖先的祝告辞90

三、《诗经》中的祈祷辞92

四、祭祀天、地、日的祝辞93

五、祷雨辞94

第二节 嘏辞与贺辞98

一、嘏辞98

二、贺辞101

第三节 策祝106

一、策祝是特殊的祝祷辞106

二、祷战策祝107

三、祷病策祝111

四、策祝的特点116

第四节 祝嘏辞的语言特点118

一、诚信虔敬118

二、感情色彩较强118

三、悦耳动听119

第五章 诔文120

第一节 西周的谥制与诔文120

一、谥制的起源120

二、官谥官诔制度124

三、诔为丧葬礼仪上的应用文127

第二节 春秋诔文对传统谥诔制度的突破128

一、士始有诔,有诔无谥128

二、私谥私诔的出现131

第三节 春秋诔文的特点及对哀诔文体的影响133

一、春秋诔文的特点133

二、春秋诔文对哀诔文体的影响134

第六章 誓师辞138

第一节 誓师、誓众之礼138

一、军旅之誓138

二、其他誓众之礼140

第二节 夏、商、周的誓师辞143

一、《尚书》、《逸周书》中的三代誓师辞143

二、对《尚书》中誓辞“伪作”的看法146

第三节 春秋时代的誓师辞147

一、春秋誓师辞的内容结构147

二、誓师辞的语言特点及影响150

第七章 策命及其他命令152

第一节 策命礼仪152

一、策命地点——宗庙太室152

二、侯者人选155

三、史官角色157

第二节 策命文体的内容162

一、封赏的原因163

二、具体的封赏166

三、对受命者的教导与勉励172

第三节 策命的语言特点及影响173

一、策命的语言特点173

二、两周策命的影响175

第四节 其他命令文体概述176

一、君言176

二、政令、禁教180

三、法令183

四、军令185

第八章 书牍188

第一节 春秋书牍兴盛的社会基础188

一、传递设施的完善189

二、玺书的使用191

第二节 春秋书牍的常用范围192

一、列国大夫之间的外交磋商192

二、本国同僚之间的意见沟通194

三、私交亲友之间的信息交流195

第三节 春秋书牍的特点196

一、实用性196

二、公牍性197

第九章 国书199

第一节 春秋聘问礼仪的必备文书199

一、赴告制度的产物200

二、聘问礼仪的要求202

三、史书存录国书的惯例203

四、“不榖”、“孤”、“寡人”的标志203

第二节 国书的内容及文体特征205

一、告请类205

二、通报类212

三、庆吊类215

第三节 国书的存录方式及作者217

一、国书的存录方式217

二、国书的作者218

第四节 国书的语言风格220

一、简约短小220

二、恭敬尚礼220

三、婉曲圆满221

第十章 外交辞令223

第一节 外交辞令的繁荣223

一、列国外交的频繁223

二、行人阶层的活跃224

第二节 行人的修养和才能226

一、对国家的责任感226

二、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强的应变力228

三、熟知各种礼仪230

四、全面的文化素养233

第三节 外交辞令的创制过程与方式237

一、书策的形式237

二、辞令的预先拟定240

三、史官的记录242

四、讨论修饰润色中的文学因素242

第四节 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244

一、据理雄辩244

二、含蓄委婉247

三、刚柔相济249

四、言近旨远251

第五节 外交辞令理论253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253

二、“辞达而已”254

第六节 外交辞令的文学地位与影响257

一、春秋文章的典范257

二、后世美文的源头258

三、重评春秋散文的成就260

第十一章 谏诤文辞262

第一节 箴谏传统与谏诤文辞262

一、箴谏传统262

二、谏诤文辞263

第二节 春秋时代的进谏途径265

一、上书以“进言”266

二、作者陈辞,史官记录270

第三节 谏诤文辞的谏说方式272

一、直谏273

二、智谏275

三、讽谏278

第四节 谏诤文辞的特点281

一、现实性强,观点鲜明281

二、忠心笃诚,语气恳切283

三、显示了一定的文学性285

第十二章 议论文辞287

第一节 春秋议论文辞287

第二节 春秋时代的“立言”与议论文辞289

一、春秋“立言”的含义289

二、“慎言”和“文以足言”291

三、议论文辞即春秋大夫的“立言”293

第三节 春秋“立言”的途径及“言”、“文”之辨297

一、立言的途径297

二、从“言”、“文”之辨看春秋议论文体的存在状态300

第四节 春秋议论文辞的内容303

一、论政303

二、论人生、教育等305

三、论战306

四、论人307

第五节 春秋议论文辞的说理特点309

一、条分缕析,说理圆通309

二、从容委曲,底气充沛310

三、即物明理,华实相副312

第六节 明道、宗经、征圣模式的形成314

一、明道314

二、征圣315

三、宗经316

第七节 春秋议论文辞的影响318

一、战国诸子的滥觞318

二、古文家的宗法320

结语 研究春秋辞令文体的意义和价值322

参考文献330

后记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