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
  • 郭霞珍,王彤,许筱颖主编;刘晓燕,常立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46329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方歌-汇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白话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1

一、中医学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1

三、中医基础理论2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

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2

二、理论体系确立的依据5

三、理论体系的发展7

第三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14

一、整体观念14

二、辨证论治16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9

第一节 精气学说19

一、精气与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19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21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3

第二节 阴阳学说24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24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6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5

第三节 五行学说46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46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50

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56

第二章 藏象64

第一节 概述64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64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65

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66

第二节 五脏67

一、心67

二、肺72

三、脾79

四、肝84

五、肾90

第三节 六腑97

一、胆97

二、胃99

三、小肠101

四、大肠102

五、膀胱104

六、三焦104

第四节 奇恒之腑106

一、脑106

二、女子胞108

第五节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09

一、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109

二、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110

三、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111

四、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112

五、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112

六、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113

七、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114

八、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115

九、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116

十、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117

第六节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18

一、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关系118

二、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119

第七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19

一、脏腑表里配合关系的依据119

二、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120

三、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121

四、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122

五、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123

六、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123

第三章 气血津液125

第一节 气125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125

二、气的运动126

三、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128

四、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129

五、宗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130

六、营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131

七、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与生理功能132

第二节 血133

一、血的基本概念133

二、血的生成及其与相关脏腑关系133

三、血的运行与相关脏腑的关系134

四、血的生理功能135

第三节 津液136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13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137

三、津液的功能138

四、气与血的关系139

第四章 经络142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142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142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42

第二节 十二经脉146

一、走向和交接规律146

第三节 奇经八脉151

一、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151

二、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152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155

第五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57

一、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157

二、在治疗中的应用159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160

第一节 病因160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160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172

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177

第二节 发病180

第六章 病机182

第一节 基本病机182

一、邪正盛衰182

二、阴阳失调184

三、气血津液失常188

第二节 内生五邪189

一、风气内动190

二、寒从中生192

三、湿浊内生194

四、津伤化燥195

五、火热内生196

第七章 防治199

第一节 预防199

第二节 治疗原则200

一、治病求本200

二、扶正祛邪202

三、调整阴阳204

四、调理气血205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