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阐释与运用 第2版 引进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阐释与运用 第2版 引进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096038.jpg)
- (德)裴仁斯,(德)弗拜尔,王煦逸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21544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68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国际会计准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阐释与运用 第2版 引进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版第二版前言1
德文序1
第一章 会计基础理论1
1.0什么是会计?1
2.0会计存在的理由及其作用4
3.0德国与中国的会计义务和会计目标6
4.0为什么会计需要用会计准则来规范?8
5.0一个优秀的会计准则的标准9
练习18
第二章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19
1.0不同会计准则体系存在的原因19
2.0企业的国际化22
3.0中国会计体系的国际化24
第三章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27
1.0引言28
2.0有关机构29
3.0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33
4.0公认会计准则体系35
练习35
第四章 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组织机构36
1.0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36
2.0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42
3.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获得的支持和实施48
练习50
第五章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51
1.0概念框架的任务及约束力等级51
2.0内容52
3.0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53
4.0会计的基本原则54
5.0财务报表的要素58
6.0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60
7.0概念框架的其他内容61
8.0总结及评价62
9.0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和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主要区别63
练习66
第六章 编制财务报表的主体67
1.0引言68
2.0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义务70
3.0合并范围70
4.0披露75
5.0《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06)的主要区别76
练习77
第七章 财务报表78
1.0引言78
2.0资产负债表79
3.0损益表81
4.0权益变动表85
5.0现金流量表86
6.0《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比较98
7.0《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的列报的比较99
练习100
第八章 所得税103
1.0制定基础、适用范围及目的104
2.0当期所得税负债和当期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104
3.0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105
4.0列报和披露114
5.0《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比较115
练习115
第九章 收入与建造合同117
1.0有关收入的重要规定118
2.0基本内容118
3.0收入确认121
4.0建造合同125
5.0披露135
6.0《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比较135
7.0《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造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比较136
练习137
第十章 资产减值138
1.0引言138
2.0减值测试139
3.0减值损失的计量140
4.0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143
5.0现金产出单元144
6.0减值损失转回147
7.0披露148
8.0《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比较148
练习148
第十一章 无形资产150
1.0无形资产的辨认151
2.0确认和初始计量152
3.0后续计量158
4.0披露164
5.0《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比较165
练习166
第十二章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167
1.0《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的适用范围167
2.0确认168
3.0计量169
4.0终止确认178
5.0列报178
6.0披露178
7.0《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比较179
练习180
第十三章 投资性房地产182
1.0《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的适用范围183
2.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房地产的分类183
3.0确认185
4.0计量186
5.0转换192
6.0处置195
7.0列报196
8.0披露196
9.0《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区别197
练习197
第十四章 存货199
1.0确认199
2.0计量200
3.0披露211
4.0《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比较212
练习212
第十五章 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214
1.0引言214
2.0确认215
3.0计量218
4.0个别问题220
5.0列报和披露224
6.0《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主要区别225
练习226
第十六章 退休福利计划和雇员福利228
1.0引言229
2.0退休福利计划的分类229
3.0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230
4.0综合性案例240
5.0特殊问题240
6.0披露241
7.0《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与《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主要区别241
8.0《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金计划的会计和报告”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的主要区别242
练习242
第十七章 所有者权益244
1.0所有者权益定义及与负债的区别245
2.0所有者权益的分类248
3.0所有者权益项目249
4.0分类规定及披露255
5.0《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主要区别257
练习257
第十八章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259
1.0适用范围259
2.0实际权益性工具260
3.0虚拟权益性工具267
4.0组合模型269
5.0披露270
6.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比较271
练习272
第十九章 金融工具274
1.0引言275
2.0确认279
3.0初始计量280
4.0后续计量281
5.0金融资产的减值289
6.0终止确认293
7.0列报和披露298
8.0《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比较300
第二十章 套期会计302
1.0基础概念303
2.0套期会计307
3.0计量310
4.0披露322
5.0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套期会计发展322
6.0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套期保值业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比较324
练习325
第二十一章 租赁327
1.0租赁的定义与分类328
2.0确认330
3.0计量331
4.0租赁的特殊问题341
5.0披露346
6.0《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比较347
练习349
第二十二章 汇率变动的影响350
1.0引言350
2.0资产负债表中外币折算业务351
3.0以外币编制财务报表的折算355
4.0披露360
5.0《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差异360
练习361
第二十三章 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364
1.0引言365
2.0单独财务报表中对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366
3.0股份交易合并财务报表的列报368
4.0披露400
5.0综合性案例400
6.0《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差异403
练习404
第二十四章 联营和合营企业407
1.0引言407
2.0合营企业的财务报表408
3.0联营企业股份的会计处理414
4.0《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与国际财务报告会准则中相关准则的比较424
练习424
第二十五章 首次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428
1.0引言429
2.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的适用范围429
3.0过渡期429
4.0编制方法430
5.0披露438
6.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439
练习440
第二十六章 会计估计变更、重大会计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442
1.0引言442
2.0会计政策变更443
3.0会计估计变更445
4.0会计差错446
5.0披露448
6.0《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比较448
练习449
第二十七章 持有以备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451
1.0定义451
2.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5条规定的内容和使用范围452
3.0分类453
4.0计量455
5.0列报和披露459
第二十八章 每股收益462
1.0准则基础和适用范围463
2.0基础概念463
3.0未稀释每股收益464
4.0稀释后的每股收益468
5.0列报和披露471
6.0《国际会计准则》第33号“每股收益”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的差异472
练习473
第二十九章 分部报告475
1.0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目的476
2.0分部分类标准476
3.0确定分部报告477
4.0分部报告的会计处理480
5.0必须披露的分部信息480
6.0《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8号“分部报告”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的差异483
第三十章 中期财务报告485
1.0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任务485
2.0《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简介486
3.0《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的比较490
第三十一章 信息披露491
1.0公司信息披露的定义和重要性491
2.0信息披露的体系493
3.0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和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编制494
4.0中国信息披露制度和报告编制495
5.0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496
6.0信息披露规则一体化497
第三十二章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499
1.0标准化角度499
2.0程序化角度503
3.0思考504
附录一505
附录二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