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灵电子与电气工程丛书 RF权威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图灵电子与电气工程丛书 RF权威指南
  • (美)洛夫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006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无线电信号-射频-信号识别-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图灵电子与电气工程丛书 RF权威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无线电波和传播1

1.1 电场1

1.2 磁场2

1.3 无线电波3

1.4 频率到波长的转换4

1.5 无线电频谱5

1.6 极化6

1.7 无线电信号是如何传播的6

1.8 折射、反射和衍射7

1.9 反射信号9

1.10 地面以上的大气层10

1.11 地波13

1.12 天波13

1.13 传播距离和辐射角15

1.14 多次反射16

1.15 临界频率17

1.16 MUF17

1.17 LUF17

1.18 跳跃区18

1.19 电离层状态18

1.20 衰落18

1.21 电离层扰动19

1.22 VLF信号的传播20

1.23 VHF及以上的信号20

1.24 更远的传播距离20

1.25 对流层散射21

1.26 分散E层21

1.27 流星散射22

1.28 3 GHz以上的信号23

第2章 RF前端设计24

2.1 更高的集成度25

2.2 接收机基本结构26

2.2.1 AM检波接收机27

2.2.2 TRF接收机29

2.2.3 直接转换接收机30

2.2.4 超外差接收机31

2.2.5 前端放大器37

2.2.6 选择性38

2.3 模数转换器对RF前端设计的影响39

2.4 软件无线电40

2.5 案例分析——现代通信接收机40

第3章 WLAN无线电传输基本原理45

3.1 传输能力和吞吐量的定义45

3.2 带宽、无线电和香农定理46

3.2.1 带宽是个模拟测度46

3.2.2 数字设备的带宽46

3.2.3 香农定理:带宽和噪声47

3.2.4 关系47

3.3 带宽效率47

3.3.1 自适应调制48

3.3.2 效率与健壮性的权衡49

3.4 前向纠错49

3.4.1 802.1 1a和802.11g卷积编码49

3.4.2 FEC开销:3/4编码和1/2编码49

3.4.3 其他FEC技术49

3.5 无线电法规50

3.5.1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1934)50

3.5.2 ITU-R50

3.6 许可的和无需许可的无线电频谱50

3.6.1 主要的许可频段50

3.6.2 美国无需许可的频段:ISM和U-NII频段51

3.6.3 WLAN频谱51

3.7 其他国家的无需许可频段52

3.7.1 欧盟5 GHz频段频谱52

3.7.2 国际上5 GHz频段的频谱52

3.8 无线通信中存在的普遍难题53

3.8.1 距离和路径损耗53

3.8.2 信号频率53

3.8.3 环境障碍物53

3.8.4 楼层间的传输54

3.8.5 多径和码间干扰54

3.8.6 同信道干扰55

3.8.7 多普勒效应55

3.8.8 其他环境因素55

3.9 802.11 WLAN的基本特征56

3.10 总结56

第4章 高级结构58

参考文献66

第5章 RF功率放大器67

5.1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方式67

5.1.1 A类放大器的工作方式67

5.1.2 B类放大器的工作方式68

5.1.3 AB类放大器的工作方式70

5.1.4 C类放大器的工作方式70

5.1.5 各类滤波器的使用71

5.1.6 IMD简介71

5.1.7 A类放大器性能72

5.1.8 A类偏置电路73

5.1.9 A类放大器的限制74

5.1.10 B类放大器的性能75

5.1.11 AB类放大器的性能76

5.1.12 AB类偏置电路77

5.1.13 C类放大器的性能78

5.1.14 放大器类型小结79

5.2 结论79

参考文献80

第6章 RF放大器81

6.1 噪声和预选器/前置放大器82

6.2 放大器配置82

6.3 晶体管增益82

6.4 基于公共元件的分类83

6.4.1 共发射极电路84

6.4.2 共集电极电路84

6.4.3 共基极电路84

6.5 晶体管偏置85

6.5.1 集电极—基极偏置85

6.5.2 发射极偏置或“自偏置”86

6.6 频率特性86

6.7 JFET和MOSFET连接86

6.8 JFET预选器87

6.9 VHF接收机预选器89

6.10 MOSFET预选器90

6.11 电压可调接收机预选器92

6.12 用于VLF、LF和AM BCB的宽带RF前置放大器93

6.13 推挽式RF放大器94

6.13.1 推挽式放大器的类型94

6.13.2 实际电路细节95

6.14 宽带RF放大器(50Ω输入和输出)98

第7章 PA设计基础100

7.1 谱域分析100

7.2 基本的工作类型:A、AB、B和C104

7.3 有源器件模型110

7.4 高频导通角113

7.5 集电极电容的非线性效应118

7.6 推挽功率放大器120

7.7 功率增益和稳定性123

7.8 参数振荡131

参考文献134

第8章 功率放大器136

8.1 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136

8.1.1 氧化铍136

8.1.2 高温136

8.1.3 高RF电压136

8.2 最初的设计决策137

8.3 调平器、VSWRP和RF路径开关137

8.4 开始设计137

8.5 低通滤波器设计138

8.5.1 切比雪夫滤波器138

8.5.2 椭圆滤波器138

8.5.3 电容器的选择139

8.5.4 电感器的选择139

8.6 离散PA140

8.6.1 输出匹配方法140

8.6.2 最大集电极/漏极电压141

8.6.3 最大集电极/漏极电流141

8.6.4 集电极/漏极效率142

8.6.5 功率晶体管的封装142

8.6.6 增益期望144

8.6.7 散热设计和散热片144

8.6.8 偏置145

8.6.9 反馈元件的选择148

8.6.10 输入匹配150

8.6.11 稳定性考虑153

8.6.12 布局考虑153

8.6.13 结构技巧154

8.6.14 性能测量154

参考文献156

第9章 RF/IF电路157

9.1 混合器158

9.1.1 理想混合器158

9.1.2 二极管环混合器160

9.1.3 有源混合器的基本操作162

9.2 调制器163

9.3 模拟乘法器163

9.4 对数放大器168

9.5 Tru-Power检测器173

9.6 VGA175

9.6.1 电压控制放大器175

9.6.2 X-AMP176

9.6.3 数字控制VGA179

9.7 直接数字合成179

9.7.1 DDS179

9.7.2 DDS系统的混叠182

9.7.3 将DDS系统用作ADC时钟驱动器183

9.7.4 DDS系统中的AM183

9.7.5 DDS系统的不失真动态范围考虑184

9.8 PLL185

9.8.1 PLL合成器的基本构建模块187

9.8.2 参考计数器188

9.8.3 反馈计数器189

9.8.4 小数分频锁相环191

9.8.5 振荡器系统的噪声192

9.8.6 VCO的相位噪声192

9.8.7 利林方程193

9.8.8 闭合回路194

9.8.9 相位噪声测量196

9.8.10 参考杂散197

9.8.11 CP泄漏电流199

参考文献199

第10章 滤波器202

10.1 分类202

10.2 滤波器合成204

10.3 LPF204

10.3.1 阶梯阻抗LPF204

10.3.2 集总元件LPF207

10.3.3 不规则线LPF208

10.4 BPF210

10.4.1 集成综合指数210

10.4.2 平行耦合线BPF212

10.4.3 波形耦合线BPF:有用的“锯齿”214

10.4.4 末端耦合BPF216

10.4.5 交指型BPF217

10.4.6 梳状BPF218

10.4.7 U型BPF220

参考文献221

第11章 将传输线和PCB用作滤波器223

11.1 传输线滤波器223

11.2 开路线224

11.3 短路线225

11.4 非终端线的使用225

11.5 印刷电路滤波器229

11.6 带通滤波器231

参考文献231

第12章 调谐与匹配232

12.1 RF电路的矢量表示232

12.2 LC谐振储能电路235

12.2.1 串联谐振电路236

12.2.2 并联谐振电路237

12.3 调谐RF/IF变压器238

12.4 RF/IF变压器的构造238

12.5 RF/IF变压器的带宽240

12.6 挑选LC谐振回路的元件值242

12.7 追踪问题244

12.8 RF放大器/天线调节问题244

12.9 本地振荡器问题246

12.10 微调电容的方法246

12.11 RF电路的阻抗匹配247

12.12 变压器匹配248

12.13 谐振变压器248

12.14 谐振网络250

12.15 相反L网络250

12.16 π网络251

12.17 分离电容网络251

12.18 晶体管—晶体管阻抗匹配252

第13 章阻抗匹配254

13.1 背景254

13.2 L型网络256

13.3 处理复阻抗负载258

13.4 三元件匹配260

13.4.1 π型网络260

13.4.2 T型网络264

13.5 低Q值或宽带匹配网络264

13.6 史密斯图269

13.6.1 史密斯图的结构270

13.6.2 有关史密斯图的基本技巧274

13.6.3 绘制阻抗值274

13.6.4 图中的阻抗操作274

13.6.5 阻抗到导纳的转换278

13.6.6 图上的电导操作281

13.7 史密斯图上的阻抗匹配285

13.7.1 二元件匹配285

13.7.2 三元件匹配285

13.7.3 多元件匹配286

13.8 软件设计工具290

13.8.1 史密斯图设计工具291

13.8.2 集成设计工具297

13.9 小结302

第14章 RF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303

14.1 RF放大器的非线性303

14.2 线性化技术305

14.2.1 前馈放大器306

14.2.2 决定前馈放大器的耦合器值306

14.2.3 RF预失真308

14.3 数字基带预失真309

14.3.1 星座映射311

14.3.2 信号映射311

14.3.3 复LUT311

14.3.4 调节312

14.3.5 采样312

14.3.6 量化313

14.3.7 反馈313

14.4 小结314

参考文献314

索引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