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催化裂化数据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石油催化裂化数据手册
  • 熊国卿等译 著
  • 出版社: 燃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3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油催化裂化数据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前言、定义、计算所需数据1

第1节 前言(1957年版)1

第2节 催化裂化所用符号1

第3节 转化率的定义2

第4节 计算所需数据3

第5节 裂化技术委员会的现行决定标准和建议9

第二章 转化率与各操作条件的关系14

第1节 各操作条件之相互关系14

第2节 相对活性因数(A)(3A催化剂)18

第3节 剂油此-空速因数(B)22

第4节 平均油分压24

第5节 汽提蒸汽有效因数(SE)(仅适用于下行式装置)25

第6节 压力因数(P)、水合因数(H)和温度因数(T)26

第7节 进料性质因数(F)(暂行方法)28

第8节 油浆因数(S)与再生催化剂碳含量因数(R)30

第9节 反应床层绕速度(基于空反应器)之估计32

第10节 反应器效率因数(V)34

第11节 热转化率35

第三章 回炼催化裂化诸产品的产率37

第1节 回炼裂化操作计算说明(暂行方法)37

第2节 裂化循环进料所得循环柴油的产率42

第3节 终切割点650°F以上循环进料的芳烃指数43

第4节 进料芳烃指数校正(暂行方法)44

第5节 轻循环柴油的芳烃指数44

第6节 转化率对循环进料芳烃指数和环烷烃指数的影响45

第7节 反应温度对循环进料芳烃指数的影响46

第8节 循环进料的裂化性能46

第9节 回炼油数量的推算48

第1节 总说明49

第四章 气态烃产率49

第2节 氢气产率51

第3节 甲烷产率56

第4节 乙烯产率61

第5节 乙烷产率65

第6节 丙烯产率70

第7节 丙烷产率74

第8节 总丁烯馏分产率78

第9节 异丁烷产率82

第10节 正丁烷产率87

第11节 戊烯馏分产率90

第12节 戊烷馏分产率95

第13节 硫化氢产率98

第1节 总说明100

第五章 碳的产率100

第2节 进料因数(F)103

第3节 校正430转化率因数(C2)105

第4节 进料20%点因数(FT)与20+转化率因数(C1)107

第5节 反应温度因数(T)和油分压因数(P)110

第6节 剂油此-再生催化剂含碳量因数(R)112

第7节 产碳-反应器水蒸汽因数(W)113

第8节 塔底回炼油因数(S)114

第9节 反应效率因数(V)115

第10节 附加碳(Fc)116

第11节 可汽提碳117

第12节 催化碳中的当量氢(3A催化剂)118

第13节 从待生催化剂上汽提油120

第14节 催化汽提碳的估计122

第1节 C5—430°F汽油的产率123

第六章 液体产品的产率和性质123

第2节 C5—430°F汽油的挥发度127

第3节 C5—430°F汽油的雷特蒸汽压130

第4节 C5—430°F汽油的挥发度——5%、90%点温度131

第5节 C5—430°F汽油的净CFR研究法调合辛烷值132

第6节 ASTM辛烷值(净的或加铅的ASTM-CFRR辛烷值评价)136

第7节 车用汽油的受铅性(CFRR辛烷值)137

第8节 研究法调合指数与CFRR辛烷值和受铅性因数的关系138

第9节 C5—430°F汽油的比重140

第10节 C5—350°F汽油的产率(埃索超级汽油)142

第11节 C5—350°F汽油的性质(挨索超级汽油)(挥发度、雷特蒸汽压、研究法调合辛烷值、受铅性等)144

第12节 总循环柴油的API比重146

第13节 >650°F循环柴油的产率148

第14节 >650°F循环柴油的API比重150

第15节 >650°F循环柴油的平均沸点152

第16节 >700°、>800°和> 950°F循环柴油的产率153

第17节 >650°F循环柴油的粘度和倾点154

第七章 进料性质156

第1节 API比重、平均沸点和柴油 指数的关系156

第2节 比色散—汞钠光比色散与氢光比色散的关系157

第3节 直馏油比色散157

第4节 分子量与100°F赛氏粘度的关系158

第5节 分子量与210°F赛氏粘度的关系159

第6节 分子量与122°F赛氏粘度的关系159

第7节 特殊进料的校正因数160

第8节 由粘度和此重估计芳烃指数及环烷烃指数的方法160

第9节 各种不同温度下的原油组成163

第10节 芳烃指数、环烷烃指数与柴油指数的关系164

第11节 芳烃指数、环烷烃指数、API此重扣沸点的关系(暂行方法)165

第1节 相对活性因数(A)(3A催化剂)167

第八章 催化剂性质167

第2节 相对活性因数(A)(11号催化剂)170

第3节 相对活性因数(A)(3E催化剂)171

第4节 相对活性和%D+L与KOH法及芳烃吸附法的关系(3A催化剂)173

第5节 各种新旧方法测出的催化剂活性(3A催化剂)174

第6节 各种新旧方法测出的催化剂活性(3A催化剂)175

第7节 催化剂活性的推持(3A催化剂)176

第8节 产碳因数的基础177

第9节 3A催化剂产碳因数的估算179

第10节 产气因数的基础182

第11节 3A催化剂产气因数的估算184

第2节 进料性质186

第4节 裂化热186

第3节 转化率和催化剂的性质186

第1节 补充资料讨论186

第九章 补充数据和资料186

第十章 碳燃烧速率218

第1节 依据218

第2节 说明218

第3节 注意事项219

第4节 举例219

第十一章 蒸馏关系222

第1节 蒸馏关系讨论222

第2节 根据ASTM蒸馏推算15/5蒸馏(简法)228

第3节 柴油中汽油的含量和粗汽油中柴油的含量的估计231

第4节 根据ASTM蒸馏推算15/5蒸馏(详细方法)233

第5节 10毫米与760毫米汞桂的压力下蒸馏温度的关系235

第6节 根据15/5蒸馏推算ASTM蒸馏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