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 刘大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327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高等学校-教材;技术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1

一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2

二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哲学的难题及其展望7

三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12

第二章 现代科技概观与自然观的演化17

一 科学活动论。科学共同体18

二 现代科技结构及其演化29

三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36

四 自然观的变迁。机械论自然观与还原论42

五 辩证的、历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53

第三章 生态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60

一 从人类中心转向生态中心61

二 科学万能论与生态价值观64

三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与对策69

四 对自然的道德关系与环境伦理学73

五 传统发展观及其负面作用80

六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国21世纪议程》84

七 回应中国资源和环境的严重挑战89

第四章 对科学认识活动的多重分析97

一 科学认识和方法的层次与灵魂97

二 发现的逻辑与创造性问题101

三 发现与辩护间的区别和联系108

四 直觉思维与灵感。机遇及其利用111

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经验基础119

一 科学实验及其作用119

二 科学实验的结构和特点127

三 科学仪器与测量。理论思维与科学实验133

四 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必然规律与统计规律141

五 归纳问题。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145

六 大数现象与统计方法。类比方法151

第六章 科学认识的理论建构157

一 科学抽象。理想化方法157

二 科学思维的基本原则。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辩证方法161

三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168

四 科学理论的功能。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发展176

五 科学理论的结构。假说--演绎方法181

六 经验规律与理论规律186

第七章 数学方法与系统科学方法194

一 数学的方法论意义。模型化原则194

二 系统观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特点199

三 系统科学体系的结构与性质205

四 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功能210

五 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思路、运作要点和主要种类215

第八章 技术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222

一 技术哲学研究的缘起和发展。技术的定义和本质223

二 技术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技术结构228

三 技术进步、技术开发与创造力232

四 技术转移的方式与战略选择238

五 熊彼特假设与创新。需求拉力与技术推力244

六 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扩散模式249

七 高技术创新。高技术公司与企业家精神254

第九章 科技革命与经济社会变革262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62

二 现代科技作为经济内生变量并入生产过程269

三 现代科技并入经济宏观运行279

四 从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284

五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社会文明进步291

六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296

第十章 科技运行的支撑体系304

一 建立恰当的科技运行机制304

二 在科技教育领域提高质量、调整结构309

三 加强科技立法和执法的力度313

四 完善科技奖励的制度和机制318

五 科技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324

第十一章 科技与文化的整合330

一 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迷信331

二 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338

三 科学理性与人类精神341

四 对传统文化与西方化的反思346

五 不利科技事业的文化成因351

六 克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359

参考文献363

后记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