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
  • 韩庆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11030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人学(学科: 研究) 人学-马克思主义(学科: 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当代国内外人的问题争论的沉思1

导言 人的问题研究中的一种综合思维1

一、当代国内外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2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的争论4

三、关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关系的争论7

四、关于“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讨论9

五、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是否“只见物不见人”的讨论12

六、关于其它几个重要问题的争论13

第二章 个人本体中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18

一、个人的本质18

1.人的本质与人性、人的本性18

2.个人的本质结构:需要、生产劳动、社会关系26

1.个人的自然存在33

二、个人的存在33

2.个人的类存在35

3.个人的社会存在36

4.个人的个性存在38

三、个人本体中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及其辩证关系40

1.应当性与现实性40

2.为我性与自在性44

3.主体性与受制约性45

4.超越性与适应性49

5.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的辩证关系51

四、人的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56

1.人作为价值评认对象和科学认识对象之根据56

2.人作为价值评认对象和科学认识对象之含义58

3.人作为价值评认对象和科学认识对象之统一60

第三章 个人的社会性及其在人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64

一、个人社会性的几种含义和性质65

1.作为个人生存须和他人合作的联合性和集体性65

2.作为个人发展须和他人交往的社交性和相互需要关系68

3.作为个人承担一定社会职能和体现一定社会关系的被社会生活条件的规定性和受制约性70

4.作为个人对生活和交往的形式、社会职能和文化经验的占有与掌握的社会化性73

5.个人社会性的性质或特征75

二、个人和社会的多层次关系76

1.解释人和社会的关系的三种极端观点、误区和出路76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多层次性80

3.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三种性状及其对个人的不同影响95

4.不能正确看待个人的社会性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的问题研究走入歧途的根源之一98

1.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和社会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102

三、个人的社会性范畴在人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102

2.个人的社会性是人借以表现自己使其成为现实性的根据或必然形式104

3.对个人的社会性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在人的问题上实现重大变革106

4.个人的社会性与唯社会决定论111

第四章 个性及其在人学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113

一、个性概念分析114

1.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114

2.社会学中的个性概念116

3.伦理学中的个性概念117

4.作为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个性119

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规律127

1.三种不同个性的形成以及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其中的作用128

2.个性发展、群体发展和族类发展在历史中的地位转换规律133

3.个性发展程度依赖于个人对社会生产力总和和交往形式的占有程度以及占有方式的规律137

三、个性全面发展140

1.个性全面发展的一般含义以及评点140

2.个性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150

3.个性全面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152

4.个性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其运用方式157

四、个性自由159

1.个性自由的一般含义以及评点159

2.个性自由的特性167

3.个人自由原则与社会决定原则168

五、个性范畴在人学理论中的重要意义173

第五章 用“个人二重性”眼光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的透视和补充性改造181

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点的个人物质活动蕴涵着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182

一、历史唯物主义应涵盖以个人物质活动为坐标轴心的科学观坐标系和价值观坐标系182

2.马克思从个人物质活动出发确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两条思路184

二、用“个人二重性”眼光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的透视189

1.在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问题上,未阐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就是个人自主活动与其条件的关系189

2.在国家问题上,忽视了“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起作用和消亡的观点191

3.在意识概念中,忽略“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这一个人意识的含义193

4.在生产概念上,忽视个人生产和生产的合目的性194

5.在对历史的看法的上,未重视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这一人本主义提法195

6.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未阐明个人意志和力量的“合力”在其中的作用196

三、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补充性改造199

第六章 三种不同性质的人学:马克思、舍勒和萨特202

一、马克思的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人学202

1.个人的本体论:关于个人存在和本质的理论203

2.个人的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是个人本身力量通过其劳动而发展的历史206

3.辩证的个人的价值观:个人发展和自由的理论209

1.个人本体论:个人的生命和精神双重本质结构论212

二、舍勒以生命和精神的统一为基点的所谓“完整性的”人学212

2.个人历史观:历史是生命冲动和精神互相合作的历史217

3.个人自由发展的辩证法:个人的开放性理论218

三、萨特以个人纯粹意识为基点的人学220

1.个人存在本体论:关于个人存在的含义、结构、状态以及自在和自为、存在和本质关系的理论220

2.个人的社会历史观:以匮乏和需要为社会本体的社会发展论和社会集团形成分解论225

3.个人的价值观:关于个人自由和价值的学说230

四、三种人学之比较234

1.三种人学的共同点234

2.三种人学的根本区别23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的社会积极性248

1.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含义249

一、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含义和形式249

2.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分类和形式253

二、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根据或源泉257

1.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人类学根据257

2.个人的社会积极性的社会学根据259

三、社会主义建设中调动个人积极性的一般原则和方式260

1.应首先在“保健因素”的前提下,由“保健因素”导向“激励因素”262

2.应做到能力、贡献(成就)和利益三者的一致263

3.给每个人能力的发挥以一种压力紧迫感和希望感264

4.要正确对待每个人的成就需要和挫折心理267

5.应使每个人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269

结语272

参考文献2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