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导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导读
  • 张向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0797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著导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导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综述1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界定1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1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形成(1837-1848年2月)1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检验与发展7

(1848年3月-1895年)7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对其社会学理论的捍卫9

与发展9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10

(1883-1953年)10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西方的传播与发展14

(1923-1968年)14

(1920年至今)17

(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7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体系19

(一)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20

(二)社会经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20

的核心范畴20

(三)自然界——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21

学理论的重要内容21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总体结构22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23

(一)方法论23

(二)具体方法31

(三)技术34

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征35

(一)综合性35

(二)科学性35

(三)党性36

(五)理论与方法的统一37

(四)实践性37

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西方社会学的关系38

(一)与西方社会学的本质区别39

(二)与西方社会学的相似点41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西方社会学的影响42

原著导读48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成时期48

(1837—1848年2月)48

一、阶段导言48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成的时代背景48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形成的历史过程49

(三)异化劳动55

(四)社会调查的典范57

阶级的精辟分析59

(五)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59

二、原著节选60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经济学研究中得到论证和发展96

(1848年3月—1867年)96

一、阶段导言96

(一)对社会生活的科学分析97

(二)社会发展理论99

(三)现实的具体的人101

(四)具体地历史地分析生产方式102

(五)社会结构诸因素间的关系103

(六)社会学方法论104

(七)阶级理论108

(八)前资本主义诸社会形式111

二、原著节选114

一、阶段导言15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系统阐述159

(1868—1895年)159

(一)人类社会起源的科学解释160

(二)两种生产理论的完整表述162

(三)家庭起源与发展的系统论证163

(四)私有制、阶级、国家发生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166

(五)社会变迁与发展理论的全面概括168

(六)社会预测学说的深入探讨173

二、原著节选177

第四章十月革命前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捍卫与发展217

(1894—1917年)217

一、阶段导言217

(一)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理论218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思想218

(二)普列汉诺夫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0

(三)普列汉诺夫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23

* * *227

列宁十月革命前社会学思想227

(一)批判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思潮227

(二)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主义思潮231

(三)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的哲学社会学思潮233

(四)国家学说理论235

(五)社会调查与统计学方面的贡献236

(六)民族问题方面的贡献239

(七)关于阶级阶层的学说241

二、原著节选244

一、阶段导言299

(一)列宁对俄国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分析299

(1917—1924年)299

第五章十月革命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299

(二)过渡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301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03

(四)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305

(五)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主义民主管理308

二、原著节选312

第六章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341

(1922—1956年)341

一、阶段导言341

(一)斯大林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343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分化354

二、原著节选365

(一)毛泽东社会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386

一、阶段导言386

(1926—1976年)386

第七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运用与发展386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运用与发展394

(三)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和方案398

(四)宏观控制的失误400

二、原著节选401

索引431

一、中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资料索引431

(一)工具书431

(二)著作431

(三)论文433

二、我国引进外国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441

的研究资料索引441

(一)译著441

(二)译文445

三、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资料索引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