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机工程手册 第14篇 电力系统 试用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机工程手册 第14篇 电力系统 试用本
  • 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75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机工程手册 第14篇 电力系统 试用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辑说明1

常用符号表1

第1章 概述1

1 电力系统的组成1

1.1 发电厂1

目录1

1.2 送电线路4

1.3 变电所5

1.4 配电网5

1.5 电力负荷6

2 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6

第2章 电力输送7

1 高压送电线路的输送能力7

1.1 影响输送能力的主要因素7

2.2 电能质量7

2.1 运行的安全可靠性7

2.3 运行的经济性7

1.2 按导线允许持续发热条件决定输送能力8

1.3 按线路允许电压损失条件决定输送能力8

1.4 按线路允许电力损失与电能损失确定输送能力8

2.1 超高压送电特征9

2.2 自然功率传输9

2 超高压远距离送电的输送能力9

1.5 各级电压送电线路的输送容量与距离9

2.3 功角特性与电力系统稳定10

2.4 输送能力13

3 提高输送能力的措施13

3.1 提高静态稳定措施13

3.2 提高动态稳定措施14

4 超高压送电的电晕、静电感应和通讯干扰15

4.1 电晕15

5.2 无功补偿及其装置16

5.1 无功电源和无功负荷16

5 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16

4.3 对通讯线的影响16

4.2 静电感应16

5.3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17

6 高压直流送电17

6.1 直流送电的适用范围和结线方式17

6.2 直流送电和交流送电比较18

6.3 高压直流送电系统的构成18

第3章 电力系统短路和中性点接地方式18

1 电力系统的短路19

1.1 短路类型及特征19

1.2 短路电流计算21

1.3 复杂电网的短路计算23

1.4 短路的影响及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26

2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26

2.1 常见的三种中性点接地方式26

第4章 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27

2.2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气设备的影响27

1 过电压及其影响29

1.1 过电压类型及特征29

1.2 过电压与绝缘配合29

1.3 操作过电压倍数29

2 大气过电压保护30

2.1 防雷保护的一般要求30

2.2 架空送电线路的防雷保护30

2.4 对变压器等防止雷电侵入波的保护31

2.3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31

2.5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33

3 内部过电压的限制措施33

3.1 工频过电压的限制措施33

3.2 操作过电压的限制措施34

4 绝缘配合35

4.1 绝缘配合的主要原则35

4.2 送电线路的绝缘配合36

4.3 变电所的绝缘配合37

4.4 绝缘配合的发展趋向38

第5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39

1 自动化调度的任务和构成39

1.1 四种运行状态39

1.2 调度管理体制39

1.3 自动化调度的具体任务39

1.4 自动化调度的构成40

2 计算机系统40

2.1 计算机系统的形成40

2.2 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42

2.3 对计算机的技术要求42

3 远动系统42

3.1 远动系统的主要任务42

3.2 远动化的具体内容42

3.3 远动系统的信息传送43

3.4 远动装置的选择44

4.1 频率和有功功率的调整45

4 调整系统45

3.5 远动通道的选择45

4.2 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调整47

5 通信系统48

5.1 通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48

5.2 通信方式48

第6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48

1 电力系统扰动的形态及特征49

1.1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49

1.2 电力系统稳定的破坏51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式52

2.1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52

2.2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送电线路保护方式52

2.3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送电线路保护方式55

2.4 母线的继电保护方式56

2.5 发电机的继电保护方式56

3.2 对自动重合闸的基本要求60

3.1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与应用60

3 电力系统自动重合闸(ZCH)60

2.6 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方式60

3.3 一般线路的自动重合闸方式61

3.4 超高压送电线自动重合闸特点62

4 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其他措施62

4.1 自动调节励磁(ZTL)62

4.2 电气制动63

4.3 自动切机63

4.4 自动低频减载63

5 电力系统失步与解列63

5.1 失步预测63

5.2 系统解列方式64

第7章 农业供电64

1 农电网的规划64

1.6 农电网的特点66

1.5 农电网的结线方式66

1.4 农电网的配电电压66

1.2 农业供电的电源66

1.1 农电负荷调查66

1.3 农村变电所66

1.7 农电网的配电方式67

2 农电网的组成和主要设备67

2.1 高压架空配电线路67

2.2 高压地埋线69

2.3 配电装置69

3.2 电容补偿70

3 农电网的调压70

3.1 调压措施70

4 农田排灌72

4.1 排灌用电72

4.2 排灌机械72

5 农村安全用电73

5.1 低压地埋线73

5.2 低压触电保安器74

参考文献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