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告别乡土社会 广东农村发展30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告别乡土社会 广东农村发展30年
  • 周大鸣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5982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广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告别乡土社会 广东农村发展3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第一章 变革始于土地制度21

一、新中国对土地制度的探索21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集体化的修正23

(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阶段24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和完善26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27

三、农村股份制:对集体化的否定之否定29

(一)微观经营与宏观经营的矛盾29

(二)广东农村股份制改革31

(三)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几种典型模式35

四、万丰共有制:提前实现的共产主义样板?40

五、广东农村股份制合作制的意义及问题44

(一)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创新44

(二)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意义46

六、广东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历程48

(一)广东土地制度创新背景48

(二)广东土地制度创新的具体举措49

(三)广东土地流转51

第二章 乡村工业化与广东乡镇企业的兴起61

一、乡村工业化溯源61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乡村工业化61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乡村工业化尝试62

(三)广东乡镇企业发展历程63

(四)广东乡镇企业发展特点、成就66

二、摸着石头过河68

(一)四处找钱68

(二)“星期六工程师”71

(三)无孔不入的推销员72

(四)大树底下好乘凉——挂靠73

三、广东“四小虎”74

(一)南海模式76

(二)顺德模式77

(三)中山模式79

(四)东莞模式80

(五)广东其他乡镇企业发展模式81

四、排头兵中的前锋82

(一)思想解放的先驱82

(二)制度创新的开拓者84

五、前路漫漫86

(一)广东乡镇企业发展的新态势86

(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88

(三)对乡镇企业转制的反思90

第三章 乡村都市化92

一、乡村都市化的概念和道路选择92

二、珠江三角洲的乡村都市化94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概况94

(二)珠三角乡村都市化的类型96

(三)乡村都市化的五项主要指标100

(四)乡村都市化的启动机制103

(五)广东城镇化发展动力104

(六)广东城镇化经验105

三、乡村都市化之后107

(一)珠三角城市化发展新特征108

(二)广东乡村都市化的成就与问题111

(三)广东城市化未来发展趋势117

四、乡村都市化的深化:村改居119

第四章 农业现代化123

一、农村产业结构优化125

(一)广东农业结构调整阶段126

(二)广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就127

(三)广东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趋势130

(四)广东农业结构调整方向131

二、广东农业产业化134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136

(二)广东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137

(三)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139

(四)广东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141

三、农业科技进步143

(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144

(二)广东农业科技取得的成效146

(三)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基本经验151

四、广东外向型农业的发展152

(一)广东外向型农业的发展153

(二)广东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成就157

(三)广东农产品出口现状159

(四)广东外向型农业面临的问题161

五、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164

(一)珠江三角洲农业转型165

(二)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概况166

(三)珠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与步骤168

(四)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169

(五)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70

(六)珠江三角洲都市农业的发展172

(七)珠三角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173

第五章 区域农村发展176

一、东西两翼:比翼齐飞177

(一)东翼177

(二)西翼179

(三)东西两翼发展的制约因素181

二、山区市县——奋起直追182

(一)广东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概况183

(二)山区农业发展186

(三)山区发展的优势和潜力187

(四)广东山区面临的发展局势189

三、广东区域协调发展191

(一)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措施191

(二)广东区域发展新特点192

(三)现在区域政策问题193

(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对策194

第六章 广东农村流通体制改革197

一、重新开放农村市场197

(一)以放开塘鱼价格为突破口,进行物价、流通体制初步改革198

(二)广东农产品改革的措施和历程199

二、广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1

(一)广东粮食改革成就201

(二)广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存在的困难203

三、广东农产品流通改革的成效和问题204

(一)广东农产品流通改革的成效204

(二)广东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205

(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模式207

第七章 广东农村税费改革209

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思路210

(一)第一阶段的税费改革210

(二)第二阶段的税费改革211

(三)全面取消农业税213

(四)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完善216

二、广东农村税费改革219

(一)改革开放前的广东农业税219

(二)改革开放后的广东农业税219

(三)广东农村税费改革222

三、广东惠农支农状况225

(一)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投入结构逐步完善225

(二)我国粮食补贴的五个阶段226

(三)公共财政逐步实现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228

第八章 村民自治和乡村治理230

一、“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230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的变迁230

(二)“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232

二、广东村民自治234

(一)广东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变革234

(二)广东村民自治237

三、多极化的乡村权力结构244

(一)政治能人244

(二)经济能人245

(三)乡村传统精英246

(四)乡镇政府249

(五)普通村民250

第九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53

一、广东农村养老保险253

(一)广东农村养老状况的地区差异254

(二)广东农村养老模式255

(三)广东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257

二、广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59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259

(二)广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261

(三)广东合作医疗的主要形式263

(四)广东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地区模式264

(五)广东农村合作医疗成就267

(六)广东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269

三、广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71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271

(二)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272

(三)广东农村最低保障制度275

第十章 广东农村社会文化282

一、广东的族群与文化282

(一)广府文化282

(二)潮汕文化283

(三)少数民族文化284

二、五邑侨乡文化285

(一)五邑侨乡概况286

(二)华人华侨对五邑侨乡的影响286

三、广东乡村传统文化复兴291

(一)宗族文化复兴292

(二)传统民俗复兴296

(三)乡村文化变迁意义299

第十一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300

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300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阶段300

(二)广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301

(三)广东外来工现状302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304

(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305

二、广东农村劳动力梯度转移306

(一)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梯度层次划分307

(二)广东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309

(三)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311

(四)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业特点312

(五)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313

三、劳动力流动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314

(一)对劳动力输出地的影响314

(二)对劳动力输入地的影响315

第十二章 农村生活方式变迁319

一、生计方式的变迁319

二、消费方式的变迁322

(一)收入来源多元化322

(二)消费结构日趋合理323

(三)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模式变化325

三、娱乐休闲方式的变迁326

(一)闲暇时间的增多327

(二)日趋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方式327

四、社会交往方式变迁329

(一)以血缘、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交往的变迁329

(二)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邻里交往的变迁330

(三)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朋友同事交往的变迁331

(四)现代农村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趋势特点332

五、家庭生活方式变迁333

(一)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的表现333

(二)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迁存在的问题340

第十三章 广东新农村建设34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43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343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344

(三)新农村建设的九大标志346

(四)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347

二、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48

(一)广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348

(二)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349

(三)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350

(四)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354

(五)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355

第十四章 广东农村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357

一、广东农村改革开放成就357

二、广东农村改革开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363

(一)经济改革方面363

(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方面366

(三)社会事业改革方面366

三、广东农村改革开放的启示368

(一)广东农村改革开放对广东的意义368

(二)广东农村改革开放对全国的意义369

(三)广东农村改革开放的国际影响372

四、广东农村改革开放面临的问题373

(一)土地问题373

(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民主政治新体制尚未建立377

(三)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379

(四)农业生态环境恶化380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382

五、广东农村改革开放目标与走向384

(一)广东农村改革开放目标384

(二)广东农村改革开放走向386

结语:从传统到现代392

附录:广东农村改革开放大事记403

参考书目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