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4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130551.jpg)
-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胡逸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294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374页
- 文件大小:421MB
- 文件页数:1398页
- 主题词:肿瘤-放射治疗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概述1
一、放射治疗的目的1
二、放射治疗的历史1
三、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地位2
四、放射肿瘤科与放射肿瘤医师2
五、循证放射肿瘤学2
第二章 放射治疗的基础4
一、一般临床知识4
二、肿瘤学知识4
三、临床放射物理学知识4
四、肿瘤放射生物学知识4
五、放射治疗过程4
六、放射治疗前的准备工作4
第三章 与临床放射治疗有关的放射生物学概念6
一、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6
二、肿瘤控制概率6
三、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6
四、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7
五、时间-剂量7
第四章 放射治疗中的若干问题10
一、亚临床病灶10
二、对放射敏感性的认识10
三、对放射抗拒肿瘤的认识10
四、局部控制对远处转移影响的认识11
五、肿瘤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认识11
第五章 综合治疗12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治疗12
二、放射治疗与化疗综合治疗12
三、手术前放、化疗13
第六章 近距离治疗14
一、近距离治疗的特点14
二、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点14
三、现代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放射性核素14
四、近距离治疗剂量率的划分15
五、近距离治疗的内容,适应证及禁忌证15
六、近距离治疗的一些结果15
第七章 放射治疗当前研究的问题18
一、时间-剂量的研究18
二、放射增敏剂及放射防护剂的研究18
三、高LET射线和重粒子放射治疗的研究18
第八章 电离辐射的诱发恶性肿瘤效应22
一、继发性恶性肿瘤和放射相关癌的发生22
二、诱发恶性肿瘤研究的困难23
三、诱发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23
四、诱发恶性肿瘤的遗传学背景24
五、诱发恶性肿瘤的相关因素25
六、电离辐射诱发的癌28
七、电离辐射诱发的肉瘤29
八、电离辐射诱发恶性肿瘤危险性的对策30
第九章 展望32
第二篇 放射物理学基础34
第一章 照射野剂量学34
第一节 照射野及照射野剂量分布的描述34
第二节 X(γ)射线射野剂量分布的特点37
第三节 高能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45
第二章 近距离放疗剂量学基础58
第一节 概述58
第二节 近距离放疗使用的放射源59
第三节 近距离放疗的物理量、单位制和剂量计算60
第四节 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系统和施治技术65
第五节 近距离放疗临床剂量学步骤72
第六节 血管内照射剂量学78
第三章 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84
第一节 治疗计划设计的新概念84
第二节 临床剂量学原则及靶区剂量的规定87
第三节 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技术95
第四节 模拟定位机及CT模拟机99
第五节 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105
第六节 治疗方案的评估122
第七节 肿瘤的定位、模拟及验证127
第八节 射野挡块及组织补偿136
第九节 物理剂量对生物效应的转换141
第四章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149
第一节 适形放射治疗的物理原理149
第二节 治疗方案的优化156
第三节 调强的实现方式162
第四节 适形放疗对设备的要求172
第五节 调强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74
第六节 图像引导放疗的实现方式175
第五章 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83
第一节 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实现方式183
第二节 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剂量学特点191
第三节 X(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95
第四节 治疗方案优化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99
第六章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05
第一节 执行QA的必要性205
第二节 靶区剂量的确定和对剂量准确性的要求205
第三节 放射治疗过程及其对剂量准确性的影响207
第四节 物理技术方面QA209
第五节 QA组织及内容220
第三篇 临床放射生物学222
第一章 概述222
第一节 临床放射生物学在放射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222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事件223
第二章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226
第一节 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标尺226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227
第三节 射线质与相对生物效应228
第三章 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231
第一节 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231
第二节 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232
第三节 细胞存活曲线234
第四节 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237
第四章 肿瘤的放射生物学概念240
第一节 肿瘤的增殖动力学240
第二节 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242
第三节 从在体实验肿瘤的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得到的一些结论245
第五章 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放射反应246
第一节 正常组织的结构组分246
第二节 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机制247
第三节 正常组织器官的体积效应248
第四节 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放射损伤251
第五节 再次照射正常组织的耐受性257
第六章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261
第一节 分次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因素261
第二节 临床放射治疗中非常规分割治疗研究267
第三节 剂量率效应269
第四节 肿瘤放射治疗中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275
第五节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生物学问题280
第七章 肿瘤放射治疗个体化的研究285
一、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析方法286
二、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预测的研究289
第八章 肿瘤分子放射生物学292
第一节 放射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292
第二节 细胞周期及调控机制295
第三节 ATM介导的细胞周期关卡的调控及在临床分子放射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302
第四篇 热疗307
第一章 热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307
一、热疗的分类、温度概念及目前常用的热疗设备307
二、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309
三、临床疗效及热放疗间临床相关性因素309
四、影响热疗疗效的因素313
五、热疗疗效评定标准315
第二章 常见肿瘤热疗加放射治疗的疗效316
一、头颈部肿瘤316
二、食管癌、肺癌316
三、乳腺癌318
四、恶性黑色素瘤318
五、软组织肉瘤318
六、宫颈癌319
七、直肠癌320
八、热疗与放疗并发症321
第五篇 头颈部肿瘤324
第一章 唇及口腔324
第一节 概述324
第二节 诊断327
第三节 治疗方式和适应证328
第四节 唇癌330
第五节 舌癌333
第六节 口底癌337
第七节 齿龈癌339
第八节 颊粘膜癌341
第九节 磨牙后区癌343
第十节 硬腭癌344
附录346
第二章 口咽癌352
第一节 总论352
第二节 扁桃体癌364
第三节 软腭癌372
第四节 舌根癌374
第五节 放疗后遗症378
第三章 下咽癌383
一、概述383
二、应用解剖383
三、淋巴引流384
四、病理及生物学行为385
五、诊断386
六、临床分期387
七、治疗原则与疗效388
八、影响预后的因素390
九、放射治疗390
十、化学治疗393
十一、起源于不同部位的下咽癌的治疗原则及照射技术394
十二、放射治疗合并症396
第四章 喉癌399
第一节 概论399
第二节 声门癌410
第三节 声门上区癌416
第四节 声门下区癌420
第五节 影像学因素在评价喉癌放疗疗效中的作用422
第六节 放射合并症及处理422
第五章 鼻腔及鼻窦癌427
一、发病情况427
二、病因427
三、解剖427
四、诊断428
五、放疗前准备工作431
六、治疗431
七、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435
八、放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438
第六章 鼻咽癌443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443
第二节 解剖结构444
第三节 病理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448
第四节 临床表现449
第五节 诊断452
第六节 临床分期455
第七节 鉴别诊断457
第八节 放射治疗458
第九节 特殊类型鼻咽癌472
第十节 化疗475
第十一节 放疗前、中、后的临床处理478
第十二节 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480
第七章 甲状腺癌485
一、概述485
二、局部解剖及淋巴引流485
三、病理分类及临床生物学行为486
四、临床诊断487
五、临床分期489
六、治疗原则489
七、放疗技术491
八、疗效和预后493
第八章 涎腺恶性肿瘤498
一、流行病学498
二、病因学498
三、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498
四、诊断499
五、组织学类型501
六、治疗原则502
七、放射治疗技术503
八、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507
附:涎腺TNM分期509
第九章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512
一、概述512
二、颈部淋巴结的分区513
三、疾病诊断514
四、原发灶的寻找516
五、临床分期517
六、治疗517
七、并发症520
八、疗效及预后520
第十章 神经内分泌肿瘤524
第一节 嗅神经母细胞瘤524
第二节 甲状腺髓样癌531
第三节 头颈部小细胞癌533
第十一章 中耳外耳道肿瘤537
一、发病情况537
二、病因537
三、解剖及生理功能537
四、诊断537
五、组织学类型539
六、治疗540
七、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542
八、并发症及其处理544
第六篇 胸部肿瘤546
第一章 食管癌546
第一节 食管癌的蔓延及转移途径547
第二节 食管癌的诊断548
第三节 食管癌的分期551
第四节 治疗原则552
第五节 放射治疗副反应的处理572
第六节 放射治疗注意事项573
第二章 肺癌578
第一节 解剖及淋巴引流578
第二节 病理分型及肿瘤的蔓延、转移和播散579
第三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及检查581
第四节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584
第五节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586
第六节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592
第七节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化疗与放疗+化疗594
第八节 可手术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595
第九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放射治疗595
第十节 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形放疗597
第十一节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601
第十二节 肺癌的姑息性放疗608
第三章 纵隔肿瘤612
第一节 概述612
第二节 常见纵隔肿瘤615
第四章 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633
第五章 肺的放射性损伤636
第一节 前言636
第二节 病理生理636
第三节 靶细胞和细胞因子636
第四节 化疗药物与肺损伤639
第五节 常规照射中肺的耐受剂量643
第六节 放射性肺炎相关的临床因素644
第七节 放射性肺炎相关的生物学因素645
第八节 3DCRT中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学因素647
第九节 临床表现649
第十节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651
第十一节 放射性肺损伤的分级652
第六章 恶性胸膜间皮瘤657
一、流行病学657
二、病因学657
三、病理与临床分期658
四、临床表现和诊断659
五、手术治疗660
六、放射治疗661
七、化学治疗663
八、其他治疗664
第七篇 恶性淋巴瘤667
第一章 淋巴瘤总论667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667
二、病理分类668
三、临床诊断和分期672
四、治疗676
五、近期疗效评价677
六、预后678
第二章 霍奇金淋巴瘤682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682
第二节 病理与诊断682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临床分期684
第四节 治疗686
第五节 放射治疗技术703
第六节 治疗毒副作用711
第三章 B细胞淋巴瘤719
第一节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719
第二节 滤泡淋巴瘤727
第三节 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735
第四节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740
第四章 T/NK细胞淋巴瘤753
第一节 细胞毒细胞亚群和病理753
第二节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754
第三节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764
第四节 肝脾T细胞淋巴瘤767
第五章 结外原发淋巴瘤770
第一节 原发皮肤淋巴瘤770
第二节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778
第三节 胃肠道淋巴瘤782
第四节 韦氏环淋巴瘤785
第五节 原发睾丸淋巴瘤788
第八篇 消化系统肿瘤799
第一章 胃癌799
第一节 概述799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800
第三节 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809
第四节 胃癌的放射治疗技术819
第二章 原发性肝癌829
第一节 概述829
第二节 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治疗830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的放射治疗831
第三章 胰腺癌837
第一节 概述837
第二节 应用解剖837
第三节 病理838
第四节 临床表现和体征838
第五节 诊断与分期839
第六节 放射治疗840
第四章 直肠癌855
第一节 概述855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856
第三节 直肠癌的放射治疗859
第四节 放射治疗技术872
第五章 肛门区癌882
第一节 概述882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884
第三节 治疗888
第四节 放射治疗技术895
第九篇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902
第一章 肾细胞癌902
第一节 概述902
第二节 解剖与侵犯、转移902
第三节 病理与分类903
第四节 临床检查与分期903
第五节 诊断905
第六节 治疗905
第七节 预后907
第二章 膀胱癌909
第一节 概述909
第二节 解剖及淋巴引流909
第三节 病理和临床分期910
第四节 放射治疗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911
第五节 放射治疗技术915
第三章 睾丸恶性肿瘤919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919
第二节 解剖、转移途径和病理920
第三节 诊断与临床分期921
第四节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924
第五节 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瘤的治疗932
第四章 前列腺癌945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945
第二节 解剖及淋巴引流945
第三节 病理和转移途径946
第四节 诊断、分期和治疗原则948
第五节 自然病程和随诊954
第六节 放射治疗956
第七节 手术治疗972
第八节 内分泌治疗和化疗976
第五章 阴茎癌992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992
第二节 解剖及转移途径992
第三节 病理和临床分期993
第四节 治疗994
第十篇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999
第一章 外阴癌999
一、临床表现及病理999
二、蔓延和转移999
三、诊断999
四、临床分期1000
五、治疗1001
第二章 阴道癌1004
一、病理1004
二、临床症状1004
三、诊断1004
四、分期1004
五、治疗1005
六、预后1005
第三章 宫颈癌1007
第一节 病理1007
第二节 蔓延和转移1008
第三节 诊断1010
第四节 治疗的选择1015
第五节 放射治疗1017
第六节 宫颈残端癌1044
第七节 宫颈癌合并妊娠的处理1045
第八节 宫颈复发癌与重复癌1045
第四章 子宫内膜癌1050
第一节 病理1050
第二节 诊断1052
第三节 治疗1054
第四节 预后1060
第五节 复发和转移1063
第五章 卵巢癌1065
第一节 组织学分类1065
第二节 蔓延与转移1065
第三节 症状与诊断1066
第四节 分期1067
第五节 治疗1067
第十一篇 软组织肿瘤1076
第一章 发生于躯干及肢体的软组织肉瘤1076
一、导言1076
二、流行病学和病因研究1078
三、组织病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研究1081
四、临床表现和诊断1085
五、软组织肉瘤的治疗1088
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1100
七、并发症1102
第二章 腹膜后区软组织肿瘤1107
一、组织病理学1107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107
三、治疗1108
第十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112
第一章 总论1112
第一节 概述1112
第二节 应用解剖1112
第三节 病理1116
第四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1117
第五节 治疗原则1119
第二章 颅内肿瘤1122
第一节 星形胶质细胞瘤1122
第二节 少突胶质细胞瘤1129
第三节 脑干肿瘤1131
第四节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1132
第五节 髓母细胞瘤1135
第六节 生殖细胞瘤1135
第七节 室管膜瘤1135
第八节 垂体瘤1136
第九节 脑膜瘤1141
第十节 颅咽管瘤1144
第十一节 脊索瘤1145
第十二节 脑转移癌1146
第三章 椎管内肿瘤1147
一、病理1147
二、临床表现1147
三、诊断1148
四、治疗1148
第十三篇 皮肤癌及恶性黑色素瘤1150
第一章 皮肤癌1150
第一节 病因与流行病学1150
第二节 病理学与临床表现1151
第三节 诊断与分期1151
第四节 治疗1152
第二章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1156
第一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1156
第二节 病理学与预后因素1156
第三节 诊断与分期1157
第四节 治疗1159
第十四篇 乳腺癌1164
第一节 应用解剖1164
第二节 病理1165
第三节 蔓延及转移1166
第四节 临床分期及分期检查措施1168
第五节 早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171
第六节 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1178
第七节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181
第八节 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地转移的放射治疗1182
第九节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1183
第十节 乳腺癌的化疗和内分泌治疗1188
第十五篇 姑息性放射治疗1191
第一章 骨转移癌1191
一、骨转移瘤的发病机制1191
二、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1192
三、诊断1193
四、治疗1194
第二章 脑转移癌1200
一、脑转移癌的扩散方式1200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201
三、治疗1201
第三章 肝转移癌1207
一、肝转移瘤的自然病程1207
二、诊断与分期1207
三、治疗1208
第十六篇 急诊放射治疗1217
第一章 脊髓压迫症1217
一、发病情况和病理生理1217
二、症状与体征1218
三、诊断1219
四、治疗1219
五、预后1223
第二章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225
一、解剖1225
二、病因与发病率1225
三、临床特征1226
四、影像学与病因组织学诊断1226
五、治疗1226
六、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1228
第十七篇 儿童肿瘤1230
第一章 尤文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230
一、流行病学1230
二、分子生物学1230
三、病理学1230
四、临床表现和自然病史1231
五、诊断1231
六、分期1231
七、治疗1232
八、预后因素1234
第二章 肾母细胞瘤1236
一、概述1236
二、流行病学1236
三、分子生物学1236
四、病理学1237
五、播散方式1238
六、临床表现1239
七、影像学检查1239
八、实验室检查1240
九、诊断1240
十、分期1240
十一、治疗选择1241
十二、特殊类型肾母细胞瘤1243
十三、治疗的毒副作用1244
十四、预后1244
第三章 视网膜母细胞瘤1247
一、一般情况1247
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1247
三、诊断1248
四、大体形态评价1248
五、分期1248
六、治疗1249
七、预后1251
第四章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1254
一、一般情况1254
二、组织病理学特点1254
三、影像学表现1254
四、临床表现1255
五、诊断及诊断依据1255
六、治疗1255
七、HCG阳性与预后的关系1259
八、非生殖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1260
九、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1260
十、预后分类1261
第五章 髓母细胞瘤1264
一、组织学来源1264
二、临床表现1264
三、诊断1264
四、分期1264
五、治疗1265
六、预后及影响因素1269
七、研究方向1269
第六章 神经母细胞瘤1272
一、概述1272
二、流行病学1272
三、分子生物学1272
四、病理学1272
五、临床表现和诊断1273
六、分期及危险度分级1273
七、治疗选择1274
八、预后因素1275
第七章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1278
一、一般情况1278
二、病理学分类1278
三、生物学特点1278
四、恶化程度1278
五、临床表现1279
六、诊断1279
七、分期1279
八、治疗1281
九、预后及影响因素1283
第八章 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287
一、生物学基础1287
二、病因学1288
三、病理学1289
四、临床表现和治疗1290
第十八篇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95
第一章 总论1295
第二章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颅内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1300
第一节 概述1300
第二节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301
第三节 原发颅内肿瘤1310
第四节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或复发1313
第五节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1318
第六节 其他头颈部肿瘤1320
第三章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体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1322
第一节 概述1322
第二节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转移瘤1322
第三节 早期肝癌和肝转移瘤1326
第四节 其他复发、转移、残存肿瘤1328
第十九篇 术中放射治疗1331
第一章 术中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1331
一、术中放疗的发展历史1331
二、术中放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331
三、术中放疗的实施1331
四、术中电子线放疗与近距离术中放射治疗的比较1332
五、术中放疗的剂量学、放射生物学特点和正常组织耐受1332
六、术中放疗的未来1333
第二章 常见肿瘤术中放疗的疗效1334
一、结直肠癌1334
二、胃癌1334
三、软组织肿瘤1335
四、腹膜后肉瘤1335
五、胰腺肿瘤1335
六、中枢神经肿瘤1335
七、头颈肿瘤1335
八、乳腺癌1336
九、其他1336
第二十篇 肿瘤同步放化疗治疗1338
一、同时放化的形成1338
二、放化疗相互作用的可能生物学机制1339
三、放化疗相互作用的形式1340
四、药物联合放疗临床应用的形式1340
五、药物联合放疗的新领域——放疗+分子靶向治疗1340
六、几种常见肿瘤同时放化疗的临床研究1341
附录1347
附录Ⅰ 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1347
附录Ⅱ 病人一般状况评分卡氏(KPS)标准1349
附录Ⅲ 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1350
附录Ⅳ 常用药物毒性标准V3.0(CTCAE)节选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