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与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冬莲,高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4360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与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化学及其分支1
二、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3
三、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3
四、化学实验基础知识3
第一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14
第一节 定量分析的误差14
一、误差的分类14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15
三、减少误差的方法18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8
一、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18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19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9
第三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20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20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1
三、可疑数据的取舍22
四、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23
阅读材料 分析测试的质量控制与保证23
习题24
实验一 分析天平的使用25
实验附录:天平的结构与使用26
实验二 灯的使用、简单玻璃工操作、塞子钻孔31
实验三 粗食盐的提纯34
实验附录:固体与溶液的分离和结晶36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40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40
一、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40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1
第二节 化学平衡46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46
二、平衡常数46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49
阅读材料 酶催化53
习题53
实验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54
实验二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57
第三章 物质结构基础60
第一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60
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60
二、四个量子数61
三、原子的近似能级图63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64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68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68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70
第三节 价键理论72
一、离子键理论72
二、共价键理论73
三、杂化轨道的初步概念77
四、分子的极性79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81
一、分子间力81
二、氢键82
阅读材料 原子结构认识史83
习题83
第四章 分析化学概述86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概论86
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86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86
三、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87
第二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88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88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89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计算90
一、滴定剂与被测组分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90
二、滴定分析法计算91
第四节 定量分析过程94
一、试样的采取与制备94
二、试样的预处理96
三、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98
阅读材料 滴定分析法的起源105
习题105
实验一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6
实验二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07
实验附录:液体体积的度量仪器和使用方法109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113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113
一、水的解离平衡与pH的概念113
二、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114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115
一、酸碱定义115
二、质子理论的酸碱反应实质116
三、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116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移动116
一、同离子效应117
二、盐效应117
第四节 酸碱平衡中组分分布及浓度计算117
一、分析浓度及平衡浓度117
二、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118
三、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119
第五节 缓冲溶液122
一、缓冲作用原理123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123
三、缓冲溶液的配制124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125
一、酸碱指示剂125
二、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126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130
阅读材料 酸碱理论的演变131
习题132
实验一 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pH计法)133
实验二 酸碱与酸碱平衡135
实验三 铵盐中铵态氮的测定(甲醛法)136
实验四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138
实验五 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139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140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40
一、溶度积的概念140
二、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关系141
三、溶度积规则142
第二节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43
一、沉淀的生成和分离143
二、沉淀的溶解和转化145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146
一、莫尔法146
二、佛尔哈德法146
三、法扬司法147
阅读材料 化学沉淀法处理废水148
习题148
实验一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莫尔法)149
实验二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平衡150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152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论152
第二节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52
第三节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154
一、共沉淀154
二、后沉淀155
第四节 沉淀的形成及沉淀条件156
一、沉淀的形成156
二、沉淀条件157
第五节 有机沉淀剂158
第六节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59
阅读材料 电重量分析法160
习题160
实验一 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161
实验二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163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65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65
一、氧化数165
二、氧化和还原166
三、氧化还原电对166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66
第三节 电极电势167
一、原电池167
二、电极电势168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Nernst方程169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170
第四节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71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173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173
二、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174
三、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175
四、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76
五、氧化还原滴定计算示例181
阅读材料 化学电源与环境污染183
习题183
实验一 氧化还原反应185
实验二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86
实验三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188
实验四 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KMnO4法)189
实验五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190
实验六 碘和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92
实验七 维生素C片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193
实验八 胆矾中CuSO4·5H2O含量的测定194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196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96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96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97
三、螯合物197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98
一、配合物中的化学键198
二、杂化轨道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198
三、内轨配合物与外轨配合物200
第三节 配位解离平衡200
一、配位平衡和平衡常数200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202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204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204
二、EDTA的性质205
三、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207
第五节 金属指示剂211
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11
二、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pMt)211
三、常用金属指示剂212
四、使用金属指示剂中存在的问题213
第六节 配位滴定曲线214
一、配位滴定曲线214
二、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216
三、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应用216
阅读材料 配位化学217
习题218
实验一 配位化合物219
实验二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20
实验三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221
实验四 白云石中钙含量的测定222
第十章 p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224
第一节 卤素224
一、卤素单质224
二、卤化氢与卤化物225
三、卤素含氧酸及其盐226
第二节 氧和硫228
一、臭氧228
二、过氧化氢228
三、硫化氢及硫化物229
四、硫的重要含氧化合物229
第三节 氮、磷、砷230
一、氮的重要化合物231
二、磷的重要化合物233
三、砷的化合物233
第四节 碳、硅、铅234
一、碳的重要化合物234
二、硅及其重要化合物235
三、铅的重要化合物236
第五节 硼、铝236
一、硼的重要化合物236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237
阅读材料 C60及其应用238
习题238
实验一 氧和硫240
实验二 氮241
实验三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242
第十一章 s区、d区和ds区元素245
第一节 s区元素245
一、s区元素的通性245
二、s区元素重要化合物246
三、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248
第二节 d区元素249
一、d区元素的通性249
二、铬的重要化合物250
三、锰的重要化合物252
四、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253
第三节 ds区元素256
一、ds区元素的通性256
二、铜、银的重要化合物256
三、锌、镉、汞的重要化合物258
阅读材料 新型合金259
习题260
实验一 铜和银261
实验二 铬和锰262
实验三 铁、钴、镍264
实验四 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265
实验五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266
附录269
附录1 常用物理化学常数269
附录2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269
附录3 常见弱电解质的标准解离常数(298.15K)269
附录4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离子强度I=0)271
附录5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72
附录6 一些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275
附录7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76
附录8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277
附录9 相对分子质量278
参考文献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