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旁观现象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旁观现象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 黄岩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8101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公民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旁观现象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

二、旁观现象研究的多学科视角3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9

第一章 “旁观者”的内涵、类型与本质12

第一节 旁观者的内涵、特征及概念辨析12

一、旁观者的内涵12

二、旁观者的主要特征14

三、旁观者相关概念辨析18

第二节 旁观者的主要类型23

一、不同行为能力的旁观者24

二、不同职责义务的旁观者27

三、不同情感体验的旁观者31

第三节 “旁观”行为的本质36

一、道德认知失调36

二、道德同情感悬置40

三、道德意志力薄弱45

第二章 旁观现象的道德批判50

第一节 旁观现象道德批判的理论基础50

一、互助进化论基础51

二、人道主义理论基础53

三、社会公德理论基础56

四、后现代伦理学理论基础58

第二节 旁观现象道德批判的历史考察61

一、中国近代学者对旁观现象的道德批判61

二、西方近代学者对旁观现象的道德批判67

第三节 旁观现象的现实危害72

一、“旁观”不利于个体自身的生存发展73

二、“旁观”不利于形成和谐社会道德秩序77

三、“旁观”不利于实现国家的独立与繁荣81

第三章 公民见义勇为观的实证研究83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的总体说明84

一、见义勇为的伦理意义84

二、调研内容与对象的说明86

第二节 公民对社会整体道德氛围的认知88

一、败德现象并未泛滥成灾88

二、党员干部道德深刻影响社会道德风气90

三、英雄流血又流泪现象依然存在91

四、良好社会风气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维护92

五、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将明显提高94

第三节 公民对人际间道德价值观的态度95

一、近三成受访者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96

二、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赞同“助人为快乐之本”98

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理念深入人心100

四、敬佩英雄,但自己很难做到102

第四节 公民助人意愿与旁观原因的调查104

一、公民助人意愿的调查104

二、公民旁观原因的调查110

第四章 旁观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119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旁观现象的发生119

一、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二重性理论119

二、道德同情感的产生与环境的影响122

第二节 旁观现象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126

一、道德义务自身的模糊性126

二、明哲保身的传统文化基因128

三、个体主义文化的当代盛行131

第三节 社会结构变迁与旁观现象的产生135

一、市场经济的“理性经济人”135

二、全民弱势心态引发的“社会焦虑”137

三、陌生人社会的道德“钝化”140

四、现代科层制下的人性弱化143

第四节 现代科技发展与旁观现象的产生146

一、技术主义的极度张扬147

二、精细化分工导致“责任漂流”149

三、远距离行为模式下的“同情疲劳”151

四、媒体选择性放大的“助人蒙冤症”154

第五章 旁观现象产生的个体原因159

第一节 人性与道德旁观问题发生159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二重性理论160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利益二重性理论162

三、道德的产生与人的利益二重性理论166

第二节 突发情景的特点与旁观者介入的决策168

一、突发事件的情景特征168

二、旁观者介入的决策程序170

三、突发性紧急事件对旁观者介入的影响172

第二节 个体心理因素与旁观现象的产生175

一、基本的归因错误175

二、旁观者效应177

三、消极的道德情绪体验179

第四节 个体道德品质与旁观现象的产生182

一、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182

二、助人行为对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185

三、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社会基础190

第六章 旁观者行为的责任认定195

第一节 旁观者对意志自由认识的误区195

一、对意志自由概念的误解196

二、对自由与责任关系的误解197

三、对法律自由与道德自由的混淆199

第二节 旁观者法律责任的认定201

一、国外关于旁观者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201

二、关于旁观者法律责任的理论争议205

三、旁观者法律责任的义务依据207

第三节 旁观者道德责任的认定210

一、责任大小与旁观者意志自由能力成正比212

二、责任大小与旁观者承担的社会义务成正比213

三、责任大小与救助受害者的困难程度成反比214

四、责任大小与受害者伤害程度成正比216

五、责任大小与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范围成正比217

第七章 有效转化旁观者的实践路径219

第一节 见义勇为精神的价值分析219

一、见义勇为的道德哲学依据220

二、见义勇为的个体道德价值224

三、见义勇为的社会道德价值227

第二节 旁观者向见义勇为者转化的个体之为231

一、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提升与增强231

二、道德自我的限制与反省235

三、道德生活的投身与体验237

四、道德信仰的培育与确立241

第三节 旁观者向见义勇为者转化的社会之举244

一、见义勇为精神的培育与弘扬245

二、公民意识教育的深度推进249

三、社会公正制度的全面构建256

四、法律规范调控的合理适度260

结束语268

参考文献270

附录一 当代公民见义勇为观调查问卷282

附录二 当代大学生见义勇为观调查问卷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