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公共意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公共意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1316874.jpg)
- 陈忠炜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20608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社会意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公共意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导论1
第1章 社会公共存在与社会公共意识12
1.1 对于人而言的公共存在13
1.1.1 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公共存在13
1.1.2 人的社会存在是一种公共性存在18
1.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公共存在为前提22
1.1.4 公共领域产生于人与人的交往活动过程24
1.2 公共意识的相关概念辨析28
1.2.1 反映社会公共存在的社会公共意识28
1.2.2 社会公共意识的基本内涵31
1.2.3 公民意识与公共意识辨析33
1.2.4 公共精神与公共意识辨析35
1.3 唯物史观视域中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的关系36
1.3.1 公共存在决定公共意识的产生和发展37
1.3.2 公共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觉能动性39
1.3.3 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在反映基础上的设计41
1.3.4 从观念到现实:公共意识向公共存在的转化42
第2章 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公共意识45
2.1 民主法治意识的起源:雅典城邦的公共生活45
2.1.1 雅典城邦的“公共生活”46
2.1.2 打下雅典烙印的“公共意识”49
2.2 天赋人权:西方公民社会诞生的理论渊源52
2.2.1 天赋人权的含义52
2.2.2 天赋人权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53
2.2.3 天赋人权的实质54
2.2.4 天赋人权的历史定位56
2.3 共生共在:全球化时代的公共意识57
2.3.1 全球化营造新型共生共在状态58
2.3.2 全球化的动因及其表现形式60
2.3.3 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公共意识65
第3章 社会公共意识的结构逻辑74
3.1 社会公共意识的主体构成75
3.1.1 现实的个人75
3.3.2 群体共同体78
3.1.3 民族共同体80
3.1.4 国家共同体82
3.2 社会公共意识的生成条件86
3.2.1 社会公共意识的主体条件86
3.2.2 社会公共意识的客体条件89
3.2.3 社会公共意识的中介条件94
3.3 社会公共意识的发生逻辑99
3.3.1 社会实践:公共意识产生的现实基础99
3.3.2 逐利本性:在公共生活中方能实现价值102
3.3.3 社会契约:相互博弈中产生的动态平衡107
3.3.4 文化传统:潜移默化营造共同社会意识111
3.4 社会公共意识的具体内容114
3.4.1 公共生存发展意识:共存同一个世界114
3.4.2 公共环境资源意识:依赖同一个地球116
3.4.3 公共领域关系意识:共处同一个社会120
3.4.4 公共权力利益意识:权力权利有机统一123
3.4.5 公共治理管理意识:共同管理社会事务125
3.4.6 公共秩序规范意识:共建良好社会秩序129
3.4.7 公共安全保障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安全132
3.4.8 公共文化文明意识:共同享有文化文明135
第4章 社会公共意识的特征功能139
4.1 社会公共意识的基本特征139
4.1.1 公共意识具有开放性特征140
4.1.2 公共意识具有包容性特征142
4.1.3 公共意识具有历史性特征145
4.2 社会公共意识的社会功能148
4.2.1 通过影响主体认知对主体行为发挥导向功能148
4.2.2 通过塑造社会规则保证社会公共生活有序运行156
4.2.3 通过凝聚公共意志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63
4.3 社会公共意识的内在局限性166
4.3.1 公共意识主体是公与私的矛盾统一167
4.3.2 公共意识是公与私辩证统一的相对性范畴168
4.3.3 公共意识在实践上是为私与为公的统一170
第5章 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意识的缺失及建构173
5.1 中国公共意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73
5.1.1 传统中国关于“公”的思想和发展174
5.1.2 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意识缺失及表现176
5.2 当代中国公共意识建构面临的现实挑战181
5.2.1 “差序格局”中个体主体性难以彰显181
5.2.2 熟人社会使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界限模糊184
5.2.3 潜规则盛行导致正常社会规则难以实施186
5.2.4 社会思潮激荡影响价值判断导致心理困惑188
5.3 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意识建构的路径选择190
5.3.1 依法治国,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190
5.3.2 坚持“双百”方针,积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195
5.3.3 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198
5.3.4 改革开放,在全球化进程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意识200
结束语203
附录一207
附录二222
参考文献237
后记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