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 薛凤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0295063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城市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城市文明的起源及其历史分期1

中国文明与城市的土生性3

多元的先民文化5

中国何时跨进文明门槛?10

第二章 从原始村落到仰韶晚期的初城15

原始文明17

仰韶晚期的聚落20

姜寨一期20

大地湾四期21

城头山初城22

初城的性质28

第三章 龙山时代的城邦31

什么是城邦?33

龙山时代的社会35

龙山聚落和城市37

城市结构和功能42

龙山城邦国46

第四章 夏代:青铜时期的城市文明49

中国文明最早奠基于夏代51

夏代开拓了中国文化新纪元56

夏代的地域空间组织与城市体系58

核心地区59

周边边远地区60

夏代的城市文明61

其他夏代城市66

夏代——奴隶社会封建帝国的开始67

第五章 青铜器的高峰:商代城市文明69

中国有现存文字历史的第一个朝代71

商帝国和商文明72

仁君72

新的国家统治制度74

税制、货币、贸易和法典77

经济77

冶铜技术的发展和传播78

商的疆域和城市体系78

二里岗的城镇体系79

距都城300千米内的区域性中心87

边缘地区的区域性中心90

商的属地和独立的方国91

结论:商代已建立封建特色的中国城市文明的根基92

第六章 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工商业城市:周代与战国的发展95

历史的分水岭97

三代的理想:周王朝及其统治理念99

封建制度99

宗法制度,加上祭天地和祭祖先结成一个新宗教(儒教)100

井田制度与城乡分别101

《考工记》与中国城市规划104

规划的原则、程序以及城市理想结构104

宗周112

成周113

战国时代:铁器时代开始——封建被新中央集权所替代113

东周和战国的新城市文明116

临淄118

曲阜120

结论:中国城市结构的定型122

第七章 秦汉的行政型城市123

秦开创的新型皇朝奠定了中国的概念125

统一大国下的新行政和经济126

汉代的城市与城市化133

汉代的城市结构137

长安138

洛阳141

临淄141

宛143

成都143

邯郸143

结论:新型帝国与行政型城市144

第八章 唐代:儒家模式的黄金期145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至隋唐的大统一147

唐代政府体制与社会154

唐代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158

南方涌现新型大都会159

运河城市159

长江沿岸城市160

东南的海港城市160

行政及军事重镇160

唐代的城市结构161

曹魏时都城邺城162

北魏(北朝)都城洛阳162

六朝(南朝)建康166

长安166

扬州(中晚唐)171

结论:成熟和完善地体现了中国都城的特点174

第九章 宋代的城市复兴与新城市文明177

中华文明的又一高峰179

两宋社会的特点179

抑军政策180

文人官僚政治的形成和儒学的复兴184

商业国家185

宋代的城市化动力186

新市民社会的出现190

开封193

临安(杭州)196

平江(苏州)199

明州(宁波)202

西夏、辽和金的城市202

结论:中国开始产生城乡分离203

第十章 明代的城市重建205

元代是城市的黑暗时代207

明代的军事和经济复兴212

明代的城市化216

明代城市案例219

南京219

京师(北京)220

临清224

大同224

结论: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225

第十一章 清代的城市化:由新儒学到半殖民地229

清代:中国历史的分水岭231

清代前期的城市化:传统中国的城市文明235

城市动力235

区域间贸易的发展236

新儒学的城市文明239

清代后期的城市化:半殖民地化的城市241

对世界霸权的依赖241

列强影响下的城市247

其他现代城市和城市化的空间分布248

城市案例249

广州249

西安251

汉口256

上海257

结论:城市体系和行政体系混合为一个有机体260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下人民共和国的城市发展267

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办法2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化的特殊价值观基础(1949-1981年)271

改革开放前的毛泽东式社会主义城市化(1949-1981年)275

毛泽东时代的城市和城市化280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281

对城市功能的社会主义改造285

城市区域(city-region)290

社会主义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结构294

向市场经济转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1981年起)297

深圳案例304

结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306

第十三章 中国城市文明的启示311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313

真正城市:西方的一些偏见315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不是某种文明的产物316

马克思所归纳的四类城市318

亚洲类:城乡的统一性319

远古类:城市的乡村化319

封建类319

资本主义类:乡村的城市化320

中国传统的城市文明321

探讨中国现代城市的路向329

参考文献332

出版后记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