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民工研究 1984-201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民工研究 1984-2014
  • 王春雷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5641690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民工-研究-中国-1984-2014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民工研究 1984-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农民工”城市化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二、“农民工”城市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8

三、“农民工”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分期14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19

第一章 “农民工”的就地转移——职业非农化的路径探索(1984—1991年)21

第一节 社队企业——农村工业化的最初尝试21

一、社队企业的产生与发展22

二、农村工业化取得的成就30

三、“职工”管理与收入分配39

第二节 就地转移——职业非农化的路径探索43

一、乡镇企业的产生与发展43

二、职业非农化取得的成就45

第三节 就地转移对农业人口非农化的贡献54

一、实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54

二、产生并洗礼了中国首批“农民工”62

第四节 “农民工”就地非农化转移的局限性65

一、农村工业化早熟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65

二、地域分散化对产业集聚的制约66

小结68

第二章 “农民工”的异地转移——就业地域城市化(1992—2003年)70

第一节 异地转移“农民工”的基本特点71

一、“农民工”的流动格局72

二、“农民工”的年龄与性别78

三、“农民工”的文化程度与行业分布80

第二节 “农民工”的城市工作与生存状况87

一、“农民工”的城市工作状况87

二、“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91

三、“农民工”的生存状况96

四、“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与冲突103

第三节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缺失109

一、失去劳动保护的“裸人”109

二、社会基本保障对“农民工”的排斥113

第四节 “农民工”地域城市化的制度性障碍114

一、国家对“农民工”政策取向的演变历程114

二、户籍制度对“农民工”自由迁移的影响119

三、二元体制下政策公允性的欠缺126

第五节 “农民工”地域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31

一、“农民工”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132

二、“农民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133

第六节 “农民工”地域城市化对家庭及农村的影响141

一、地域城市化对传统家庭的解构141

二、地域城市化对家庭经济的影响150

三、地域城市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163

小结167

第三章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身份趋于市民化(2004—2014年)170

第一节 “农民工”城市融入阶段新特点172

一、“农民工”群体出现了新变化172

二、国家“以人为核心”城镇化思想的确立191

第二节 “农民工”城市身份的逐步市民化192

一、“农民工”身份市民化成为国家政策导向194

二、“农民工”身份市民化的政策探索197

三、“农民工”身份市民化政策的渐进性200

第三节 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206

一、第二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207

二、第二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211

三、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216

第四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218

一、“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障碍218

二、“农民工”社会资本的障碍220

三、农村资产流通性的障碍221

小结223

第四章 中外农业人口城市化的道路与启示225

第一节 中国农业人口转移的历程及特点226

一、中国农业人口转移历程的回顾226

二、中国农业人口转移的特点227

第二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农业人口转移的不同道路229

一、发达国家229

二、发展中国家231

三、新兴国家和地区233

第三节 中外农业人口转移道路的比较与启示234

一、农业人口的转移要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234

二、土地分配模式直接影响农业人口的大规模转移235

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影响农业人口转移的关键因素237

四、农业人口的转移应与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相适应238

小结238

结语 中国“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发展演变的理论反思240

一、从农民到市民,是城乡两部门劳动力供求关系博弈的过程241

二、从农民到市民,国家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242

三、从农民到市民,是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解体的过程245

四、从农民到市民,是城市化从民间推动到政府主导的过程247

主要参考文献250

一、统计资料250

二、国内文献251

三、国外文献263

后记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