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电视问政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电视问政研究
  • 俞春江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7666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06页
  • 主题词:电子政务-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电视问政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于社会协商的电视问政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对象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4

一、关于社会协商的理论研究5

二、关于电视问政的理论研究8

三、关于媒体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10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11

一、本研究的理论工具11

二、研究方法14

三、内容架构15

第二章 协商类电视问政的发展: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16

第一节 电视问政的发展历程16

一、电视问政活动的诞生16

二、电视问政活动的勃兴17

第二节 协商类电视问政的兴起22

一、政协工作创新与协商类电视问政23

二、顺应时代需求的协商类电视问政24

三、两类电视问政并存现象26

第三节 协商类电视问政的特点28

一、两类电视问政的区别28

二、协商类电视问政的四个特征30

第三章 协商类电视问政节目的主要栏目32

第一节 《我们圆桌会》: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32

一、栏目概况32

二、栏目定位33

三、运作方式34

四、社会影响36

案例 湖滨降噪“拉锯战”如何终结?37

第二节《政情民意中间站》: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42

一、栏目概况42

二、栏目定位42

三、运作方式44

四、社会影响47

案 例 关注“四小车”整治48

第三节 《民声》:关注民情,尊重民意,倾听民声50

一、栏目概况50

二、栏目定位50

三、运作方式51

四、社会影响53

案 例 城管:如何走出执法困境?54

附 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创办电视栏目〈我们圆桌会〉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57

第四章 协商类电视问政功能研究:对话推动进步66

第一节 化解社会矛盾66

一、说服理论与电视问政66

二、传播过程分析67

三、传播效果分析69

第二节 倡导公共理性71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公众表达72

二、非理性社会舆论的形成74

三、电视问政与公共理性75

案例《失控的公交与失控的理性》现场片段79

第三节 促进协商交流80

一、城市治理呼唤多方互动80

二、以协商交流推动城市治理81

三、电视问政的社会协商功能83

案例《错峰通行,利弊几何?》现场片段85

第五章 协商平台上的官员:从“干了再说”到“边干边说”88

第一节 官媒互动与电视问政88

一、相关研究综述88

二、官员参与协商类电视问政交流现状89

三、官员参与协商类电视问政的意义93

第二节 观点面对面:是碰出“火花”,还是累积“怨气”? 94

一、事件缘起:办好事却领来罚单94

二、现场对话:局长直面各方质疑95

三、协商成果:“公开应对”赢来舆论逆转97

四、对官员参与协商类电视问政交流的思考98

第三节 电视问政协商中官员参与的难度及对策99

一、制约官员参与电视问政交流协商的因素99

二、官员参与电视问政交流协商的动因101

三、电视问政交流协商谈话氛围的营造103

四、推动电视问政官民互动的路径设置106

附1温州台《政情民意中间站》2014年播出目录108

附2杭州台《我们圆桌会》栏目2014年播出目录110

第六章 协商平台上的市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114

第一节 公众参与电视问政的意愿调查114

一、研究方法与实施11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16

第二节 影响公众参与电视问政的因素分析120

一、认知分析121

二、动机分析121

三、行为分析122

第三节 推动公众参与电视问政的对策建议123

一、党政:应注重参与方式的引导123

二、媒体:应注重协商功能的发挥124

三、市民:应注重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124

附“电视问政的社会协商功能研究”调查问卷124

第七章 协商平台上的媒体:从“语态转变”到“角色转换”128

第一节 语态转变:曝光之外的选择128

一、案例:盛夏环卫工人该几点上班129

二、协商何以会更高效131

第二节 角色转换:社会协商治理中的电视132

一、平台搭建者132

二、协商组织者133

三、内容点评者134

第八章 协商类电视问政节目主持人:有效协商的催化剂136

第一节 协商类电视问政节目主持人的特殊性136

一、角色定位的群众性137

二、语言表达的思辨性137

三、既定议题的政治性138

四、进程把控的专业性138

第二节 对话进程:“雷区”与对策139

一、影响对话进程的四种情形139

二、影响对话进程的因素分析142

三、把控对话进程的路径选择142

第三节 语言分析:嘉宾激励与现场控制145

一、协商类电视问政对主持人的语言要求146

二、协商类电视问政主持人的语言特点148

三、协商类电视问政主持人非语言符号运用150

第九章 互联网十电视问政,一种可能的协商民主实现方式152

第一节 新媒体发展给协商类电视问政带来挑战152

一、渠道碎片化影响社会协商的有效实施153

二、社会心态失衡影响社会协商的共识形成154

三、新媒体表达对社会协商的影响157

四、新闻媒体参与推动协商民主面对的难题158

第二节 线上线下、体制内外的路径整合160

一、案例分析:G20杭州峰会城市环境改造提升工程160

二、实施路径:重大城市治理事件中的社会协商162

三、制度设计:依托电视问政推动基层协商民主168

第三节 关于构建多层次社会对话平台的思考171

一、协商渠道:以媒介融合为方向的路径整合171

二、协商领域:“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空间营造173

三、协商平台:思路、原则与运作机制174

附1中国电视:娱乐和理性的纠结(演讲)177

附2部分专家学者对协商类电视问政的思考184

参考文献187

后记1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