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论与编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鹏主编;范锦宏,王恩成,齐建中,王乐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4767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信息论-高等学校-教材;信源编码-编码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论与编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
1.2 信息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4
1.3 信息论的形成和发展8
小结9
习题110
第2章 信源及其信息量11
2.1 单符号离散信源11
2.1.1 离散信源的自信息量11
2.1.2 信息熵15
2.1.3 信息熵的性质18
2.1.4 互信息量22
2.1.5 平均互信息量26
2.1.6 各种熵之间的关系34
2.2 多符号离散平稳信源35
2.2.1 无记忆扩展信源的熵35
2.2.2 离散平稳信源的熵37
2.2.3 马尔可夫信源43
2.2.4 信源的冗余度47
2.3 连续信源50
2.3.1 连续信源的信息熵50
2.3.2 几种特殊连续信源的熵52
2.3.3 连续熵的性质54
2.3.4 最大熵和熵功率56
2.4 离散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60
小结66
习题267
上机要求与Matlab源程序71
第3章 信道及其容量72
3.1 信道模型与分类72
3.1.1 信道的模型72
3.1.2 信道的分类72
3.2 单符号离散信道73
3.2.1 信道容量的定义73
3.2.2 几种特殊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75
3.2.3 离散信道容量的一般计算方法81
3.3 多符号离散信道84
3.3.1 多符号离散信道的数学模型84
3.3.2 多符号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85
3.4 连续信道88
3.4.1 时间离散的连续信道88
3.4.2 时间连续的连续信道90
3.5 信道编码定理92
小结92
习题392
上机要求与Matlab源程序95
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99
4.1 失真度与信息率失真函数99
4.1.1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99
4.1.2 信息率失真函数102
4.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103
4.2 离散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109
4.2.1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09
4.2.2 二元离散信源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12
4.3 连续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115
4.3.1 连续信源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115
4.3.2 高斯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116
4.3.3 信道容量与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对偶关系119
4.4 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119
小结120
习题4120
上机要求与Matlab源程序123
第5章 网络信息论初步126
5.1 引言126
5.2 相关信源编码128
5.2.1 Slepian-Wolf定理129
5.2.2 应用校正子的相关信源编码130
5.3 多址接入信道132
5.3.1 离散多址接入信道132
5.3.2 多址接入高斯噪声信道135
5.3.3 相关信源的多址接入信道138
5.4 广播信道139
5.4.1 离散无记忆广播信道139
5.4.2 退化广播信道140
小结141
习题5141
第6章 信源编码143
6.1 信源编码概论143
6.1.1 概述143
6.1.2 信源编码及分类143
6.2 变长编码方法145
6.2.1 香农编码145
6.2.2 费诺编码146
6.2.3 霍夫曼编码147
6.3 实用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151
6.3.1 游程编码151
6.3.2 算术编码153
6.3.3 LZ编码和LZW编码157
小结161
习题6161
上机要求与Matlab源程序162
第7章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166
7.1 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技术指标166
7.1.1 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166
7.1.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166
7.2 有关术语168
7.3 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和分类168
7.4 检错与纠错原理171
7.5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和能力173
7.5.1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173
7.5.2 最大似然译码174
7.6 有限域代数的基本知识175
7.6.1 基本概念175
7.6.2 群、环和域177
7.6.3 有限域和有限域上的多项式179
小结185
习题7185
第8章 线性分组码187
8.1 线性分组码的概念187
8.2 线性分组码的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187
8.2.1 线性分组码的监督矩阵187
8.2.2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190
8.3 线性分组码的编码192
8.4 线性分组码的最小距离、检错和纠错能力194
8.4.1 汉明距离、汉明重量和汉明球194
8.4.2 线性码的检、纠错能力与最小距离的关系195
8.4.3 线性码的最小距离与监督矩阵的关系197
8.5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198
8.5.1 伴随式和错误检测198
8.5.2 纠错译码200
8.6 汉明码206
8.7 线性分组码的性能与码限207
8.7.1 线性分组码的性能207
8.7.2 线性分组码的码限210
8.8 由已知码构造新码的方法212
小结215
习题8215
上机要求与Matlab源程序217
第9章 循环码219
9.1 循环码的描述219
9.1.1 循环码的定义与多项式描述219
9.1.2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矩阵描述220
9.1.3 循环码的监督多项式和监督矩阵223
9.1.4 系统循环码224
9.2 循环码的编码电路225
9.2.1 多项式运算电路225
9.2.2 循环码的编码电路228
9.3 循环码的译码232
9.3.1 接收矢量的伴随式计算232
9.3.2 循环码的通用译码法234
9.4 常用的循环码235
9.4.1 循环汉明码235
9.4.2 缩短循环码237
9.4.3 BCH码与RS码239
小结241
习题9242
上机要求与Matlab源程序243
第10章 卷积码245
10.1 卷积码的代数结构245
10.1.1 卷积码的构成245
10.1.2 卷积码的矩阵描述254
10.1.3 卷积码的多项式描述260
10.2 卷积码的图描述264
10.2.1 卷积码的树图描述264
10.2.2 卷积码的网格图描述265
10.2.3 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图描述266
10.3 卷积码的译码268
10.3.1 维特比译码的度量268
10.3.2 维特比译码的基本原理269
10.3.3 软判决维特比译码274
10.3.4 维特比译码的性能275
10.3.5 凿孔卷积码276
10.4 卷积码的应用277
小结279
习题10280
上机要求与Matlab源程序281
第11章 TCM与Turbo码285
11.1 TCM技术285
11.1.1 TCM思想的由来285
11.1.2 TCM系统模型285
11.1.3 TCM的应用286
11.2 Turbo码287
11.2.1 引言287
11.2.2 Turbo码编码器287
11.2.3 Turbo码译码器288
11.2.4 Turbo码的译码算法289
11.2.5 Turbo码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292
小结292
习题11292
参考文献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