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
  • 吴焕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1979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建筑艺术-评论-世界-近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建筑的基本认识1

第1章 维护人类存在的人造物2

1.1维护人类存在的人造物2

1.2人为自身建构的特殊物体3

1.3材料-建构技术5

第2章 房屋建筑的实质6

2.1房屋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耦合体6

2.2房屋建筑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的耦合体9

第3章 “建筑”与“房屋”的差别13

3.1今日中文“建筑”一词的来历13

3.2古希腊人的普通房屋与“architecture”的区别14

3.3建筑与房屋相通而有差别16

第4章 建筑学术的性质18

4.1建筑学是一门制作性学术18

4.2“形式大于内容”19

4.3建筑设计的高度相对性22

4.4建筑设计的高度主体性24

第5章 建筑的外形式与内形式26

第6章 建筑是艺术吗?28

6.1建筑是不是艺术?28

6.2黑格尔:建筑是“不纯的艺术”29

6.3艺术概念的历史变化30

6.4康德:审美无利害关系论31

6.5对非功利美学的驳斥32

6.6建筑艺术的性质——工程型的工艺品33

第7章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35

7.1柏拉图:“美是什么”,“美是难的”35

7.2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35

7.3意象论美学38

7.4建筑师的立意与构图39

7.5悉尼歌剧院传奇41

第8章 建筑感兴与建筑审美45

8.1面对建筑:感兴油然而生45

8.2海德格尔论“器具”如何成为“作品”46

8.3建筑与“物-器具-作品”的关系式47

8.4英加登关于审美知觉的解说49

8.5建筑审美的主体与客体50

第二部分 欧美近现代建筑53

第9章 建筑历史的新篇章54

9.1发达资本主义时代建筑领域发生广泛深远的变化54

9.2建筑工程——从宏观经验到科学分析55

9.3出现土木建筑学科群57

9.4“摩天楼”的出现58

第10章 新型建筑师与新型建筑67

10.1新型建筑师67

10.2建筑样貌多样化69

10.3有历史传承的新型建筑——巴黎歌剧院71

10.4去传统——铁和玻璃的“水晶宫”(伦敦,1851年)73

第11章 20世纪——建筑大变身78

11.1现代主义建筑大潮78

11.2“包豪斯”——20世纪设计革命的起点84

11.3美国建筑文化的嬗变90

11.4“厚、重、稳、实”变为“轻、光、透、薄”97

第12章 现代建筑——有意味的抽象形式102

12.1贝尔的艺术论102

12.2西方绘画的再现与抽象,中国画之写意102

12.3意味来自何处105

12.4客体培育主体106

12.5现代建筑与“有意味的形式”107

第13章 严格编码,非严格编码,无编码110

13.1符号学家艾柯的理论110

13.2符号学与建筑111

第14章 潮起潮落——人自为战114

14.1颠覆者文丘里114

14.2“后现代”建筑120

14.3“高技派”126

14.4“解构派”130

14.5“混沌”和“非线性”建筑133

14.6美国建筑师盖里139

第15章 建筑形式美变异145

15.1建筑形式美145

16.2传统形式美——变异146

第16章 20世纪的三座著名建筑148

16.1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年)148

16.2流水别墅(1936年)153

16.3朗香教堂(1955年)161

第三部分 中国的近现代建筑186

第17章 中国建筑——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86

17.1中国传统建筑体系186

17.2李鸿章:中国社会“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89

17.3晚清的洋建筑190

17.4大转变:1911——1937年192

17.5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二十七年195

17.6改革开放的中国当代建筑197

第18章 传统与现代202

18.1建筑形象更替转变的特点202

18.2六十年前的“大屋顶”事件203

18.3有身临其境感的记忆载体206

18.4传统融入现代208

18.5仿古建筑的审美品质211

第19章 “文化综合创新”与建筑创作216

19.1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216

19.2综合建筑众生相217

第20章 行进中的中国建筑225

20.1为中国建筑转型转轨鼓与呼225

20.2转型不是抛弃,是扬弃,是进步226

20.3建筑文化的时空性232

20.4建筑文化的层次性234

20.5有望出现更多具有中国风貌特色的现代建筑234

附录237

附录1 慈禧谈中外建筑238

附录2 关于北京城市面貌与王蒙先生商榷239

附录3 纽约世贸中心大楼损毁事件241

注释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