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
  • 王德胜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9961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文艺美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艺美学如何可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文艺美学:问题与希望1

一 “应时而生”的问题1

二 从学科形态转向具体研究形态3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5

一 如何定位“文艺美学”6

二 对现有理论的分析15

三 文艺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20

文艺美学的不确定性28

一 对象与路径:不确定性的意味29

二 兼容的运思:不确定性作为确定化的根据38

文艺美学:理论建设及其当代问题46

一 文艺的自律性诉求与文艺美学的提出46

二 “文艺美学”:合法性的疲软50

三 文艺美学:学术资源及其特征54

四 文艺美学研究的当代立场与问题意识62

文艺美学:“双重变革”与“集体转向”81

一 学术思维与理论建构的变革81

二 超越“审美/非审美”二元对立的理论转向84

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88

一 艺术“创造”神话的崇拜89

二 艺术审美价值效力的有限性92

三 艺术作为现实中人的心理补偿97

四 艺术审美的有限性维度103

大众传播与当代艺术状况——当代艺术模式转换的一种现实106

一 大众传播、日常生活与艺术模式转换107

二 “传播假相”与当代艺术选择的困难115

三 四个关注点118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125

一 艺术:在日常生活层面与大众“对话”125

二 艺术:走向大众对话的基本因素134

三 艺术:大众对话时代的“跨越”141

“技术本体化”:意义与挑战——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技术与艺术问题148

一 “技术本体化”的可能性148

二 重写艺术概念153

三 “技术本体化”的魔咒159

四 “技术本体化”与审美文化研究策略165

“仪式化”:大众传媒制度化时代的文学写作170

一 “仪式化的写作”170

二 “形象”即“意义”,“意义”即“形象”174

三 文学写作的文化娱乐性效果176

“娱乐神话”与传媒时代的艺术经济学179

一 “娱乐神话”的特征179

二 “娱乐神话”生产的艺术经济学属性182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186

一 常识性观念及其肢解186

二 “泛文本”立场及其“后性”特征187

三 形象文化资料与文学研究的批评资源191

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194

一 美学的思想尴尬194

二 建构“生活的美学”195

三 生活现实的在先地位及其重新肯定198

“去”之三味:中国美学的当代建构意识200

一 “去体系化”的美学态度200

二 “去本体化”的立场201

三 “去理性至上化”的理论倾向205

美学的改变——从“感性”问题变异看文化研究对中国美学的意义208

一 “感性”问题的两方面特性208

二 文化研究为中国美学带来新可能211

陈述“感性”与美学话语社会化214

一 直面人的感性生存权利214

二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两个方面216

回归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美学论纲之一220

一 感性问题的新美学意涵220

二 “新感性价值本体”222

三 “日常生活美学”的阐释指向226

四 美学话语社会化的当代前景230

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235

一 感性意义成就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235

二 日常生活的现实介入238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241

一 “眼睛的美学”241

二 “视像”的生产与消费243

三 新的美学话语247

身体意识与美学的可能性250

一 破除“破除的恐惧”250

二 恢复“身体的自觉”254

三 美学的重新“确立”258

“微时代”的美学264

一 “微时代”的文化征象264

二 “微时代”的美学取向271

“微时代”:“生活审美化”与美学的重构281

一 “生活审美化”的普泛实现281

二 “去边界”的美学知识处境282

三 回到日常感受的出发点284

“微时代”: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287

一 美学批评:空间意识传统与“在场性”的缺失288

二 “微时代”:空间开放性与交互性292

三 “在场”的美学批评296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301

一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302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表征307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审美文化研究”309

四 日常生活与感性312

五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日常生活美学”319

当下文化语境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现实问题322

一 文化语境的“四化”322

二 艺术指向性变迁与艺术学学科建构的问题326

三 走向开放性体系建构329

附:艺术的难题——艺术与人的断想336

后记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