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422305.jpg)
- 周秀骥,陆龙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2262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南极与全球变化[周秀骥]1
一、南极天气气候特征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6
近30余年来南极和邻近地区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陆龙骅、卞林根、贾朋群]6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气旋的研究[李玉兰、李鸿洲、杜长萱]14
南极地形及冷源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流体物理实验[李国庆、谷修函]22
南极冰雪覆盖变异对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陈隆勋、王予辉、缪群]36
南极冰盖和海温联合作用下的季风气候变率数值试验[缪群、陈隆勋]43
南极冰盖和海洋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陈隆勋、缪群]51
南半球中的中期数值预报试验[宋正山、纪立人、李金龙]等59
南半球的动力延伸(月)预报试验[张道民、纪立人、李金龙]等68
南极大陆对中期过程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宋正山、杨辉、张道民]76
季风区5月南北半球相互作用的数值预报试验[杨辉、宋正山、张道民]87
南极海冰同我国汛期降水的统计研究[李鸿洲、鼓京备 刘瑞晨]97
南极海冰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汛期旱涝影响的初步研究[李鸿洲、鼓京备]104
南半球冷空气活动与1991年江淮暴雨[李曾中、钱传海、姚华栋]111
南半球越赤道气流对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数值试验研究[薛纪善、王康玲、王在志]等116
二、南大洋海洋环流通量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21
近南极洲海域夏季潜热及感热通量计算[周明煜、李诗明、吕乃平]等121
50°S以南海域感热潜热通量的模式计算[周明煜、吕乃平、李诗明]等126
德雷克海峡绕极流和锋面的研究[蒲书箴、廖启煜、于惠苓]等132
南极普里兹湾近海域深层水的涌升和底层水的形成[于洪华、苏纪兰、苗育田]140
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环流特征与底层水形成的机制[于洪华、苏纪兰、苗育田]148
新西兰以南至南极断面上层500m温度结构特征[苗育田、于洪华、许建平]等153
南印度洋夏季锋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于洪华、苗育田、待茂崇]159
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环流结构和海水运动[苏玉芬]169
非均匀密度场对南极绕极流的动力作用[董昌明、袁业立]176
南极绕极流的一个理论模式[张庆华、何文、乔方利]184
三、南极冰雪圈的特征及其与全球天气气候196
南极乔治王岛冰芯微粒研究[康建成、韩建康、温家洪]等196
柯林斯冰帽温度、降水特征及其对冰川发育和性质的影响[温家洪,康建成、谢自楚]等201
柯林斯冰帽排钻冰芯地层划分与物质平衡的初步研究[温家洪、康建成、韩建康]等210
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氧同位素分布特征[阎明、康建成、温家洪]等216
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雪化学的成因分析[刘雷保、康建成、温家洪]等222
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主冰穹冰芯微粒分布特征[汪大力、康建成、温家洪]等229
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冰雪水化学特征[康建成、温家洪、韩建康]等234
极地海冰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的联系[彭公炳、钱步东、祁立新]240
南极海冰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鼓公炳、钱步东、祁立新]247
极地海冰变化对大气经向热量输送和交换的影响[钱步东、范钟秀、鼓公炳]等255
冰雪覆盖与气候相互影响的一个理论解释[李倩、彭公倩、祁立新]等263
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统计分析[祁立新、彭公炳]267
四、南极海-冰-气相互作用与边界层大气物理272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辐射年变化特征[卞林根、陆龙骅、贾朋群]等272
中山站附近冰盖近地面湍流参数的观测研究[卞林根、陆龙骅、贾朋群]等282
中山站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输送的观测研究[曲绍厚、高登义、卞林根]293
南极冰雪下垫面热量平衡和边界层数值模拟研究Ⅰ物理模型[刘树华]304
五、南极臭氧等大气环境特征的变化及对气候的影响310
近35年来南极地区臭氧的时空变化特征[陆龙骅、卞林根、贾朋群]等310
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和昭和站的中期振荡特征[陆龙骅、周秀骥、卞林根]等321
南极中山站“臭氧洞”和UV-B的特征分析[郑向东、陆龙骅、罗超]等327
南极中山站春季臭氧的卫星反演及其与BREWER观测的比较[胡筱欣、陆龙骅、张凤英]等333
南极大气温度的卫星反演及其与Davis站探空观测的比较[胡筱欣、贾朋群、张凤英]等337
南极臭氧洞形成机理的模拟研究[任传森、李维亮、周秀骥]341
六、南极天气及海冰监测和预报方法的研究355
南极考察航行的气象导航保障技术[余鹤书、刘有奇、张德祥]355
卫星微波辐射资料的再处理过程和产品[邹斌、解思梅、郝春江]362
南极海冰变化特征的研究[邹斌、解思梅、郝春江]370
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解思梅、邹斌、王毅]378
南极海冰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可预报性[邹斌、解思梅、王毅]385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南极海冰的研究和进展[郝春江、解思梅、王毅]等393
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变化特征及其监测[张林、李同娟、邹斌]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