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地人巨系统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地人巨系统观](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425294.jpg)
- 刘波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12175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地人巨系统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天地人巨系统观的来龙去脉1
1 古代人类自发、朴素的天地人系统整体观2
1.1 古代中国的天地人系统观2
五行八卦说3
“天人感应”说与“天人合一”说5
反“天人感应”说与天人相分论7
“人定胜天”思想与“三统”协同论7
1.2 古希腊的世界大系统观9
德膜克利特的“世界大系统”说10
亚里斯多德的系统整体观10
自然物质元素系统观10
充满矛盾的天体系统模型11
人体系统结构模型12
2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天地人机械系统观13
2.1 哥白尼的天地结构统一观13
2.2 笛卡尔的天地系统演化模型14
2.3 牛顿的“宇宙系统”运动观15
2.4 康德-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观16
2.5 郝屯的地球系统演化观18
2.6 近代前期关于动物-人体的机械系统观19
3 近代后期的哲学变革:从唯心辩证系统到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21
3.1 康德-黑格尔的唯心辩证系统观21
辩证集合的哲学体系22
系统过程的集合体23
科学真理统论23
3.2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24
宇宙体系论与四维时空无限观24
大自然系统整体观24
物质运动形式层次论25
人类社会运动系统论25
4 现代系统科学体系的诞生与发展26
一般系统论27
4.1 SCI理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27
控制论29
系统哲学29
信息论30
4.2 DSC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31
耗散结构论31
协同论33
突变论33
4.3 J.W·福雷斯特的系统动力学35
4.4 现代系统科学体系的框架35
5 现代天地人巨系统观的内涵--天地人关系的总览37
5.1 “天-地”系统观38
5.2 地球系统观39
5.3 “天-人”系统观40
5.4 “人-地”系统观40
第二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演化序列42
1.1 解开元素起源与系统演化之谜的钥匙45
1 化学元素的起源与系统演化45
1.2 元素起源与恒星演化同步的B2FH理论47
1.3 元素起源与天地生人进化链52
2 宇观天体物质系统的起源和演化54
2.1 可见宇宙(总星系)的起源和演化54
伽莫夫的热大爆炸宇宙模型55
古斯的“爆胀宇宙”模型57
2.2 星系天体系统的起源和演化58
弥漫说59
超密说59
星系的演化60
2.3 恒星天体的起源和系统演化62
恒星起源的星云说62
恒星系统演化的四部曲63
3 太阳与行星地球的起源和系统演化69
3.1 灾变论起源假说的衰落70
3.2 各种新星云假说的复兴71
霍伊尔新星云假说72
戴文赛新星云假说72
3.3 太阳系起源过程中的角动量不守恒74
3.4 地球物质系统的圈层演化75
地幔形成与幔壳分化79
地壳形成及其演变79
大气圈、水圈的形成与演变80
4 地球上生命起源与生物系统的进化81
4.1 地球上生物圈形成与演化的优越条件82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定地位82
特定的体积质量和复杂的圈层分化83
地球拥有滋长生物的丰富物源83
天体和地球提供了生物圈形成与演化的足够能量83
4.2 在总星系中其它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84
4.3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史86
化学演化阶段(约45~35亿年前)87
生命演化阶段(约35~18亿年前)89
4.4 地表生物系统的进化史90
5 地球上人类起源和人类系统的进化92
5.1 人类起源和演化之谜的揭示92
人类神创说的兴衰92
人猿同类论93
由猿变人论93
人猿同祖论94
劳动创人说95
5.2 从猿到人的系统进化历程95
人类的远祖--原始灵长类96
人类的祖先--腊马古猿96
南方古猿与“形成中的人”97
猿人-古人-新人进化三部曲98
5.3 人类可能来自茫茫大海吗101
由猿变人的系统进化链102
5.4 猿-人系统进化链与意识起源102
由猿脑变人脑--意识的起源103
第三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06
1 宇宙-地圈-生物圈107
1.1 宇宙圈--字观天体系统的圈层结构108
太阳系109
星系110
总星系112
1.2 地圈--宏观地球物质系统的圈层结构112
内圈--“固体地球”分系统113
外圈--“流体地球”分系统116
1.3 生物圈--三极生态平衡系统的空间域118
2 人类圈-技术圈-智慧圈122
2.2 人类圈--人类社会系统的空间域122
一般生命系统论123
现代社会系统论123
2.2 技术圈--人造客体系统的空间域125
2.3 智慧圈--人类智能创造的“自由王国”128
3 大宇宙--小宇宙--微宇宙130
3.1 大宇宙--天地系统130
大宇宙及其结构层次130
揭示大宇宙奥秘的长征131
地外生命与“外星文明”的探索134
3.2 小宇宙--人类系统136
人体确是小宇宙136
人类的双重属性140
人学系统与人体科学的崛起143
现代与未来的人体功能革命146
3.3 微宇宙--人脑系统152
人脑堪称微宇宙152
人脑是思维存在物153
脑科学与思维科学的兴起154
人脑-电脑-光脑-生命脑革命157
第四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运动与节律166
1 天文运动-地质运动-生命运动167
1.1 天文运动167
1.2 地质运动170
1.3 生命运动174
2 自然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176
2.1 自然运动--天地人巨系统自然属性的存在方式177
自然运动的综合性与层次性177
自然界四种基本作用力统一的前景179
自然界存在第五种、第六种基本作用力吗181
自然界力能复合与转化是自然运动之源182
2.2 社会运动--人类系统社会属性的存在方式185
社会巨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185
社会运动是人群社会关系网络的矛盾运动186
人群凝聚力和自组织力是社会运动的动力之源187
人类对于思维运动本质和规律的探索189
2.3 思维运动--人脑系统思维属性的存在方式189
提高人类创造力与变革思维方式191
思维运动与自然运动、社会运动的连锁效应193
3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时空流194
3.1 天地人巨系统的耗散结构与协同效应195
各级系统状态的开放性195
诸系统远离平衡态196
诸系统随机涨落导致有序196
诸系统内外的协同作用与相干效应197
3.2 四流大循环--天地人巨系统运动与功能的实质198
物质流--物质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200
能量流--能量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204
信息流--信息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210
时空流--时空系统运动的动态描述217
4 自然节律-社会节律-思维节律226
4.1 从天地生人的寿命和活动期到元素裂变的半衰期226
自然节律229
4.2 宇宙节律229
社会节律233
思维节律237
5 天文钟-地质钟-生物钟-人体钟240
5.1 天文钟--宇观天体系统的天文运动周期240
5.2 地质钟--宏观地球系统的地质运动周期242
岩石圈物质运动的周期性243
水圈物质运动的周期性244
大气圈物质运动的周期性245
生物圈中生命运动的周期性246
古地球物理场中的周期性247
地球物质系统内部作用的周期性247
5.3 生物钟--生物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生命运动周期249
古生物钟250
现代生物钟253
5.4 人体钟--人体系统与人脑系统的高级生物钟259
第五章 天地人巨系统的演变规律266
1 同源伴生律与宇宙大数律268
1.1 同源伴生律:天地生人同源循序伴生268
天地系统起源的相关性原理270
地球圈层结构的增生性原理270
生态系统演化的递进性原理271
1.2 宇宙大数律:表征天地人关系的“大数规律”272
M·狄拉克的“大数假说”272
R·迪克和B·卡特的“人择原理”273
“宇宙大数律”的科学意义与哲学内涵276
2 宇宙进化律与波动旋进律284
2.1 宇宙进化律:天地生人系统进化链284
物质形态进化与信息形态进化286
物质形态进化的宇观链-宏观链-微观链294
无机物-生物-人类的反映特性进化系列297
主流:整体进化 支流:局部退化、歧化298
2.2 波动旋进律:天地人巨系统的循环发展方式307
宇宙万物波动与旋进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10
天地生人演进螺旋:周期性连环因果效应317
以生产力革命为主轴的人类社会进化螺旋322
3 广义引斥律与渐进突变律325
3.1 广义引斥律:诸事物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325
客观物质世界引斥作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26
广义引斥动力耦合原理330
广义引斥律是诸事物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规律332
3.2 渐进突变律:巨系统运动转化的基本方式334
两种基本演化方式:连续性渐变和飞跃性突变337
突变、灾变及其根源:物种突变与恐龙绝灭之谜341
4 宇宙全息律与系统制约律346
4.1 宇宙全息律:诸事物局部与整体间的全息映像347
生物全息律与人体全息律349
准晶态全息与分数维结构:宏微全息相似性352
自然全息律-社会全息律-意识全息律354
系统辩证法及其系统制约规律的提出365
4.2 系统制约律:反映天地生人诸事物普遍联系本质的根本规律365
系统制约规律的内涵和基本原理368
天地生人诸系统呈现全息重演性和系统制约性的根源377
第六章 自然社会综合症及其系统根治381
1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382
1.1 “天然自然”--未受人类活动干预的原生自然界383
1.2 “人化自然”--人类所在与所知的“生命的绿洲”385
1.3 “人工自然”--人类活动改造而成的次生自然界387
1.4 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建和扩展了人工自然388
1.5 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391
2 自然社会灾害群与自然社会综合症的表现及其根源393
2.1 自然灾害群发性与社会灾害的多米诺效应394
陨击事件--全球性地外灾变事件的典型范例396
地表冰川灾害形成的宇地复合成因机制396
从天地大系统观揭示地震灾害成因之谜399
“自然社会灾害群”:地球表层系统灾变的群发效应402
自然社会综合症:地表全球性病变的综合效应405
2.2 自然社会综合症及其主要症状405
自然社会综合症产生的主要根源437
2.3 技术作为人造客体的福祸利弊转化效应439
技术社会功能的福祸利弊两重性440
技术的基本社会功能是改造自然,造福兴利442
违背自然规律、先进技术失控是“自然社会综合症”的主因444
技术社会功能的福祸利弊转化效应445
3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447
3.1 人类与自然是主仆关系还是生态共存关系448
3.2 现代人类被迫进入“环境觉悟的新时代”452
世界“环境运动”的兴起453
生态危机与“全球性均衡”观念454
《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唤456
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灾害科学的崛起457
3.3 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准则465
从“宿命”论、“征服”论走向“和谐”论是历史的必然466
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五项准则467
4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470
4.1 未来世界命运预测471
4.2 三大文明: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476
物质文明是各时代社会文明的基石477
精神文明是各时代社会文明的灵魂479
生态文明是各时代社会文明的生命481
人类社会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综合体483
4.3 充分发挥文明技术的自控调节功能485
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确理论与实践490
4.4 依靠系统工程技术,实现最佳综合效益490
系统工程和系统动力学是解开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钥匙491
全球推行经济、社会、科技与生态全方位协调发展模式498
4.5 全人类协调治症防灾:天地人巨系统进化的新曙光508
依靠全球人类大协调,治症防灾,拯救地球509
面向太空:探索“地外文明”,开发类地行星510
面向地球:海陆开发并举,再掀蓝绿革命515
面向社会:在社会大变革中开创人类未来文明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