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经典学术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绍虞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ISBN:753062749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经典学术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文学批评完成与发展之三阶段3
下卷3
第二章 南宋金元文学批评概述5
第三章 明代文学批评概述7
第一节 与文学之关系7
第二节 与学术之关系9
第四章 清代文学批评概述11
第一节 道的问题13
第一目 胡铨(楼钥附)13
第一章 南宋之文论13
第二篇 南宋金元13
第二目 朱熹16
第三目 真德秀与魏了翁22
第二节 法的问题27
第一目 古文之法27
第二目 四六之法30
第二章 南宋之诗论32
第一节 道学家32
第一目 张栻(家铉翁附)32
第二目 朱熹35
第三目 包恢39
第二节 诗人43
第一目 张戒43
第二目 杨万里(朱弁附)47
第三目 陆游(戴复古附)51
第四目 姜?53
第五目 四灵派57
第六目 严羽59
第一款 沧浪以前之诗禅说59
第二款 禅与悟62
第三款 神韵与格调之沟通69
第四款 论诗体72
第七目 刘克庄75
第三章 金代文学批评82
第一节 赵秉文与李之纯(雷希颜附)82
第二节 王若虚86
第三节 元好问90
第四章 元代文学批评102
第一节 郝经102
第二节 方回106
第三节 戴表元与袁桷112
第四节 刘将孙(欧阳守道、刘辰翁、赵文附)116
第一目 文论116
第二目 诗论119
第五节 杨维桢123
第三篇 明代127
第一章 明初之文论127
第一节 宋濂127
第二节 方孝孺134
第二章 明初之诗论143
第一节 学者之诗论143
第一目 宋濂与方孝孺143
第二目 薛瑄与陈献章147
第二节 诗人之诗论149
第三章 前后七子与其流派153
第一节 七子先声之茶陵派153
第一目 李东阳153
第二目 邵宝与何孟春(崔铣附)159
第二节 前七子之诗论161
第一目 李梦阳161
第二目 何景明(王廷相附)168
第三节 后七子派之诗论172
第一目 王世贞172
第二目 谢榛与屠隆178
第三目 王世懋与胡应麟187
第四目 李维桢194
第四节 七子派之文论198
第四章 与前后七子不同之诸家206
第一节 唐宋派之论文206
第一目 唐顺之206
第二目 王慎中与归有光212
第一目 公安派之前驱215
第一款 思想界的影响215
第二节 公安派215
第二款 戏曲家的关系224
第三款 诗人的意见229
第二目 袁宏道(袁宗道中道及江盈科附)233
第一款 兄弟间的影响233
第二款 与时文之关系238
第三款 论变与真240
第四款 论韵与趣245
第三节 竟陵派249
第五章 明末之文学批评259
第一节 孙鑛评经(茅坤附)259
第一目 时文化的古文法264
第二节 艾南英论时文264
第二目 古文家的时文论268
第三节 鹿善继黄淳耀论学271
第四篇 清代(上)279
第一章 清初之风气279
第一节 钱谦益279
第二节 顾炎武与黄宗羲287
第一目 时代的刺激287
第二目 三位一体之文学观291
第二章 古文家之文论296
第一节 桐城派之前驱296
第一目 侯方域296
第一款 法298
第二目 魏禧与魏际瑞298
第二款 情理与气势301
第三款 论识305
第三目 汪琬307
第二节 桐城文派310
第一目 桐城派成立之因素310
第二目 桐城文论之建立313
第三目 方苞古文义法315
第四目 刘大櫆义法说之具体化321
第五目 姚鼐义法说之抽象化327
第六目 姚门诸人之阐说桐城之学334
第七目 各家对于桐城文之批评344
第三节 桐城派之羽翼350
第一目 袁枚(程廷祚附)350
第二目 朱仁琇(鲁九皋附)364
第三目 尚镕366
第四目 张士元与吴敏树369
第四节 桐城派之旁支373
第一目 恽敬与阳湖派373
第一款 阳湖源流373
第二款 袍袖与枪棓374
第三款 文统376
第四款 文本378
第五款 本末条贯380
第六款 阳湖作风382
第二目 曾国藩与湘乡派384
第一款 为学大旨384
第二款 论文大旨388
第三款 用字与行气391
第三章 学者之文论394
第一节 经学家394
第一目 戴震段玉裁之考据义理词章合一说394
第二目 钱大昕焦循之义法说(孙星衍罗汝怀附)397
第三目 蒋湘南论古文405
第一目 万斯同409
第二节 史学家409
第二目 章学诚412
第一款 道公而学私412
第二款 成家之学414
第三款 义理博学文章之合415
第四款 道与学与文之关系418
第五款 对于古文的看法422
第六款 文理与文例426
第七款 清真之教428
第八款 对于袁枚的攻击433
第三目 崔述436
第一节 钱谦益440
第一目 对于批评态度的攻击440
第一章 虞山诗派440
第五篇 清代(下)440
第二目 牧斋的态度444
第三目 对于诗之性质之分析446
第四目 牧斋之杜诗学450
第二节 冯班(冯舒附)452
第一目 所谓虞山诗派452
第二目 温柔敦厚与文体论455
第二章 神韵说460
第一节 王夫之460
第一目 兴观群怨460
第二目 法与格462
第三目 意与势464
第四目 情与景465
第二节 王士禛467
第一目 渔洋诗与神韵说467
第二目 从格调说的转变471
第三目 对宋诗的态度474
第四目 所谓神韵478
第三章 格调说486
第一节 申涵光与毛先舒486
第一目 性情与风教486
第二目 性灵与格调490
第一目 诗的演变491
第二节 叶燮491
第二目 不变之质495
第三目 所谓本498
第四目 论诗境504
第五目 论诗质506
第三节 沈德潜(宋大樽咸熙潘德舆附)508
第一目 温柔敦厚与格调508
第二目 温柔敦厚与神韵509
第三目 言志无邪与质实511
第四章 性灵说515
第一节 性灵说之前驱515
第一目 黄宗羲515
第二目 赵执信(吴乔附)519
第三目 尤侗522
第二节 袁枚525
第一目 与当时诗坛之关系525
第二目 性灵与神韵528
第三目 怎样建立他的性灵说529
第四目 性灵说的意义531
第五目 修正的性灵说534
第五章 肌理说541
第一节 翁方纲541
第二节 肌理说之馀波551
第一目 方东树与文人之诗论551
第二目 何绍基与同光体诗人555
第三目 常州派之词论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