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分析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分析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447900.jpg)
- 王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0980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分析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1
一、中药分析学的确立和性质1
二、中药分析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2
第二节 中药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
第三节 国内外药典有关天然药物分析的比较4
一、药典发展概况4
二、药典收载的天然药物的比较与分析5
第四节 中药分析工作实施程序8
一、取样8
二、供试溶液的提取9
三、供试溶液的精制10
四、鉴别与检查12
五、含量测定12
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的应用14
第一节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4
一、分析测定方法16
二、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25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27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30
一、定性分析30
二、定量分析30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33
一、基本原理和仪器33
二、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36
第三章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38
第一节 柱色谱法和纸色谱法的应用39
一、柱色谱法的应用39
二、纸色谱法的应用40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40
一、薄层色谱实验技术41
二、薄层扫描仪简介46
三、薄层色谱定性鉴别49
四、薄层色谱定量分析50
五、高效薄层色谱(HPTLC)简介53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56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56
一、基本原理56
二、塔板理论57
三、速率理论59
第二节 气相色谱实验技术60
一、色谱系统60
二、实验技术的要点61
三、毛细管柱气相色谱67
四、程序升温气相色谱71
五、闪蒸-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裂解-毛细管气相色谱74
六、衍生物的制备76
第三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析应用77
一、定性分析77
二、定量分析79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82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83
一、HPLC装置88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技术88
二、色谱分离方式91
三、流动相的选择97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应用109
一、分析前样品的预处理109
二、色谱柱的保护110
三、应用实例110
第六章 其它分析方法的应用111
第一节 重量法的应用111
一、重量法的应用概况111
二、重量法应用实例111
第二节 容量法的应用112
一、酸碱滴定法112
二、两相滴定法113
三、其它容量法的应用114
第三节 库仑滴定法的应用114
一、原理114
二、库仑滴定装置116
三、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117
第四节 极谱分析法的应用119
一、常规直流极谱的基本原理119
二、脉冲极谱的基本原理121
三、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125
第五节 体内中药分析测定127
一、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方法127
二、中药的化学成分体内代谢128
四、常用的测定方法129
三、样品种类与采制129
五、应用举例130
第七章 挥发油分析132
第一节 结构、分布及理化性质132
第二节 主要定量分析方法133
一、气相色谱法133
二、薄层色谱法139
第三节 其它定量分析方法140
二、化学法141
一、挥发油总量测定(蒸馏法)141
四、容量法142
五、极谱法142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142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142
第四节 定性分析143
一、化学定性143
二、色谱定性144
三、显微定性145
一、结构类型与分布146
第八章 蒽醌分析146
第一节 结构、分布及理化性质146
二、理化性质147
第二节 主要定量分析方法148
一、比色法149
二、薄层色谱法151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153
二、极谱法159
第三节 其它定量分析方法159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159
三、重量法160
四、容量法160
第四节 定性分析160
一、化学定性160
二、色谱定性[1~4]161
三、显微定性163
第九章 香豆素分析164
第一节 结构、分布及理化性质164
一、结构类型与分布[1,2]164
二、理化性质165
第二节 主要定量分析方法166
一、荧光分光光度法167
二、薄层色谱法167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168
二、纸色谱法169
一、比色法169
第三节 其它定量分析方法169
三、极谱法170
四、气相色谱法171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171
第四节 定性分析173
一、化学定性173
二、薄层色谱定性173
三、纸色谱定性174
六、显微定性175
四、气相色谱定性175
五、高效液相色谱定性175
第十章 强心甙分析177
第一节 结构、分布及理化性质177
一、基本结构类型177
二、强心甙的分布178
三、理化性质180
一、比色法182
第二节 主要定量分析方法182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186
第三节 其它定量分析方法187
一、荧光法187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188
三、极谱法189
四、薄层扫描法189
第四节 定性分析190
一、化学定性190
二、色谱定性190
三、显微定性191
第十一章 黄酮分析193
第一节 结构、分布及理化性质193
一、结构类型与分布193
二、理化性质195
一、比色法197
第二节 主要定量分析方法197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198
三、薄层色谱法199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200
第三节 其它定量分析方法200
一、荧光法200
二、非水滴定法200
四、电化学方法201
三、络合滴定法201
五、放射免疫分析法[39]202
六、TLC-差示动力学方法[41]202
第四节 定性分析203
一、化学定性203
二、薄层色谱定性203
三、纸色谱定性205
四、显微定性206
第一节 结构特征、分布及理化性质208
一、甾体皂甙的结构特征及分布208
第十二章 皂甙分析208
二、三萜皂甙的结构特征及分布210
三、皂甙的理化性质211
第二节 主要定量分析方法212
一、薄层色谱法212
二、比色法215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216
一、气相色谱法218
第三节 其它定量分析方法218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219
三、极谱法219
四、酸碱滴定法219
五、库仑滴定法219
六、重量法220
第四节 定性分析220
一、化学定性220
二、色谱定性221
三、显微定性222
第十三章 生物碱分析224
第一节 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225
一、理化性质225
二、生物碱的提取226
三、生物碱试样的精制227
第二节 主要定量分析方法228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228
二、比色法234
三、薄层色谱法235
第三节 其它定量分析方法237
一、其它比色法237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237
三、重量法237
四、容量法238
五、气相色谱法239
六、极谱法239
一、生物碱定性分析的主要目的240
二、含生物碱中药的定性鉴别240
第四节 定性分析方法240
三、生物碱成分的鉴别242
四、生物碱色谱242
五、显微定性244
第十四章 其它类化学成分分析247
第一节 氨基酸分析247
一、常用氨基酸分析方法247
二、含氨基酸常用中药分析实例250
第二节 蛋白质分析251
一、用蛋白质电泳分析沙苑子及其混淆品252
二、贝母属植物新鲜鳞茎同工酶谱分析253
第三节 多糖分析254
一、黄芪多糖的含量测定255
二、石斛多糖的含量测定255
第四节 有机酸分析257
一、金银花中有机酸的分析258
第五节 环烯醚萜类分析259
二、马兜铃中有机酸的分析259
一、地黄中环烯醚萜甙的分析260
二、栀子中环烯醚萜甙的分析261
三、龙胆中裂环烯醚萜甙的分析262
第六节 木脂素类分析264
一、五味子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分析264
二、厚朴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分析266
第二节 常用动物类中药分析实例269
一、牛黄、熊胆分析269
第一节 概述269
第十五章 动物药分析269
二、麝香分析276
三、蟾酥分析279
第十六章 矿物药分析284
第一节 概述284
一、矿物药的特点284
二、矿物药的分类284
一、容量法285
第二节 矿物药的常用理化分析方法285
三、矿物药的分析方法285
二、重量法287
三、红外分光光度法287
四、热分析法288
五、其它理化分析方法289
第三节 常用矿物药含量测定实例289
第一节 中药制剂分析概况291
一、中药制剂的历史演革和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291
第十七章 中药制剂分析291
二、中药制剂分析存在的问题292
三、中药制剂分析的方法295
四、中药制剂的一般程序296
五、各类剂型的一般质量控制296
第二节 中药制剂的定性分析297
一、理化定性分析297
二、色谱定性分析300
三、显微定性分析305
一、比色法307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307
二、分光光度法310
三、薄层色谱法316
四、气相色谱法319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321
六、容量法324
七、其它定量分析方法327
第四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328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328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要求329
第十八章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332
第一节 概述332
一、质量标准的特性332
二、质量标准制订的前提333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335
一、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335
二、质量标准起草说明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