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世界现代当代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世界现代当代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473923.jpg)
- 孙国璋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7805351414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世界史∶现代史 现代史∶世界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世界现代当代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现代篇1
第一章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前提1
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1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2
俄国二月革命3
第二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5
二月革命后的政局和列宁的“四月提纲”5
七月事件与布尔什克维党武装起义的准备8
十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0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11
第三节 苏维埃俄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13
苏维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3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14
协约国三次进攻及其被粉碎16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伟大的历史意义18
第二章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20
战胜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20
巴黎和会22
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23
第二节 国际联盟25
国际联盟的建立25
委任统治制度26
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27
第三节 争夺亚太地区的华盛顿会议28
帝国主义国家在太平洋地区矛盾的加剧28
华盛顿会议3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33
十一月革命的爆发35
第三章 战后初期的世界革命运动35
第一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汉堡工人起义35
共产党的建立和柏林、巴伐利亚工人的战斗37
魏玛共和国37
1923年的汉堡工人起义40
第二节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41
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匈牙利共和国41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42
外国武装干涉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倾覆44
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运动45
第三节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45
1919—1922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47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50
阿富汗和伊朗的独立运动53
埃及的独立运动54
阿根廷的革命运动56
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57
共产国际的建立57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60
英国政党政治的变化63
第一节 英国和法国63
第四章 二十年代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63
爱尔兰自治和英国自治领地位的提高64
1926年英国工人大罢工65
法国的“国民联盟”和“左翼联盟”内阁67
法国与东欧各国的结盟68
第二节 意大利和德国69
意大利的工农革命斗争69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70
德国法西斯党的初期活动72
美国实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73
第三节 美国和日本73
美国的柯立芝繁荣及其实质75
日本的“米骚动”76
日本在东亚的扩张77
第四节 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79
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79
协约国围绕德国赔偿问题的斗争81
杨格计划和洛桑会议83
洛迦诺公约83
非战公约和国联裁军活动85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88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88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88
苏联的建立91
列宁的建设社会主义计划和列宁的逝世93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论94
反对托洛茨基集团的斗争94
斯大林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争论97
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98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1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集体化100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103
新宪法的制定和肃反运动105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08
第一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08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08
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矛盾110
第二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12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112
军部势力的猖獗113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15
第三节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17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117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18
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和扩军备战120
第四节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英国麦克唐纳政府的反危机措施122
美国的经济危机和新政的提出122
罗斯福新政124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127
英国的经济危机和麦克唐纳的国民内阁128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31
第七章 30年代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31
第一节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法国人民阵线运动131
法国人民阵线运动132
第二节 亚洲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35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135
朝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37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38
第三节 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40
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140
西班牙革命运动的发展与人民阵线政府142
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叛乱和德意武装干涉的民族革命战争143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145
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运动145
智利人民阵线运动148
古巴人民的反美斗争149
第八章 三十年代国际关系151
第一节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形成151
斯特莱沙阵线151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52
德国吞并奥地利154
第二节 慕尼黑阴谋154
“苏台德问题”与五月危机156
伯希特斯加登和戈德斯堡会谈157
慕尼黑会议及影响160
第三节 苏联采取集体安全的努力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61
苏联和美国建交161
苏联加入国联和提出集体安全政策162
英法苏莫斯科谈判16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66
德国闪击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68
第一节 大战爆发和初期阶段168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168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169
德国进攻西、北欧和法国的溃败171
不列颠之战172
北非战场的开辟和德国占领东南欧173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174
苏德战争的爆发174
莫斯科保卫战176
太平洋战争爆发177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79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18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181
盟军在北非战场的胜利182
中途岛战役183
意大利投降和法西斯集团瓦解的开始184
亚洲各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185
欧洲各国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的斗争186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87
苏军的胜利反攻和东欧的解放189
第四节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189
第二战场的开辟和西欧的解放190
雅尔塔会议191
法西斯德国的投降192
1944年的亚洲、太平洋战场192
波茨坦会议193
法西斯日本投降和大战结束19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历史意义195
雅尔塔体制196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6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战后世界新格局196
当代篇196
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198
外长会议与五国和约202
第二节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205
帝国主义阵营的重组205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207
第一节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苏联210
战后初期苏联的经济与政治210
第二章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210
斯大林逝世212
赫鲁晓夫的执政与苏共二十大214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216
第二节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18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18
中国革命的胜利22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朝中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223
越南八月革命与抗法战争的胜利227
日内瓦会议229
九国情报局与苏南冲突2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30
经互会与华沙条约组织233
波兹南事件234
匈牙利事件236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和中苏公歧的产生238
第三章 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国241
第一节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美国国内政治与经济241
战争结束时的美国241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242
麦卡锡主义的兴衰244
战后初期的工人运动247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美国经济248
艾森豪威尔的新共和主义250
第二节 追求霸权地位的美国外交战略251
美国冷战政策的出笼251
马歇尔计划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4
美国对拉丁美洲控制的加强257
第四点计划258
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260
英国工党的国有化与社会福利政策263
第四章 恢复中的西欧与日本263
第一节 英国与法国263
英国殖民帝国的解体264
保守党再度执政266
戴高乐与法国临时政府267
第四共和国时期的法国政治与经济269
第二节 联邦德国与意大利271
联邦德国的建立271
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73
阿登纳政府的外交政策275
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与50年代的经济发展277
第三节 西欧联合的初步形成278
舒曼计划278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280
第四节 日本的重建281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281
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283
旧金山体制285
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及原因287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290
第五章 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290
第一节 南亚和东南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90
克什米尔问题292
印度尼西亚独立和茉莉芬事件293
菲律宾、缅甸和马来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295
亚非会议299
第二节 西亚、北非和拉美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301
巴勒斯坦分治与第一次中东战争301
埃及共和国的建立与苏伊士运河危机304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307
伊拉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308
战后初期拉美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309
古巴革命311
第六章 改革中的苏联与东欧314
第一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苏联31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和政治314
追求霸权的苏联对外政策319
从安德罗波夫到契尔年科320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22
南斯拉夫的自治道路326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改革326
匈牙利经济改革330
哥穆尔卡的改革尝试332
雅鲁泽尔斯基的改革333
“布拉格之春”335
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337
第七章 霸权地位动摇的美国340
第一节 六十年代的美国340
肯尼迪的国内“新边疆”340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343
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345
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及其影响349
第二节 七十年代以来的美国351
美国的战略收缩与外交调整351
尼克松的国内政策354
水门事件356
福特与卡特执政时的美国357
里根的保守派政权358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原因361
第一节 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361
第八章 崛起中的日本与联合自强的西欧361
日本政治与外交的调整364
日本人民争取收复北方四岛的斗争367
第二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英、法369
英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衰落369
撒切尔夫人的内政和外交371
戴高乐执政时期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372
五月风暴374
六十年代以后的法国经济与政治375
迅速增长的联邦德国经济377
第三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联邦德国和西欧联合的加强377
联邦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378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扩大及主要活动379
第九章 六十年代以来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382
第一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亚洲382
印度支那三国的抗美救国战争382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及其活动384
印巴战争与孟加拉国的建立386
阿富汗和柬埔寨抗击苏、越武装侵略的斗争387
六·五战争和十月战争390
第二节 美苏的争夺与中东的动荡390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393
伊斯兰革命与两伊战争395
第三节 联合反殖反霸的非洲397
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及其政治397
新老殖民主义者争夺刚果的斗争399
非洲统一组织401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与纳米比亚问题402
拉丁美洲的反美斗争405
第四节 拉丁美洲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405
拉丁美洲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407
拉美民主政治运动的兴起409
苏联对拉美的渗透扩张与美苏斗争410
第十章 美苏争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413
第一节 美苏争霸世界413
第二次柏林危机413
古巴导弹危机414
中苏关系的恶化415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416
苏联向第三世界的渗透和扩张418
美苏裁军谈判与军备竞赛419
第二节 世界走向多极时代421
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421
日本、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42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25
第三世界的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426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432
第一节 文学与艺术432
苏联的文学与艺术432
欧美文学与艺术435
亚、非、拉文学与艺术442
第二节 自然科学与技术革命444
数学444
物理学446
化学和化工449
生物学451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453
附录一:1917年以来的苏联历届人民委员会或部长会议主席458
附录二:1916年以来的英国历届内阁首相459
附录三:1916年以来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名单461
附录四:1913年以来美国总统名单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