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本体刑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本体刑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499886.jpg)
- 陈兴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3337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31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9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本体刑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概说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1
一、犯罪2
二、刑罚3
三、罪刑关系4
第二节 刑法的结构5
一、罪一刑结构6
二、罪—责一刑结构6
三、罪一责结构7
第三节 刑法的体系8
一、编10
二、章11
三、节11
四、条11
五、款11
六、项12
七、目12
第四节 刑法的特征13
一、公法的特征13
二、刑事法的特征14
三、强行法的特征15
一、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16
二、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16
第五节 刑法的分类16
三、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17
四、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18
第六节 刑法的界定20
一、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0
二、刑法与监狱法21
第七节 刑法的解释22
一、刑法解释的原理22
二、刑法解释的种类27
一、刑法解释的方法32
第一节 规范机能37
第二章 刑法机能37
一、评价机能38
二、裁判机能39
三、评价机能与裁判机能的统一40
第二节 社会机能40
一、保障机能40
二、保护机能44
三、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48
第三章 刑法价值55
第一节 刑法的公正性55
一、刑法的正当性55
二、刑法的公平性68
三、刑法的平等性73
第二节 刑法的谦抑性75
一、刑法的紧缩性76
二、刑法的补充性77
三、刑法的经济性79
第三节 刑法的人道性83
一、刑法的宽容性83
二、刑法的轻缓性84
三、刑法的道义性85
第四章 刑法原则87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87
一、罪刑法定的价值内容87
二、罪刑法定的立法机理92
三、罪刑法定的司法动作94
四、罪刑法定的现实考察96
第二节 罪刑均衡原则101
一、罪刑均衡的价值内容101
二、罪刑均衡的立法确认107
三、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112
四、罪刑均衡的现实考察116
第五章 刑法效力120120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120
一、刑事管辖的一般原则121
二、刑事管辖的特殊原则129
三、引渡132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134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134
三、刑法的溯及力135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135
第六章 犯罪概说139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139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139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142
三、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的相关考察144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149
一、法益侵害说149
二、社会危害性说154
三、法益侵害说与社会危害性说的相关考察161
一、实体法上的犯罪特征164
第三节 犯罪的特征164
二、证据法上的犯罪特征167
三、程序法上的犯罪特征168
第四节 犯罪的分类169
一、重罪与轻罪169
二、自然犯与法定犯171
三、侵害私法益的犯罪与侵害公法益的犯罪173
四、国内犯罪与国际犯罪176
第七章 犯罪构成I:总说179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理论179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179
二、犯罪构成的沿革182
三、犯罪构成的性质192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体系198
一、犯罪构成体系的类型198
二、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206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分类221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221
二、普通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222
三、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223
四、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223
五、封闭的犯罪构成与开放的犯罪构成224
一、罪体概念226
第一节 罪体概述226
第八章 犯罪构成II:罪体226
二、罪体的意义227
第二节 行为228
一、行为理论229
二、行为立论235
三、行为特征240
四、行为形式之一:作为245
五、行为形式之二:不作为247
六、行为形式之三:持有263
第三节 客体265
一、客体的界定265
二、客体的类型268
第四节 结果270
一、结果的概念271
二、结果的类型277
第五节 因果关系278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278
二、事实上的因果关系283
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289
第六节 客观附随情状295
一、犯罪的时间295
二、犯罪的地点295
第一节 罪责概述296
一、责任的概念296
第九章 犯罪构成III:罪责296
二、责任的理论302
三、责任的意义315
第二节 责任能力317
一、责任能力的概念317
二、责任能力的本质320
一、同种数罪320
三、责任能力的地位321
四、责任能力的要件325
五、精神障碍者的责任能力327
六、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328
七、原因上的自由行为328
第三节 责任形式之一:故意责任331
一、故意的心理构造332
二、故意的心理事实之一:事实性认识335
三、故意的心理事实之二:心理性意志338
四、故意的规范构造342
五、故意的规范评价之一:违法性认识345
六、故意的规范评价之二:违法性意识350
第四节 责任形式之二:过失责任351
一、过失的心理构造351
二、过失的心理事实之一:认识特征356
三、过失的心理事实之二:意志特征362
四、过失的规范构造365
五、过失的规范评价之一: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366
六、过失的规范评价之二:信赖原则与允许危险原则368
第五节 认识错误370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371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374
第六节 主观附随情状378
一、犯罪的动机379
二、犯罪的目的379
第十章 定罪381
第一节 定罪概述381
一、定罪的概念381
二、定罪的原则383
三、定罪的意义391
一、定罪情节的概念393
第二节 定罪情节393
二、情节犯395
三、情节减轻犯与情节加重犯398
第三节 法条竞合399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399
二、法条竞合的种类401
三、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407
第四节 定罪方法409
一、法的吸纳:解释方法410
二、事实识别:确认方法和推定方法413
三、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的耦合:演绎方法415
一、正当化事由的概念417
第一节 正当化事由概述417
第十一章 正当化事由417
二、正当化事由的根据423
三、正当化事由的分类428
第二节 正当防卫432
一、防卫权432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436
第三节 紧争避险453
一、避险权454
二、紧急避险的构成460
一、未完成罪的概念464
第一节 未完成罪概述464
第十二章 犯罪形态I未完成罪464
二、未完成罪的构成473
三、未完成罪的范围477
第二节 犯罪预备485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486
二、犯罪预备的特征488
三、犯罪预备的类型489
四、犯罪预备的处罚490
第三节 犯罪未遂491
一、犯罪未遂概念491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494
三、犯罪未遂的类型502
第四节 犯罪中止508
四、犯罪未遂的处罚508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509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509
三、犯罪中止的类型513
四、犯罪中止的处罚513
第十三章 犯罪形态II:共同犯罪516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516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517
二、正犯的概念520
三、共犯的概念528
一、单独正犯532
第二节 正犯的类型532
二、共同正犯533
三、直接正犯536
四、间接正犯537
第三节 共犯的类型543
一、组织犯543
二、教唆犯544
三、帮助犯546
第十四章 犯罪形态III:法人犯罪549
第一节 法人犯罪概述549
一、法人犯罪的历史考察550
二、法人犯罪的社会基础556
三、法人犯罪的理论根据563
一、法人犯罪的主体特征570
第二节 法人犯罪的定罪570
二、法人犯罪的主观特征574
三、法人犯罪的客观特征576
第三节 法人犯罪的处罚577
一、法人犯罪的处罚根据577
二、法人犯罪的处罚原则579
第十五章 犯罪形态IV:单复数罪581
第一节 单复数罪概述581
一、罪数的标准581
二、罪数的判断587
第二节 单数犯罪590
一、单数犯罪的分类590
二、单纯的一罪596
三、法定的一罪600
四、处断的一罪608
第三节 复数犯罪620
二、异种数罪620
第十六章 刑罚概说622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622
一、刑罚权623
二、刑罚的内在属性626
三、刑罚的外在特征629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630
一、剥夺功能630
二、矫正功能632
三、感化功能633
四、威慑功能633
五、鉴别功能635
六、补偿功能636
七、安扶功能636
八、鼓励功能636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637
一、刑罚的报应目的637
二、刑罚的邓防目的642
三、刑罚目的二元论646
第十七章 刑罚体系654
第一节 刑罚结构654
一、刑罚结构的基础655
二、刑罚结构的调整658
三、刑罚结构的构筑667
第二节 生命刑670
一、生命刑的存置论670
二、生命刑的废止论676
三、生命刑存废的评价683
第三节 自由刑690
一、自由刑的优点691
二、自由刑的缺点695
三、自由刑优劣的评价698
第四节 财产刑706
一、财产刑之利707
二、财产刑之弊710
三、财产刑利弊的评价712
第五节 资格刑719
一、资格刑主存论720
二、资格刑主废论721
三、资格刑存废的评价722
一、保安处分的源流726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源流726
第十八章 保安处分726
二、保安处分的功能730
三、保安处分的类型731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立法模式734
一、一元制735
二、二元制737
三、一元制与二元制的评价739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司法适用742
一、保安处分的适用原则743
三、保安处分的适用条件746
二、保安处分的适用对象746
第十九章 量刑749
第一节 量刑概述749
一、量刑的概念750
二、量刑的原则751
三、量刑的意义759
第二节 量刑分述761
一、生命刑的裁量761
二、自由刑的裁量762
三、财产刑的裁量764
四、资格刑的裁量766
一、量刑情节的概念767
第三节 量刑的情节767
二、量刑情节的功能769
三、量刑情节的适用770
第四节 量刑的方法774
一、经验作业法774
二、层次分析法774
三、数学模型法775
四、电脑量刑法775
第二十章 量刑制度778
第一节 累犯制度778
一、累犯的概念778
三、累犯的条件781
二、累犯的类型781
四、累犯的处罚785
第二节 自首制度787
一、自首的概念787
二、自首的类型788
三、自首的条件789
四、自首的犯的处罚796
第三节 立功制度797
一、立功的概念797
二、立功的类型798
三、立功的条件798
第四节 数罪并罚制度800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800
四、立功犯的处罚800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805
三、数罪并罚的适用809
第二十一章 行刑812
第一节 行刑的概念812
一、行刑的概念812
二、行刑的原则814
三、行刑的意义818
第二节 行刑分述819
一、生命刑的执行820
二、自由刑的执行821
三、财产刑的执行825
四、资格刑的执行827
第三节 行刑的变通828
一、刑期的折抵828
二、刑罚的易科829
三、监外执行831
第二十二章 行刑制度832
第一节 缓刑制度832
一、缓刑的概念832
二、缓刑的类型835
三、缓刑的条件837
四、缓刑的适用841
一、减刑的概念845
第二节 减刑制度845
二、减刑的类型847
三、减刑的条件849
四、减刑的适用852
第三节 假释制度856
一、假释的概念856
二、假释的类型858
三、假释的条件860
四、假释的适用864
第二十三章 刑事罚消灭869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869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869
二、刑罚消灭的事由871
三、刑罚消灭的意义874
第二节 时效875
一、时效的概念875
二、追诉时效877
三、行刑时效885
第三节 赦免888
一、赦免的概念888
二、大赦891
三、特赦891
附录I 名词索引893
附录II 参引书目910
后记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