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武术教程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武术教程 下
  •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978750092448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武术-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武术教程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章 散打运动概述1

第一节 散打的名词概念及其分析1

一、古代“搏”字含义及其演变1

二、散手一词的使用及沿革2

三、武术徒手格斗项目名称的论证3

第二节 现代散打运动发展简况4

一、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年)4

二、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年)5

三、积极开拓国内外武术市场阶段(1998年至今)6

第三节 散打的特点和作用8

一、散打的特点8

二、散打的作用9

第十一章 散打的基本技术11

第一节 基本技术11

一、单个技术11

(一)实战姿势(预备姿势)11

(二)基本拳法12

(三)基本腿法15

(四)基本摔法23

(五)基本步法33

(六)基本防守法36

(七)基本跌法41

二、组合技术44

(一)拳法组合44

(二)腿法组合46

(三)拳腿组合48

(四)拳摔组合52

三、应用型技术55

(一)主动进攻型技术55

(二)防守反击型技术66

第二节 散打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1

一、实战姿势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1

二、步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1

三、防守方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2

(一)接触性防守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3

(二)非接触性防守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3

四、跌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4

五、踢打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5

六、摔法的技术特征及要求77

第三节 散打技法运用的原则78

一、技法中的实用性原则78

二、符合力学作用的原理78

三、全面发展身体的原则79

四、符合竞技对抗性原则80

第十二章 散打教学82

第一节 散打教学的基本特点82

一、了解散打教学的基本特点82

(一)以德为本,贯穿始终82

(二)动作规范,注重实用82

(三)循序渐进,区别对待83

(四)以点带面,触类旁通83

(五)双人配合,贵在和谐83

二、散打教学的注意事项84

第二节 散打教学的阶段和步骤84

一、散打教学阶段的划分84

(一)初步建型阶段(泛化阶段)84

(二)配合运用阶段(分化阶段)85

(三)实战提高阶段(巩固和自动化阶段)85

二、散打教学的步骤85

(一)学会动作85

(二)强化体会技术及用力技巧86

(三)配合运用86

(四)条件实战86

(五)实战86

第三节 散打教学的方法和手段86

一、教学方法86

(一)示范教学法86

(二)讲解教学法87

(三)完整教学法87

(四)分解教学法88

(五)模拟教学法88

(六)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88

二、练习形式89

(一)单人练习89

(二)双人练习89

(三)分组练习90

(四)集体练习90

三、练习方法90

(一)空击练习90

(二)击点练习91

(三)攻防练习91

(四)递招练习91

(五)打靶练习91

(六)隔空练习92

(七)加难练习92

(八)变易(降低难度)练习92

(九)假设练习93

(十)模拟练习93

(十一)假实战93

(十二)打沙包93

(十三)条件实战94

(十四)实战94

第四节 散打教学课的任务与结构94

一、教学课的任务94

二、教学课的结构95

(一)准备部分95

(二)基本部分95

(三)结束部分95

三、教案示例96

第十三章 散打训练99

第一节 散打运动员科学选材99

一、遗传选材99

(一)遗传度选材法100

(二)皮纹选材法100

二、年龄选材100

三、形态选材100

四、机能选材101

(一)生理指标测评法101

(二)生化指标测评法101

五、素质选材102

六、技能选材102

(一)技术测评法102

(二)战术测评法102

七、心理选材102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测评103

(二)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测评103

八、智能选材103

九、特征选材103

十、专项综合能力选材103

第二节 散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104

一、力量训练105

(一)最大力量的训练105

(二)速度力量的训练108

(三)力量耐力的训练109

二、速度训练110

(一)速度的表现形式和特点111

(二)速度训练的方法学要素111

(三)速度训练方法112

三、耐力训练113

(一)耐力素质的训练成分113

(二)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学要素114

(三)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14

四、柔韧训练116

(一)柔韧训练的方法学要素116

(二)柔韧训练基本方法117

五、抗击力训练117

(一)拍打训练117

(二)跌法(倒地)训练118

(三)模拟实战训练118

第三节 散打运动员的技能训练118

一、散打技能训练的因素119

(一)选择战机119

(二)选择动作120

(三)选择部位120

二、散打技能训练的方法121

(一)原地规范动作练习121

(二)结合步法的动作练习121

(三)空击练习122

(四)不接触式的攻防练习122

(五)递招练习122

(六)打靶练习122

(七)条件实战练习122

(八)实战练习123

三、散打技能训练的要求123

第四节 散打战术及其训练125

一、散打战术概说125

二、设计散打战术的原则126

三、散打的战术形式128

(一)直攻战术128

(二)强攻战术128

(三)佯攻战术128

(四)迂回战术128

(五)制长战术129

(六)制短战术129

(七)多点战术129

(八)重创战术130

(九)突袭战术130

(十)反击战术130

(十一)下台战术130

(十二)边角战术131

(十三)体力战术131

(十四)心理战术131

四、散打战术训练的任务131

五、散打战术训练的方法132

(一)假设性训练132

(二)战例分析训练132

(三)战术分解训练132

(四)模拟训练133

(五)条件实战133

(六)实战比赛133

第五节 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133

一、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134

(一)一般心理训练134

(二)赛前心理训练134

(三)赛后心理调节134

二、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134

(一)意念训练法134

(二)诱导训练法135

(三)模拟训练法135

三、散打运动员赛前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克服的方法135

第六节 散打训练过程的监控137

一、身体机能监控137

二、运动负荷监控138

三、身体素质监控138

四、技术监控139

五、战术监控139

六、心理监控139

第七节 散打运动的损伤及其预防140

一、散打运动中常见的损伤140

(一)瞬间休克与神志不清140

(二)撕裂伤140

(三)软组织损伤140

(四)关节脱臼141

(五)骨折141

二、散打运动常见损伤的处理141

(一)瞬间休克的临场处理141

(二)撕裂伤处理142

(三)软组织损伤处理142

(四)关节脱臼处理142

(五)骨折处理142

三、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143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143

(二)加强易受伤部位肌肉的力量143

(三)杜绝在训练中的嬉戏143

(四)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143

(五)加强医务监督143

第十四章 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145

第一节 散打竞赛的组织145

一、制定竞赛计划145

二、拟定竞赛规程145

三、建立竞赛组织机构146

四、组织裁判队伍147

第二节 散打竞赛的编排147

一、编排的步骤147

二、编排的方法148

(一)单循环赛148

(二)单淘汰赛149

(三)双淘汰赛150

(四)种子和轮空151

三、编排中的注意事项154

第三节 散打竞赛规则简介155

一、竞赛通则简介155

(一)竞赛性质与办法155

(二)散打比赛的体重级别155

(三)服装护具155

(四)竞赛局数与时间155

(五)场地器材155

二、评判方法简介156

(一)攻击方法156

(二)禁击部位与得分部位156

(三)得分标准156

(四)犯规与罚则156

(五)胜负的评定156

第四节 散打裁判法157

一、台上裁判员裁判方法和注意事项157

(一)对技术性动作的裁判方法157

(二)对侵人犯规的裁判方法159

(三)对技术犯规的裁判方法160

(四)注意事项160

二、边裁判员记分方法和注意事项161

(一)记分方法161

(二)注意事项162

第十五章 太极推手163

第一节 太极推手概说163

一、传统太极推手163

二、太极推手竞技运动的特点163

三、太极推手竞技运动的发展164

第二节 基本功与基本技术165

一、手法165

(一)单按掌165

(二)双按掌166

(三)搂掌166

(四)云掌167

(五)采勾手169

(六)挂掌170

二、步法练习171

(一)进步练习171

(二)上步练习172

(三)撤步练习172

(四)退步练习173

(五)横移步练习173

(六)绕步练习174

三、推手静力桩175

(一)混圆桩175

(二)弓步技击桩175

(三)三才桩176

四、动力桩176

(一)马步动力桩176

(二)弓步动力桩177

五、双人练习178

(一)平圆单推手178

(二)立圆单推手181

(三)折叠单推手184

(四)平圆双推手187

(五)立圆双推手190

(六)折叠双推手193

(七)单缠臂196

(八)双缠臂198

(九)弓步折叠掤按199

(十)马步挂臂200

(十一)马步采按202

(十二)合步四正手204

(十三)顺步四正手208

(十四)身体的转动练习210

六、发力练习212

(一)弓步双按212

(二)弓步采挒213

第三节 太极推手技法训练与运用213

一、进步掤按的训练与运用213

(一)进步掤按的单式训练213

(二)进步掤按的运用214

二、撤步大捋的训练与运用215

(一)撤步大捋的单式训练215

(二)撤步大捋的运用216

三、上步挤的训练与运用217

(一)上步挤的单式训练217

(二)上步挤的运用218

四、采按的训练与运用219

(一)进步采按的单式训练219

(二)进步采按的运用220

(三)撤步采按的单式训练221

(四)撤步采按的运用222

(五)绕步采按的单式训练223

(六)绕步采按的运用225

五、撤步双采的训练与运用226

(一)撤步双采的单式训练226

(二)撤步双采的运用227

六、进步采挒的训练与运用228

(一)进步采挒的单式训练228

(二)进步采挒的运用229

七、肘法的训练与运用229

(一)进步掤肘的单式训练229

(二)进步掤肘的运用230

(三)上步压肘的单式训练231

(四)上步压肘的运用233

八、进步靠法的训练与运用234

(一)进步靠法的单式训练234

(二)进步靠法的运用235

九、进步搂法的训练与运用236

(一)进步搂法的单式训练236

(二)进步搂法的运用236

第四节 太极推手战术及其训练237

一、战术原则238

二、比赛常用的战术形式239

(一)直攻战术240

(二)猛攻战术240

(三)诱攻战术240

(四)稳攻战术240

(五)圈线战术240

(六)边线战术241

三、战术训练241

(一)战术训练的要求241

(二)战术训练的方法242

第十六章 其他格斗技术介绍244

第一节 武术短兵244

一、概说244

二、基本动作与技法244

(一)短兵结构244

(二)持短兵礼与握短兵方法245

(三)实战姿势246

(四)基本步法246

(五)基本技法247

三、基本技法的应用250

(一)进攻技法的应用250

(二)防守反击技法的应用257

第二节 擒拿与解脱276

一、擒拿法276

(一)双方相握擒拿法276

(二)腕部被抓擒拿法279

(三)肩部被抓擒拿法287

(四)胸部被抓擒拿法291

(五)头部被抓擒拿法292

(六)腰部被抱擒拿法294

(七)对面相遇擒拿法297

(八)从后面擒拿法298

(九)冲拳擒拿法299

(十)贯拳擒拿法300

二、解脱法302

(一)拇指被折解脱法302

(二)腕部被折解脱法302

(三)腕部被抓解脱法303

(四)肘部被折解脱法306

(五)颈部被卡解脱法308

第三节 肘、膝技术310

一、肘法310

(一)顶肘310

(二)担肘313

(三)盘肘316

(四)砸肘319

二、膝法321

(一)顶膝321

(二)撞膝324

第四节 中国式摔跤327

一、概说327

二、术语328

(一)通用俗语328

(二)把位术语329

(三)手法术语329

(四)步法术语329

三、跤法330

(一)脚部摔法330

(二)腿部摔法331

(三)腰、臀摔法333

(四)手部摔法334

(五)肩、头部摔法336

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336

(一)比赛礼节336

(二)比赛局数和时间336

(三)比赛中的信号336

(四)比赛服装336

(五)得分标准337

(六)进攻有效与无效337

附录 武术主要典籍简介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