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践主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践主导论
  • 陶富源著 著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62279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践主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伟大变革的实质分析1

一、唯物主义的坚持与创新1

(一)转向费尔巴哈是转向唯物主义2

(二)超越费尔巴哈创立新唯物主义7

(三)唯物主义原则的全面贯彻8

二、实践主导原则的确立10

(一)科学实践观的形成1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主导原则16

三、实践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23

(一)“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24

(二)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31

(三)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导向的根本一致37

第二章 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45

一、物质概念的三种含义46

(一)物质概念三种含义的区别46

(二)区分物质概念三种含义的意义50

二、物质形态的哲学分类和统一54

(一)物质的自在态、自为态、人工态54

(二)人是进行实践的自为态物质存在57

(三)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物质存在63

(四)物质形态的统一70

三、物质即客观实在的逻辑展开71

(一)物质作为宇宙总体的抽象分析72

(二)物质作为客观实在的具体展开75

四、物质世界无限性与大爆炸宇宙学80

(一)关于物质世界有限与无限的争论80

(二)大爆炸宇宙学没有推翻物质世界无限性81

(三)坚持物质世界无限性的重大意义86

第三章 系统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88

一、系统辩证法是辩证法理论发展的新成果89

(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两个维度89

(二)17、18世纪唯物主义的两大缺陷91

(三)18世纪下半叶以来过程论的全面胜利92

(四)现代系统论的胜利进军94

二、过程辩证法对唯物辩证法的纵向展开101

(一)过程辩证法以联系范畴为逻辑根据101

(二)过程辩证法通过一系列范畴展开102

(三)过程辩证法所贯穿的三大规律107

三、系统辩证法对唯物辩证法的横向展开108

(一)系统辩证法以系统范畴为逻辑起点108

(二)系统辩证法通过一系列范畴展开110

四、系统辩证法与过程辩证法的辩证统一121

(一)事物运动与事物结构的统一122

(二)系统制约与矛盾制约的统一124

(三)序变与质量互变的互补互渗127

(四)系统演化与辩证否定的统一129

第四章 差异与矛盾及中介131

一、差异与矛盾131

(一)关于差异与矛盾关系的争论131

(二)两极对立的差异才是矛盾132

(三)两极对立的差异是矛盾的潜在135

二、矛盾双方产生的同时性138

(一)关于矛盾本质的理解138

(二)矛盾一方不能先于另一方存在139

(三)如何看待前因后果论141

三、矛盾一分为二与事物一分为三143

(一)矛盾是一分为二的143

(二)事物可以一分为三146

(三)矛盾一分为二与事物一分为三的互补148

四、矛盾的中介150

(一)中介的含义与特性150

(二)中介在矛盾联系中的表现形式151

(三)把握矛盾中介理论的重要意义154

五、外因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156

(一)外因条件论与外因内化论156

(二)外因内化原理的普遍性157

(三)坚持外因内化原理的意义161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实践生成163

一、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163

(一)人类起源的认识进程163

(二)劳动创造人的机制166

二、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173

(一)社会与自然的区别和联系173

(二)自然主义历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失足174

(三)自然与社会在劳动基础上的统177

(四)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80

三、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182

(一)人类社会是根源于物质生产的活的机体182

(二)分工基础上的交往是社会机体的形成机制184

(三)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社会机体的结构体系188

第六章 客观规律的价值运用191

一、规律客观性的根据191

(一)规律范畴两层含义的统191

(二)规律客观性的本体论说明192

(三)规律客观性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解读196

二、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198

(一)社会规律在人的活动中生成198

(二)社会规律无所谓主体性199

(三)社会规律客观性与人的历史创造性在实践中的统一207

三、客观规律价值运用的机制210

(一)规律客观性与其作用条件的人为性210

(二)规律普遍性与其个别载体的可选择性211

(三)规律实现的可能性空间与人的自主性212

(四)规律交互作用与其结合态的价值选择213

第七章 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与体制改革理论218

一、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218

(一)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形成的理论前提218

(二)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创立的历史过程221

(三)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总体评价222

二、邓小平体制改革理论的杰出贡献225

(一)关于根本制度与具体体制两个层次的制度理论226

(二)我国现阶段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与僵化体制的矛盾227

(三)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力发展与僵化体制的矛盾230

三、邓小平体制改革理论的方法论意义233

(一)考察同一社会形态阶段性与多样性的理论指南233

(二)澄清种种理论是非的有力工具237

(三)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锐利武器241

第八章 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观照245

一、人类历史走向的深刻揭示245

(一)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评价245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本内容249

二、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当代资本主义253

(一)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国际贫富两极分化253

(二)国际贫富两极分化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54

三、世界历史背景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259

(一)马克思对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259

(二)列宁关于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263

(三)落后国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任务264

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267

(一)建设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269

(二)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270

(三)建设自主发展的社会主义272

第九章 现代科技的主导作用276

一、现代科技进步的趋势276

(一)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发展276

(二)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279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巨大意义283

(一)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84

(二)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关系变革288

(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思想文化变革291

三、现代科技革命与两种社会制度的命运292

(一)现代科技革命何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292

(二)社会主义国家何故没有带头兴起现代科技革命294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将把资本主义带向何方295

(四)发展现代科技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296

第十章 实践与意识及语言304

一、实践与意识主体的形成304

(一)实践与人脑结构的形成及完善305

(二)实践与思维能力的形成及发展307

(三)实践逻辑内化积淀为思维逻辑310

二、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变换过程314

(一)信息是意识主体与客体作用的中介314

(二)意识是对信息加工制作的产物318

三、符号与语言321

(一)符号是一种信息传递手段321

(二)符号选择的相对性323

(三)语言是一种共识符号系统324

(四)人类语言进化的历史过程326

(五)语言是推动人类及其思维向前发展的重要杠杆327

第十一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31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逻辑体系331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层次结构331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逻辑根据层次333

(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核心层次334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机制和微观展开层次336

二、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336

(一)感性、理性、统性三阶段的认识336

(二)理论认识必须上升到统性认识337

(三)指导实践的是统性认识339

三、认识内容的三个层次及其统一340

(一)认知、价值、审美三观念的内涵340

(二)认知、价值、审美三观念的统343

四、设计是认识到实践的中介345

(一)设计对人的活动的规划345

(二)设计连接着认识和实践348

(三)设计的三个步骤349

(四)设计的科学方法351

五、从必然走向自由352

(一)自由问题的三种理解352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积极利用354

(三)人类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355

(四)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356

主要参考文献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