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亨利生命现象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江海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437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现象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亨利生命现象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亨利现象学的研究主题20
第一节 现象学与现象性20
一、现象学的研究主题:现象性20
二、两种现象性:对象—显现和自我—显现29
三、两种现象学:意向性现象学和生命现象学35
第二节 现象学研究主题的转向39
一、经典现象学的遗漏:主体的显现与显现的显现39
二、一切现象的源生起点:生命是第一现象42
第二章 亨利现象学的奠基:生命自我显现46
第一节 生命自我显现的内涵46
一、概念阐释46
二、生命自我显现的内涵52
三、生命显现的双重含义57
第二节 生命的自我显现与意向性60
一、胡塞尔:意向性先于自我的情感体验60
二、萨特:意向性统摄意识的自我觉察62
三、亨利:意识的印象性为意向性奠基67
第三节 生命自我显现与生命言说自身73
一、现象性与语言73
二、语言的两种类型:世界的语言和生命的语言76
三、两种语言的关系82
第四节 生命自我显现与生命的真理83
一、真理的本质和划分83
二、世界的真理87
三、生命的真理91
第五节 生命自我显现的特征93
一、非意向性94
二、情感性95
三、被动性96
四、内在性与超越性98
第三章 经典现象学与生命现象学100
第一节 经典现象学:作为方法的现象学100
一、胡塞尔:直观中阐明的方法102
二、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方法105
第二节 亨利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反思与批判109
一、纯粹的观看110
二、源初我思的置换111
三、内在性和超越性的混淆114
第三节 亨利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反思与批判118
一、存在之光118
二、世界吞噬120
第四节 亨利对意向性现象学的逆转:从方法到对象123
一、经典现象学还原方法的实质和局限性123
二、亨利生命现象学的“逆向还原”125
第五节 生命现象学与经典现象学的关系129
一、现象学的普遍理念与具体形态130
二、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辩护133
三、承继与差异:生命现象学与经典现象学的可能关联141
第四章 他者与生命——亨利对经典现象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反思与批判146
第一节 胡塞尔:意向性中自我构造他者147
一、意向性构造的三个前提147
二、意向性构造的三个层次148
三、移情发生的三种活动150
第二节 海德格尔:世界之中与他者共在160
一、此在在世界之中160
二、此在与他者的共在:共此在(Dasein—With)162
三、他者与此在如何在世界中照面165
第三节 胡塞尔、海德格尔移情难题的困惑169
一、胡塞尔式的困境169
二、对海德格尔的反思179
第四节 亨利基于生命现象学的解决方案185
一、移情难题的解决:自我·他者共生命185
二、自我·他者:恻隐—与共(pathos—with)189
第五章 生命现象学与基督教的契合和差异194
第一节 基督教基本教义“三位一体”的现象学阐发194
一、圣父、圣子的现象学互惠性195
二、基督作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的现象学解释197
三、基于生命的自我—感发理解大生命与人的自我199
第二节 基督教的真理:上帝在生命中显现204
一、上帝在生命中显现204
二、“基督道成肉身”是上帝在世界中的感性显现吗?210
第三节 基督教的信仰:从生命现象学角度理解212
一、生命和信仰真空:亨利对现代科学生命的批判212
二、传统信仰:空的意向218
三、生命现象学的信仰:充实的揭示模式220
第四节 基督教的“创世论”与现象学的“生成论”225
一、生命起源的两种解释模式225
二、“创世论”和“生成论”的差异230
第六章 对亨利生命现象学的质疑以及回应233
第一节 巴尔巴拉:二元论现象学破碎了?233
一、巴尔巴拉的批评233
二、对批评的回应235
第二节 雅尼考和贝尔奈特的批评:现象学的“神学转向”244
一、雅尼考和贝尔奈特的批评244
二、对批评的回应247
结语254
参考文献257
后记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