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校合作 理论、经验与行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家校合作 理论、经验与行动](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1937247.jpg)
-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927238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学校教育-合作-家庭教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家校合作 理论、经验与行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念理解篇认识家校合作1
第一章 家校合作的理论探究3
1.1 家校合作的定义3
1.2 家校合作的法理依据4
1.3 家校合作的学理依据7
1.4 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8
1.4.1 家校分离理论8
1.4.2 家庭缺失论与教育机构歧视论9
1.4.3 社会资本理论10
1.5 本书的指导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13
1.5.1 交叠影响域理论外部模型14
1.5.2 交叠影响域理论内部模型15
1.5.3 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特点16
第二章 家校合作的历史发展脉络19
2.1 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历史演进19
2.1.1 工业革命前,家庭是儿童教育和社会化的主体20
2.1.2 近代教育重心由家庭向学校转移21
2.1.3 现代学校科层化及专业化发展与家庭教育职能的弱化21
2.1.4 当代社会的大变革与家校合作的提出与发展22
2.2 家校合作的发展历程24
2.2.1 家校合作的萌芽时期(20世纪60年代前)24
2.2.2 家校合作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25
2.2.3 家校合作的重视和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27
2.2.4 家校合作的体系化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28
2.2.5 从参与到伙伴:家校合作走向成熟(21世纪以来)30
2.3 家校合作在中国的发展31
第三章 家校合作的活动类型35
3.1 类型1:当好家长38
3.2 类型2:相互交流40
3.3 类型3:志愿服务42
3.4 类型4:在家学习44
3.5 类型5:决策46
3.6 类型6:与社区协作48
第二篇 经验借鉴篇间接经验及改造51
第四章 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53
4.1 美国家校结合研究和实践的四个层面54
4.2 美国有关家长参与的主要政策57
4.2.1 20世纪初期到六七十年代57
4.2.2 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59
4.3 国家合作伙伴学校联盟介绍60
4.3.1 简介61
4.3.2 主管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中心64
4.3.3 学校层面:合作伙伴行动小组65
4.3.4 学区层面69
4.3.5 州层面71
4.4 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73
第五章 台湾地区中小学家长会的设置与运行经验75
5.1 台湾地区中小学家长会的历史77
5.2 台湾地区中小学家长会的发展概况79
5.2.1 新制家长会79
5.2.2 台湾地区中小学学生家长会的组织性质与结构86
5.2.3 台湾地区中小学学生家长会的运作方式86
5.3 个案选编88
5.3.1 个案一:台东县国小家长会组织与运作88
5.3.2 个案二:南投县国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况92
5.3.3 个案三:促进家长参与教育事务实施计划93
第六章 香港地区学校、家庭与社区伙伴关系研究与实践96
6.1 香港地区家校合作的发展过程96
6.2 家庭、学校和社区伙伴关系的实践与研究98
6.2.1 引入爱普斯坦家校合作的实践框架98
6.2.2 开展六种活动类型的实践99
6.2.3 引入家校合作指标开展大样本调查99
6.3 实践和研究的主要成果100
6.3.1 主要实践成果和经验100
6.3.2 学校背景与家校合作的关系101
6.3.3 校长对六类型家校合作的观感及实践101
6.3.4 教师对六类型家校合作的观感及实践102
6.3.5 家校合作与学生学习成效的关系102
6.3.6 家长参与及家庭资源与学生学业成就及自我观的相关分析103
6.4 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困难106
6.5 香港家校合作实践和研究的启示106
6.5.1 对校长及教师106
6.5.2 对家长107
6.5.3 对政策制定者108
第七章 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学校、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行动模式在江西的实践110
7.1 项目定位:“以研究为基础”的政策制定、执行和推进110
7.2 项目落实:行政和科研“双引擎”推动111
7.2.1 组织领导111
7.2.2 日常管理113
7.2.3 条件保障113
7.3 国际视野:引进国际家校合作领域的专业实践框架114
7.4 本土行动:组织开展一系列全省性的实践探索115
7.5 阶段性成果与展望:走在家校合作的路上116
第三篇 学校行动篇119
第八章 家校合作的组织121
8.1 家长委员会122
8.1.1 班级家长委员会123
8.1.2 年级家长委员会148
8.1.3 学校家长委员会149
8.1.4 专业工作组156
8.2 联合行动委员会156
8.2.1 学校家校合作联合行动委员会157
8.2.2 专业工作组158
8.3 其他组织172
第九章 家校合作的行动计划(上):确定行动起点173
9.1 家校合作的做法清单173
9.2 调查与评估179
第十章 家校合作的行动计划(下):制订行动计划184
10.1 类型导向的行动计划186
10.1.1 当好家长类型的行动计划188
10.1.2 双向沟通类型的行动计划192
10.1.3 志愿服务类型的行动计划196
10.1.4 在家学习类型的行动计划199
10.1.5 决策类型的行动计划203
10.1.6 与社区协作类型的行动计划207
10.2 目标导向的行动计划211
10.2.1 学术目标的行动计划214
10.2.2 行为目标的行动计划219
10.2.3 合作氛围目标的行动计划221
第十一章 家校合作活动(上):组织家长志愿者224
11.1 招募志愿者225
11.1.1 正式的定期征集志愿226
11.1.2 非正式的临时、个别征集232
11.2 志愿者的使用与管理233
11.2.1 遴选与聘用233
11.2.2 设计志愿服务活动234
11.2.3 培训志愿者237
11.2.4 致谢与更新238
第十二章 家校合作活动(下):其他五种类型240
12.1 家长手册240
12.2 教师培训243
12.2.1 区域培训246
12.2.2 校本培训248
12.3 家长培训251
12.3.1 家庭教育讲座252
12.3.2 家长代表培训258
12.3.3 活动培训258
12.3.4 家长会259
12.4 引导家长参与决策263
12.5 学校、家庭与社区协作268
第四篇 教师行动篇273
第十三章 与家庭的初次接触275
13.1 认识学生及其家庭277
13.2 指导家庭创建适合成长的环境284
第十四章 家校双向沟通288
14.1 非正式的沟通289
14.1.1 日常对话289
14.1.2 打电话292
14.1.3 个别通知294
14.1.4 网络与信息296
14.2 正式的沟通298
14.2.1 组织家长联盟299
14.2.2 座谈会301
14.2.3 书面通知与反馈304
14.2.4 家庭访问307
14.2.5 学校开放日316
第十五章 指导家长辅导孩子在家学习323
15.1 互动式家庭作业324
15.1.1 设计互动式家庭作业的目的325
15.1.2 语文课互动式家庭作业的模式327
15.1.3 数学课互动式家庭作业的模式329
15.1.4 如何设计和完成互动式家庭作业330
15.2 学习计划337
第十六章 留守、流动和单亲家庭的家校合作340
16.1 留守、流动和单亲家庭儿童现状341
16.1.1 基本情况341
16.1.2 留守、流动和单亲家庭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342
16.2 留守、流动和单亲家庭儿童的家校合作策略343
16.3 留守、流动和单亲家庭儿童家校合作活动实例347
16.3.1 成长档案/联系卡制度347
16.3.2 家长、监护人以及教师交流平台349
16.3.3 家访和校访349
16.3.4 村落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351
16.3.5 寄宿制学校352
16.3.6 心理咨询与辅导354
16.3.7 家长学校355
16.3.8 代理家长制度358
16.3.9 学校/社区活动室359
16.3.10 服务热线360
16.3.11 亲子团聚活动361
16.3.12 志愿者服务361
16.3.13 发挥媒体的宣传、号召作用362
16.3.14 激发企业的爱心362
参考文献364
附录392
本书研究方法的说明392
(一)文献收集与梳理393
(二)大样本调查393
(三)获取一手素材393
(四)研讨会394
(五)征集典型经验394
家校合作的政策和法律依据396
涉及家校合作的法规396
有关家校合作的专门政策法规选编403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403
江西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通知406
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