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四库全书答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四库全书答问
  • 任松如撰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4397039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四库全书》-问题解答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文化修养丛书 四库全书答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上3

问一 何谓《四库全书》3

问二 四部之分起于何时,经史子集之序定于何时,“四库”之名始于何时3

问三 “全书”之名起于何时,盛行于何代4

问四 《四库全书》之名称由何人取定,其书由何机关编纂4

问五 编纂《四库全书》之原因何在4

附录 周永年《儒藏说》4

问六 乾隆帝之私意何若7

问七 四库全书馆之组织如何10

问八 先后担任馆职者共若干人11

馆员一览表11

问九 历任馆中正副总裁人品如何13

历任总裁一览表13

问十 馆员中有著名之专门学者否15

馆员中著述家一览表15

问十一 当时有专门名家未列馆职,以私人资助理馆事者否17

问十二 馆员中以何种职务最为重要17

问十三 馆员在馆服务之待遇如何17

问十四 副总裁中亦有管理馆中实际事务者否17

问十五 福隆安、金简而外,担任馆事最为出力者尚有何人18

问十六 纪昀在馆服务之状况如何18

问十七 陆锡熊在馆服务之状况如何18

问十八 陆费墀尽力于四库全书馆之事实如何19

陆费墀在四库馆任事年表19

问十九 戴震在馆之成绩如何20

问二十 馆员中尚有博雅之士可与戴震比拟者否21

问二十一 馆中于汉人满人外,有外族人与外国人参与否22

问二十二 朋友师弟均列名馆职者既有之矣,然则亦有父子、兄弟、叔侄同馆任事者否22

问二十三 何书著录、何书存目、何书不收,由何人决定22

问二十四 馆中同事有意见不合者否22

问二十五 刘统勋当初反对修书系何理由23

问二十六 《四库全书》历若干年而成23

四库全书馆大事表23

问二十七 四库所收之书有几种来源25

问二十八 四库馆所据之书,简单分为几项本子25

问二十九 何谓敕撰本25

问三十 何谓内府本26

问三十一 何谓各省采进本27

问三十二 何谓私人进献本30

附 和人进书种数表30

私人进书姓名表31

问三十三 何谓通行本32

问三十四 《永乐大典》何书也32

问三十五 何谓类书33

问三十六 《永乐大典》既为类书,何以尚能择取缮写、各自成书34

问三十七 四库书未开馆前,有注意采辑《永乐大典》中散书成帙者否34

问三十八 校办《永乐大典》何人用力最多34

问三十九 《大典》中可辑之书已完全辑出收入四库书否35

问四十 《永乐大典》书尚全存否36

问四十一 《图书集成》又何书也37

问四十二 四库馆采集遗书以何为标准37

问四十三 采取《永乐大典》散书成帙,以何为标准38

问四十四 四库中应刻、应抄、存目各书,如何分别38

问四十五 《四库全书》对于收入各书原本,有无笔削39

问四十六 遗书中刊写之本不一、增删之本亦不一,四库馆依据何本40

问四十七 四库馆办理采书、校书、辑书、还书之手续如何40

附乾隆三十八年三月廿九日上谕42

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初一日上谕43

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上谕45

问四十八 四库馆对于不收各书,如何办理45

附销毁抽毁违碍各书种数表46

指出个人应毁著作种数表46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初四日上谕49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四日上谕50

浙江巡抚觉罗琅等覆奏一折51

浙江布政使司布告52

问四十九 当时查送销毁之禁书,何省最多53

问五十 四库馆修书期内,重要之文字狱概况如何53

四库馆修书期内文字狱一览表53

问五十一 四库书何故全用抄本54

问五十二 四库书抄写有脱误否55

问五十三 《四库书总目提要》内,除记录进书、藏书人姓名、处所以外,亦述及原书板本行款否55

问五十四 四库馆求遗书,藏书家何人进书最多,何人藏书未进56

问五十五 乾隆以前合于四库馆标准之书,尚有未采入者否56

问五十六 乾隆时修书地址何在56

问五十七 修四库书时有两才子、五征君,系指何人57

问五十八 馆员中除陆费墀《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外,别人尚有关于《四库全书》之著作否57

问五十九 清以前,我国藏书略史,可得闻乎57

问六十 自清初至修书时,藏书家有与江苏马氏,浙江鲍氏、汪氏、范氏并称者否59

清初藏书家一览表59

问六十一 《四库全书》中,有外国人著作否62

外国人著作一览表62

问六十二 四库书中,有满蒙各族人之作品否62

问六十三 四库书有由别种文字译成汉文者否63

问六十四 四库书中,有由汉文译成别种文字者否63

问六十五 馆中汉员,何人精通满洲文字63

问六十六 四库书中有数种文字并列者否64

问六十七 《四库全书》体例尊严,后妃、贵戚而外,其他妇人女子之书亦收录否65

问六十八 私人著作,亦有事先指定必须收录者否65

问六十九 举业时文原在不采之列,楹帖联语并无不录之条,全书中究有八股、楹联否65

问七十 僧道之著作亦收录否65

僧道著作一览表66

问七十一 四库书既收僧道之著作,何以不收释道二教之经忏章咒66

问七十二 何谓道藏、释藏67

问七十三 释藏之部居如何67

问七十四 道藏之部居如何67

问七十五 雍正开藏经馆,乾隆译四体经,其经过之状况如何68

问七十六 清初何以不修道藏69

问七十七 四库中既收南怀仁、汤若望等耶教徒之著作,何以不收耶教之经典69

问七十八 馆员述作,亦可列入四库否70

问七十九 四库中应刻之书,用何法印刷70

问八十 金简主张改用活字,系何理由71

问八十一 当日排印方法如何72

问八十二 四库中付武英殿聚珍板刷印者,共书若干72

附 四库中付聚珍版印行书名表73

问八十三 《四库全书》共收书若干种、计若干卷75

问八十四 《四库全书》一份抄成若干册75

问八十五 乾隆上谕内云《四库全书》应缮写者,统计十六万八千册。如何计算乃得此数76

问八十六 何谓《四库全书荟要》76

附 乾隆三十八年谕76

乾隆帝诗二首77

问八十七 何谓《四库全书考证》78

问八十八 何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78

问八十九 何谓《四库全书简明目录》79

问九十 《考证》《总目提要》《简明目录》,何以另外刊行79

问九十一 政府而外,首先刊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者,为何省份80

问九十二 当时亦有单独刊印四库附存书名目录者否80

问九十三 四库书抄成正本几份、副本几份81

问九十四 正本七份贮藏何处81

问九十五 副本(底本)一份贮藏何处?81

问九十六 文渊阁地址何在、形式若何82

附 乾隆三十九年六月廿四日上谕82

问九十七 范氏天一阁之构造如何83

问九十八 范氏天一阁之历史如何,何以能保存如是之久83

问九十九 文渊阁之组织大概如何85

问一百 四库书准人入阁抄阅否85

问一百一 《四库全书》每年以何时为检曝日期86

问一百二 《四库全书》属类书类,抑属丛书类87

问一百三 四库书正本七份、副本一份、《荟要》二份,共抄成若干册87

问一百四 四库书成距现在已百四十年,其正本七份、副本一份与《荟要》二份,均完全存在否88

问一百五 全存二份现在何处88

问一百六 已缺而抄补完全者一份,现存何地88

问一百七 杭州辑补文澜阁书之事实如何88

问一百八 缺去三十卷一部,现存何地90

问一百九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一部,扬州大观堂文汇阁一部,现存在否90

问一百十 文源阁一部,又为何方所毁90

问一百十一 翰林院副本一份,何时散失91

问一百十二 《四库全书荟要》第一部,现存何地91

问一百十三 《四库全书》从前有翻印者否91

问一百十四 现在有翻印《四库全书》全部者否91

附 中华民国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临时执政令92

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纪略》92

问一百十五 现在有人主张续编《四库全书》否94

附 邵瑞彭征求续编《四库全书》意见启94

问一百十六 现在亦有人主张改造《四库全书》否95

卷中99

问一百十七 《四库全书》对于各种书籍门类如何分别99

问一百十八 何种书籍入于经部99

问一百十九 经部分为十类,愿闻其目99

问一百二十 礼类六子目为何100

问一百二十一 小学类三子目为何100

问一百二十二 史部所收为何类书籍100

问一百二十三 史部分为十五类,其名为何100

问一百二十四 诏令奏议二子目可得闻乎101

问一百二十五 职官、目录二类子目如何分析101

问一百二十六 史部各类子目之繁,以地理类为最,请一一述之101

问一百二十七 政书之类子目有六,六者何名101

问一百二十八 传记类五子目为何101

问一百二十九 何谓子部102

问一百三十 四库书子部所分,为何十四类102

问一百三十一 天文算术类二子目为何102

问一百三十二 术数类七子目为何102

问一百三十三 艺术类四子目为何102

问一百三十四 谱录类三子目为何102

问一百三十五 杂家类六子目如何分析103

问一百三十六 小说家类别为三子目,三子目云何103

问一百三十七 集部所收为何类之书103

问一百三十八 集部分类最少,五类为何103

问一百三十九 词曲类分为某五子目103

问一百四十 别集类略依时代先后,分为六目,其起讫如何104

问一百四十一 各书分别类目,以名称分抑以内容分104

问一百四十二 四库书门目变更,有无依据104

问一百四十三 对于书籍辨别体裁、区分门类有所述作者,《四库全书》入于何部、隶于何类、配入何目105

问一百四十四 各类目中,编列各书次序,其方法若何105

问一百四十五 何谓易类105

问一百四十六 何谓《易纬》106

问一百四十七 书类所收为何种书籍106

问一百四十八 《尚书大传》《书义程式》何以列为书类之附录106

问一百四十九 诗类之中配隶何书106

问一百五十 《韩诗外传》不列诗类之首,而缀诸末简,何故107

问一百五十一 礼类《周礼》之属为何项之书107

问一百五十二 《仪礼》之属又收何书107

问一百五十三 《内外服制通释》《读礼通考》,何以附录于本类之末107

问一百五十四 《礼记》之属专录何,附录若干部107

问一百五十五 《大戴礼记》《夏小正戴氏传》何以附录于礼记类之末108

问一百五十六 “三礼总义”所录者何书也108

问一百五十七 何为“通礼”之属108

问一百五十八 所谓“杂礼书”之属者,又何书也108

问一百五十九 《春秋》类收录何书108

问一百六十 《春秋繁露》何以置之附录109

问一百六十一 《孝经》类所收者何书109

问一百六十二 “五经总义”类收录何书、附录何书109

问一百六十三 《古微书》何书也109

问一百六十四 何谓《四书》110

问一百六十五 《乐经》既亡于秦,《乐记》又并于《礼》,然则尚有何书可入乐类110

问一百六十六 宋朱子既出《礼记·大学》篇入《四书》,复作一《小学》以配《大学》。四库书经部小学类所收诸书,与朱子《小学》旨趣同否110

问一百六十七 训诂之属收何书111

问一百六十八 字书之属收何书111

问一百六十九 韵书之属收何书111

问一百七十 韵书旧有今韵、古韵、等韵三类,何以不分111

问一百七十一 小学类附录何书111

问一百七十二 经部各类配隶各书,既闻其大略矣,请问史部正史类所录者为何种史书112

问一百七十三 何谓二十四史112

问一百七十四 何类史书入于编年类112

问一百七十五 何谓起居注,其列之编年史者又何故也113

问一百七十六 纪事本末类收录何种史书113

问一百七十七 何为别史类113

问一百七十八 何谓杂史113

问一百七十九 何谓诏令,何谓奏议114

问一百八十 传记类收录何书114

问一百八十一 传记类圣贤之属与名人之属何分也114

问一百八十二 总录、杂录又何别也114

问一百八十三 何谓别录114

问一百八十四 何谓史钞115

问一百八十五 既有别史、杂史、传记,似已无所不包,然则又立“载记”一门者,何为也115

问一百八十六 时令类收录何书115

问一百八十七 凡言地方疆域、山川、风俗、出产、人物、艺文、古迹、沿革之书,入于何类116

问一百八十八 何谓宫殿疏116

问一百八十九 何谓总志116

问一百九十 何谓都会郡县之属116

问一百九十一 河渠之属专录何书116

问一百九十二 山川之属又录何书116

问一百九十三 何谓边防117

问一百九十四 古迹之属与山川之属,所录图书有何同异117

问一百九十五 杂记、游记二目所录之书何别117

问一百九十六 何谓外纪117

问一百九十七 何谓官制118

问一百九十八 何谓官箴118

问一百九十九 政书类所录者何书也118

问二百 通制之属,何书入之118

问二百一 何为仪制之属118

问二百二 邦计、军政、法令、考工四目分配何书119

问二百三 目录类经籍之属,系录何书119

问二百四 金石之属录何书籍119

问二百五 史评类录入何书119

问二百六 何种书籍入于子部儒家类120

问二百七 何种书籍入兵家类120

问二百八 何种书籍入法家类120

问二百九 何谓农家类120

问二百十 何书入医家类121

问二百十一 天文算法类,何为推步之属,何为算书之属121

问二百十二 观象,大政也;算数,小学也,何以不分为二而合为一也121

问二百十三 何谓术数121

问二百十四 何谓数学之属122

问二百十五 何谓占候之属122

问二百十六 相宅相墓之属,所录者何书也122

问二百十七 占卜之属所录者何书122

问二百十八 何谓命书,何谓相书123

问二百十九 何谓阴阳五行之属123

问二百二十 杂技之属与术数类杂技术之属,收录各书有何分别123

问二百二十一 何谓艺术类123

问二百二十二 何谓书画之属124

问二百二十三 琴谱之属与经部乐类,所录之书何异124

问二百二十四 篆刻之属所录者何书124

问二百二十五 何谓杂技124

问二百二十六 谱录类为何而立也124

问二百二十七 记载何物之书入于器物之属125

问二百二十八 《云林石谱》何为附录于器物之属也125

二百二十九 饮馔之属又配隶何书125

问二百三十 录入草木鸟兽虫鱼之属者,为何书也125

问二百三十一 何谓杂家125

问二百三十二 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请详说之126

问二百三十三 杂家类于类辑旧闻、途兼众轨者,既立杂纂目矣,又何以必立类书一门为也127

问二百三十四 何谓小说家127

问二百三十五 小说家类杂事之属、异闻之属与琐语之属,所录之书有何区别127

问二百三十六 史部杂史一类与小说杂事之属,以何为分类之标准乎128

问二百三十七 四库书既以释道为外教,其经忏章咒、朱表青词,一概不录;然则释家、道家二类,所录者果何书也128

问二百三十八 何谓楚词128

问二百三十九 何谓别集129

问二百四十 何谓总集129

问二百四十一 楚词类,专录一体之总集也,何以不入之总集类:子部杂家类杂编之属,亦有编一人之著作者,有编数人之著作者,与别集、总集二类又何别也129

问二百四十二 何谓诗文评130

问二百四十三 四库书凡例中有言“其倚声填词之作,命从屏斥”,然则词曲一类,又有何书可录130

问二百四十四 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曲品、曲谱、曲韵,请详说之131

问二百四十五 诗歌词曲变迁之大要,与南北曲之起源及其同异如何131

问二百四十六 《四库全书》各部各类著录之书各若干部、若干卷132

《四库全书》部数、卷数表132

问二百四十七 《四库总目》中,各部各类存目之书,各若干部、若干卷138

《四库全书总目》附存书名部数、卷数表138

问二百四十八 《四库全书》依据书本部数,可得闻欤143

《四库全书》依据书本一览表143

问二百四十九 《四库全书》开馆时,全国书籍种类之多少,与各地书籍分布之疏密,观上列三表,可以得其大概矣。然则各书种类之分布,其大概可得闻乎149

附 第一表 以种类为纲150

第二表 以进书者为纲155

第三表 以欧人著作为纲157

问二百五十 当时公私所进书中,有关于回教之著作否159

问二百五十一《存目》书中,有关于耶教之著作否160

问二百五十二 辽及日本之书,流入吾国者极少,其故安在160

问二百五十三 进呈《书目》及《全书总目》中,均无四川、甘肃、贵州采进之书,其故安在160

问二百五十四 据《四库总目》所述历代作者履历,以何种人为最少161

问二百五十五 据《四库总目》所述历代作者里居,以何方人为最多161

问二百五十六 历代女子著作,见于《四库总目》中约有若干部161

历代女子著作一览表162

问二百五十七 道教徒著作,见于《四库总目》中者,约得若干部163

历代道教徒著作一览表163

问二百五十八 佛教徒著作较道流著作孰多167

历代僧侣著作一览表168

卷下17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上谕17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凡例二十则20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部类叙212

择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案语247

附录 孙氏藏书纪要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