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帝王智谋全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帝王智谋全书](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186391.jpg)
- 卢荆林,白沙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ISBN:780551822X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726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7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帝王智谋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智篇——智为天下国计民生者,为大智齐桓公大仁大义2
秦孝公变法改革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4
刘邦下求贤诏6
汉文帝欢迎批评6
汉文帝免租敬老8
汉文帝不许流放百姓8
汉文帝不许高坟厚葬9
汉文帝一招安南越10
汉武帝重用江充11
汉武帝招贤12
汉武帝厚葬匈奴贵人12
汉武帝和亲安边疆13
汉武帝远交朋友14
礼交西域14
汉武帝敛财有道15
汉昭帝志存高远16
礼遇呼韩邪单于17
王莽广施恩德18
王莽兴学招贤19
刘秀“柔道”治国20
汉明帝限制皇亲国戚22
唐太宗尊师重学22
李世民倡学23
李世民以民为天23
李世民只认才德不认亲24
唐宣宗勤政25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26
重文轻武27
将不知兵,兵不知将28
太祖减政29
卧榻之旁不容他人29
先南后北31
赵匡胤大义放忠臣33
宋太祖先礼后兵33
《太平御览》36
神宗改革旧制36
元丰改制38
金世宗放粮济民39
不许丧事扰民40
金章宗孝治天下41
朱元璋善取天下43
居安思危44
明仁宗之仁45
新皇帝越权46
慎用人才47
宣宗重农49
明世宗力除弊政49
明穆宗革除弊政50
穆宗从严治吏51
“安民生,足国用”52
任用张居正54
多尔衮停止剃发55
康熙大气恢宏56
康熙收复台湾58
察吏安民60
上智篇——智与智较,胜者为上齐桓公还田取信64
魏文侯用人不疑65
楚庄王智平斗越椒之乱67
项羽破釜沉舟68
人尽其才得天下69
刘邦不爱未央宫71
汉文帝广开言路71
汉文帝废除连坐法72
汉武帝拜相田千秋73
刘秀大度容人74
刘秀选太傅75
刘秀有勇有谋75
曹操善用人才79
挟天子令诸侯80
刘备三请诸葛亮81
出奇兵以少胜多82
刘裕二用“空城计”83
宇文泰胆识过人85
宇文泰诱敌深入,以少胜多86
唐太宗虚张声势88
唐太宗舍公主求和平89
李世民外不避仇90
李世民德治天下90
李世民以人为镜91
李世民奖励敌人92
李世民修“大使馆”92
进谗言者有罪93
朱全忠诈退诱敌94
出奇不意95
李嗣源勇救幽州96
李存勖智胜王景仁98
以静待动99
太宗觅伯乐100
勇谋相济101
料敌如神102
强干弱枝103
不求金银不求奢104
大节与小过105
相安为好105
不开裙带之风106
宋太宗悔过107
景祖宽宏对人109
前后夹击以少胜多110
朱元璋只身宿降营112
朱元璋避虚就实113
临危不乱114
朱元璋诈用挑战计115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117
朱元璋施“木马计”118
兵不厌诈120
弃船坚军心121
雪中出奇兵122
朱棣巧使回马枪123
穆宗大阅兵124
用良将,修边邦125
乱中取胜127
努尔哈赤杀子128
古勒山大战130
巧取抚顺131
计降洪承畴133
小皇帝谋除鳌拜135
康熙救火诫臣僚136
康熙律己137
康熙亲征噶尔丹138
康熙戒奢140
胤禛以智继大统142
乾隆尊师教子144
嘉庆诛和珅145
贤智篇——智为首德所驭,为贤智晋文公不记前仇149
晋文公用头须150
郑文公礼贤下士151
秦穆公用人不疑152
齐桓公不记前仇得贤相154
秦昭襄王泾渭分明156
魏文侯的礼物157
齐威王智请孙膑158
用人不疑160
汉文帝敬佩周亚夫160
汉武帝的用人之道162
汉武帝信任倪宽163
汉宣帝不废旧妻163
刘秀提拔老实人164
刘秀不计前怨165
李渊不记旧帐165
李渊敬重忠义之士166
太宗剪胡子167
太宗放还三千宫女168
唐太宗知人有术168
唐太宗不信亡国之音169
唐太宗不记前仇170
唐太宗善对忠义之士171
李世民封赏不问亲疏171
只尊父母不尊神仙172
唐太宗不清不楚有情义173
太宗不言钱173
李世民哀思父母174
装聋作哑贤家翁174
德宗寻母175
宣宗准假176
旧恩难忘177
宣宗择情嫁女177
懿宗难忘李德裕178
太祖寒月送衣179
赵光义不罪违旨将179
太宗不罪姚坦180
仁宗驱佞亲182
宋仁宗难舍宫女183
严于家教184
完颜亮“爱”画184
完颜雍不怪御厨185
慧智篇——慧智者,聪敏之智也刘邦巧用比喻188
孙亮智审鼠粪案189
拓跋宏“暗渡陈仓”190
不信阴阳,不违农时192
唐太宗少讲避讳192
李世民不留文章193
小儿大器194
唐中宗辨聪明194
唐玄宗不烧仓库195
唐太宗不喜浮华之文195
李忱文治天下196
唐宣宗过目不忘196
朱高炽“智”高197
情急巧做对197
朱瞻基年少展才智198
惠帝看相199
一字之差200
朱厚熜不做傀儡201
讨人欢心202
多尔衮反对弄虚作假203
康熙巧下戒烟令203
康熙帝智猜哑谜204
康熙诗咏松花江205
康熙开设博学鸿词科207
雍正乔做闲人209
雍正和书生210
乾隆私访任贤才211
乾隆即兴吟对联212
乾隆巧为对联213
秦淮河上巧对联214
祭孔留诗文215
“老头子”刁难纪晓岚216
乾隆将错就错217
乾隆出对考纪昀218
乾隆巧制回文联219
乾隆诱审鄂善220
前智篇——料事于先,为前智225
秦穆公和盗马贼225
齐威王锅煮贪官226
汉武帝真心待人228
信任换忠心228
汉昭帝智辨疑案229
汉宣帝不听谗言231
刘秀不信谗言232
刘秀巧安众人心232
刘炟不疑班超233
曹操远见卓识233
刘裕料事如神235
高欢舍财交友236
宇文邕寻机除奸237
萧衍巧用五更鼓239
李渊不护子短240
李世民巧用“拖刀记”241
李世民哭劝唐高祖243
李世民要子成才244
唐太宗治国三事244
兼听为明245
宣宗教女245
临危不惧246
避实就虚灭后梁247
李存勖计破梁兵249
厚待部下250
瞒天过海251
太宗诫子251
阿骨打先发制人252
朱元璋救帅促和253
设伏打援出奇兵255
诚破离间记256
智捕坐山虎257
木兰秋狝259
雍正识奸261
雍正闯江湖262
后智篇——鉴人于后,为后智265
复兴夏朝的少康265
晋悼公勇于改过267
夫差报仇269
勾践灭吴269
刘邦毁印收成命271
刘邦尊师重教272
刘邦赔不是272
汉武帝悔杀太子273
汉武帝悔过274
汉武帝不怪汲黯275
刘秀信用董宣276
汉和帝计伏窦氏278
萧道成临敌不慌280
李世民不留美人281
李世民练兵282
唐太宗不修洛阳宫283
李世民祭扫魏征墓285
太宗不修高楼286
李世民有过必改287
唐太宗禁演木偶戏288
唐太宗防微杜渐289
奢侈要亡国290
唐太宗以法取信290
李世民停猎291
唐高宗守法292
玄宗禁奢293
读史知古,以昨鉴今294
肃宗听劝295
宣宗改过296
“穷皇帝”节俭丧葬297
李存勖谢罪298
文武之道299
宋太宗文治天下300
宋孝宗筹谋抗金302
赵伯琮不忘“家”仇304
奇兵克江州305
火烧陈友谅306
前车可鉴307
经纶满腹308
康熙汲取祖母智慧309
康熙望子成龙310
旁智篇——利己而不损人之智,为旁智晋平公调虎离山313
汉高祖不敢享乐314
汉高祖智伏英布315
汉昭帝敬重苏武316
汉宣帝智平霍家之乱317
汉宣帝命画功臣像318
刘秀不罪祭遵319
刘秀不循私情319
顺宗立后320
李豫计除元载320
肃宗暗传圣旨321
封官许愿,瓦解敌国322
官爵利禄,收买人心323
杨广开凿大运河324
欲擒故纵杀权臣325
杀叔兄保王位326
烈祖道歉328
李嗣源智勇收义子329
惠帝削藩330
不可一世的明世宗331
朱厚熜固权333
智黜阉党334
多尔衮秉大义稳定政局336
多尔衮为崇祯发丧339
康熙撤藩340
雍正亲审谋反案342
正智篇——为道义所用之智,为正智晋文公言而有信346
赵襄子成全忠烈347
子婴计杀赵高348
汉文帝不尚奢侈349
汉文帝“逼”死舅舅350
汉景帝选相350
王莽谨慎做人351
王莽逼子偿命352
刘秀做和事佬354
刘秀褒扬忠义355
刘炟不怪朱晖355
曹操执法不阿356
宋文帝三年报仇358
李世民胆大“妄”为359
太宗不用诈奸术360
邪不胜正361
李世民禁止过量纳贡362
唐太宗力戒腐败362
李世民不赦高甑生363
李世民不隐讳历史真相363
唐太宗爱兵如子364
中宗言而有信365
德宗“和稀泥”366
李纯不罪柳元公366
敬宗不信凶兆367
李世民不避忌日368
武宗毁寺369
柴荣的服臣之道369
李存勖智和二将371
善恶直书372
近贤臣,不信佞言373
函普智平两族仇373
金世宗不吃接风筵375
只问贤才不问亲375
朱棣“醉”做“红娘”376
顺治亲理科场案377
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378
用计得皇位381
内智篇——自悟内醒之智,为内智项羽不记私仇384
汉武帝不作七十大寿386
汉武帝辨奸386
汉武帝敬重忠臣387
汉文帝认错388
唐太宗不信神仙389
唐太宗毁鹊巢389
唐太宗自责吃蝗虫390
李世民为民分忧390
李世民虚心求教391
李世民亡羊补牢392
知人善任并非易事393
武宗知过393
钱镠睡“警枕”394
高祖不怪刘知远395
宋太祖悔出醉言396
宋太祖不求奢侈397
朱瞻基智倡节俭397
朱祁镇还明大义398
素有大志400
李自成义放郝摇旗401
同治重修圆明园403
外智篇——识人善任之智,为外智秦穆公五张羊皮“买”人才406
阖闾重用孙武407
齐威王重赏批评409
燕昭王求士410
魏文侯启用乐羊412
秦武王与臣立约414
扯虎皮作大旗415
汉高祖重用韩信416
汉文帝不坏法度417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418
汉宣帝慎选渤海太守419
先安内,后攘外420
光武帝奖赏郅恽421
汉章帝虚心听意见423
汉章帝减苛法424
和帝刘肇拒收荔枝425
李渊善识良言426
李世民听谏427
唐太宗自禁艳诗428
李世民信重魏征428
唐太宗不以言代法429
唐太宗慎对死刑430
唐太宗节制嗜好430
李世民不倡浮华文风431
唐太宗不搞连坐法432
唐太宗不忘皇后忠言432
李世民花钱买和平433
唐高宗善谏即从434
高宗执迷有悟435
武则天罢相436
唐中宗明事理437
肃宗问安438
李隆基路遇王琚438
李隆基善用姚崇439
唐宪宗亲审砸碑案440
宣宗问政绩441
李君奭升官442
赵匡胤不中反间计442
太祖信人443
以母为质444
不拒谏臣445
赵受益祈雨446
张养浩劝谏447
小皇帝正名分448
清太宗重用范文程449
微智篇——洞悉奥微之智,为微智汉高祖不宿“迫人县”452
刘邦微服查军营452
顺水推舟封韩信453
牛皮就是吹的455
耍无赖,棋胜一着456
刘邦“说谎”安军心457
为死人看坟,买活人忠心458
刘邦厚葬项羽459
三思而后行460
汉文帝不收千里马460
奖罚分明461
汉武帝不信假神462
汉宣帝舐犊护太子463
刘秀“饿极生智”463
刘秀委曲求全464
汉明帝尊师466
刘备临危不失民心466
司马文王试刘禅468
萧道成宽容得天下469
高洋作傻子470
元恭八年装哑巴472
唐太宗不许告密473
唐太宗尊师重教473
李世民不听顺情话474
唐太宗厚今薄古475
李世民禁忌辰日476
将军受罚背麦麸476
唐太宗不敢多言477
李世民送药477
唐太宗不收高丽美女478
李世民和颜悦色478
李世民任用李道裕478
唐太宗改革政务479
杖打屁股的由来480
公主拜公婆480
唐代宗不忘良臣481
唐太宗玩鸟482
唐太宗放生483
武则天巧解臣怨483
玄宗凉殿戏臣484
借口颂功485
唐太宗施计为女婿485
李忱心中有数486
皇帝问科考487
唐文宗宽待李忱487
宣宗不怪轩辕集488
文宗不信神人488
李从珂哭得天下489
厉激韩令坤490
礼贤下士492
宋太祖不罚贪官493
宋太祖起年号494
赵匡胤亲理科考案495
功过分明,赏罚得法496
言者无罪497
元英宗不收彩带498
朱棣虚位等皇后498
朱棣舍孩子499
明武宗吹牛500
“张生”与“崔莺莺”501
善待后宫502
提心吊胆“熬夜”502
崇祯认真政务503
顺治废后505
胤禛以子娱父皇505
康熙夜识魏经国506
康熙大摆“千叟宴”506
康熙不容邪恶507
康熙识子奸508
雍正旌奖拾金不昧508
乾隆子下嫁孔府510
乾隆惩治道学先生511
邪智篇——智为邪念所驱,为邪智武丁智选贤相515
隋炀帝信命短命516
武则天信天517
武则天“信”佛518
李忱射竹占卜518
李忱不留女乐师519
皇帝杀人520
明太祖招兵521
朱元璋智唬大舅哥522
风云突变巧解释523
儿子有亮,老子借光524
雍正讲祥瑞525
慈禧锯古柏528
诡智篇——智为诡诈所使,为诡智商汤以智灭葛530
收买人心,平定天下531
公子光弑王夺位533
郑庄公智灭共叔段534
楚成王略施小计做盟主537
卖官筹军费540
真假赵招540
刘邦杀蛇服众541
桃代李僵543
不杀丁公臣不忠544
韩信受封545
吕后智请白发老人546
吕后先斩后奏547
汉武帝抉子登龙548
西征大宛国549
刘秀智除舞阳王550
刘秀仇灭谢躬551
借劳军计杀刘杨551
刘备泄愤打督邮552
多疑善忌宁负天下人553
刘备借刀杀吕布554
曹操巧施离间计555
刘备应变有术556
曹操阴使防身术557
曹操“借”人头安军心558
曹操善变逃性命559
刘裕虚张声势讨桓玄560
刘裕苦心经营561
萧道成装模作样登皇位563
萧鸾阴使离间计565
萧衍人头换人头566
高欢拳使障眼法567
高欢假传圣旨568
宇文泰片言逃命570
杨坚错用聪明571
隋炀帝收礼卖官572
李世民杀兄逼父让位573
武则天善变574
武则天心有鬼胎575
武则天阴报私仇576
武则天夺权577
疏远小人578
代宗御用宦官579
唐德宗心胸狭窄580
朱全忠计赚李克用580
朱全忠骗亲家582
梁太祖不让拍马屁583
王建“哭”大唐584
朱友珪杀父585
除兵痞,服降兵587
兄弟相煎589
唐烈祖无情无义590
刘知远伺变而举592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593
太祖宽用怀柔595
赵匡胤施“真情计”596
抱尸哭子597
宋太祖严格官僚体制598
宋太祖诈使反间计599
杯酒释兵权601
巧取情报603
赵匡胤出冷汗603
宋太宗刚愎多疑604
猫哭老鼠606
借刀杀人607
朱元璋设锦衣卫609
草木皆兵610
朱棣装疯611
朱棣“借”兵612
朱棣巧使反间计614
朱棣“演戏”615
朱棣计害贤才616
景帝苦心易太子617
英宗复辟618
皇帝“罢工”620
言不由衷621
崇祯的寡人政治623
以人替罪625
崇祯的防人之术626
“知人善任”627
李自成“投降”官军628
手足相残629
计杀袁崇焕630
皇太极巧施离间计633
顺治帝秋后算总帐634
继位伊始,先治胞弟636
先拉后打637
雍正恶作剧639
雍正皇帝当特务940
雍正利用罪犯642
借题发挥,大搞文字狱645
自以为宽仁647
同治惩恭亲王647
慈禧不听尸谏649
慈禧幽囚李昰应650
慈禧“修理”光绪651
慈禧折磨光绪651
慈禧使毒652
慈禧谋擒肃顺653
卸磨杀驴655
丧智篇——行事于昏庸,为丧智吕后篡权659
杨广杀父“娶”母660
隋炀帝穷用兵用穷兵661
杨广逼良为“娼”662
隋炀帝诛杀谏臣663
隋炀帝惧内664
杨广奢建东都664
隋炀帝荒淫665
隋炀帝严选太子667
高宗错用小人667
李显不分皂白668
李显不辨忠奸669
武则天大开杀戒670
李旦顾眷兄妹情671
冯小宝得宠672
李隆基玩潇洒673
唐玄宗计纳儿媳674
唐玄宗养患675
认贼作儿676
只疼贵妃不疼天下677
海誓山盟678
玄宗泪别杨贵妃679
为佛事,宪宗贬韩愈680
荒唐丧命681
文宗无能682
文宗思子682
唐宣宗替舅说情683
主意全无685
自掘坟墓685
扒灰皇帝686
朱全忠的治国之法688
黑心皇帝689
用兄弟垫背690
昏淫皇帝不识“愁”691
夜半闹鬼693
李存勖作孽694
昏庸皇帝挨嘴巴695
李存勖淫乐无度697
庄宗嬉乐有方698
刘承祐“智”送江山699
李煜荒淫亡国701
望功心切702
逃跑皇帝704
熙宗信谗言705
朱元璋微服出游706
宠幸贤妃707
朱棣“智”擒唐赛儿707
朱棣阳痿怒宫女709
朱厚照荒淫710
朱厚照改名711
朱厚照假戏真做712
勇于贪才713
朱由校做木匠715
勤政专权716
崇祯除阉党717
山穷水尽718
善“走”的天子719
纳贡乞和720
欲盖弥彰720
同治卧妓721
阿鲁特氏之死722
慈禧阴立载湉723
慈禧辱妹725
慈禧爱看西洋舞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