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创新支撑发展:2008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创新支撑发展:2008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189379.jpg)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安徽省人民政府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495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25页
- 文件大小:303MB
- 文件页数:838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创新支撑发展:2008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科技创新主体研究3
高校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可以扮演大角色&王群京3
建设四支人才队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袁亮6
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赵良庆10
技术创新模式实证研究——以一汽技术创新模式为案例&韩永进 陈士俊14
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查啸虎21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支撑体系研究&邵云飞 欧阳青燕26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研究&蒋长流31
自主创新是军工研究所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小型军工研究所创新体系研究初探&林艺 吴向阳35
使科技创新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觉行为&孙建东 雷红39
自主创新导向的HRM实践模式探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赵曙明 李乾文41
基于欠发达地区特征的安徽工业园区创新研究&张顺铃 赵国艮 孙少磊45
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任务及其不确定性&吴永忠50
科学认识的新视角——论潜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徐炎章 解恩泽56
设计院科技创新工作思考&胡新明62
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中的若干规律及启示&彭炳忠65
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分析&王晓庆68
发挥基层科技工作者在技术创新中作用的研究&倪江林74
运用统计数据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张政 李德胜 赵飞79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开发策略&李志远84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欧阳培88
在合资环境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施明顺 李哲91
切实推进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黄菊花9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马艺 马贤惠97
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张其贵101
联合重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思考&柴张棋105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培育与制约因素分析&刘桂云108
人才团队与创新发展&张晓芸114
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钱峰 陶维成116
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中部崛起的生力军&吴静波 解锐118
安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朱云鹃 史明瑛122
区域经济发展与中部崛起:人力资本视角&王学军 马欢欢 陈畅 余涛130
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中部农业崛起的根本性支撑&朱建文140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吴罗生 殷俊144
模仿创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李文泉147
浅议中小企业创新&赵永宏151
中小企业创新体系研究&陈群155
自主创新、技术标准化和产业技术进步:文献评述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贺石中 孙耀吾160
企业全面创新的科学评价&刘智全 冯英浚167
积极开展企业自主创新及成果标准化,主动应对贸易壁垒&曹义胜17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问题及对策分析&陈健佳 陈志荣177
发挥企业工程师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殷 俊 吴罗生18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与思考&罗寅旭185
第二篇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191
自主创新产业化理论研究&于维栋 张家顺 钦天钧191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思考&王 洵 曾永春 熊延松196
突破产研结合瓶颈 转科研成果为经济效益&韩永生 蒋韵201
打造专业技术孵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移&姚建铭 孟红艳 宛 艳 陈祥松205
河南科技投入与中部省份比较分析研究&曹华东 尹君209
基于BOT项目投融资模式对我国自主创新风险投资的思考&曲思216
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张俊宝220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中部崛起&李爱青223
国家农业科研体系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与建议&胡瑞法 黄季焜225
中部国际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湖北的探索与实践&程 鹏 张 晓 颜慧超 盛建新 陈姝婷 王少雨 孙晶230
创新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赵贵英235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朱柏林 李华239
从合肥看政府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中的作用&姚晓芳 魏亚龙243
军工系统研究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新探索&杨志君 许建文247
知识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途径研究&陈云玲251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以资本流动促进中部崛起&张仕元258
中部崛起呼吁“有形之手”破解融资难题——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服务&钟先稳262
农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模式选择及发展战略&胡豹265
“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张志军271
资本市场与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例&祁斌275
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机制研究&吴爱春281
试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原因及对策&徐秀荣285
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应对机制研究&张爱琴288
中小城市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探讨&原建堂292
互联网发展与挑战——2007年中部6省互联网发展比较分析&贾亚军296
科技信息社会化与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周勇302
以创新型银企合作机制支持中部地区发展&朱卫306
参与资本市场创新 促进安徽经济崛起&姜涛310
农技推广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孟志伟314
加快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余艳锋 周开洪 周海波319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易焰明324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是一流企业的成功之路&项美根329
中部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共建与共享机制研究&燕京晶331
第三篇 科技管理与科协工作339
关于加强科协系统科技中介服务的研究&韩裕峰 崔 忠 李启明 郝青芳 李晓琴339
打造社区电子银行 推动数字城市建设&肖联民 赵勇前346
科技创新与学术建设关系研究&陈克毅351
论科协组织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朱新民353
面对困境,地方院校科协如何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张一兵358
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研究——走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张志军362
创新思维 整合资源 努力实现企业科协服务“最优化”&彭 英 张益群366
发挥科协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研究&许科军370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地位与作用&周永华376
充分发挥科技社团作用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孙蕾378
科协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作用和思考&范名金382
浅谈科协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贾耀385
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研究——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事业的几点思考&朱佳舜1 舒松华2 刘茁3388
实施工程管理创新,促进中部快速发展——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研究&李维峰391
摒弃不科学管理音符 实现财务工作科学运行——浅谈基层财务工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覃晓红396
强化皖江内河船员培训机构资质管理途径的商榷&汪继斌398
科技中介服务业供求关系研究&叶宝忠401
优化政府在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李卓408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夯实创新型湖南建设基础&马水金413
第四篇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419
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考&王海彦419
全面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余群423
发挥马钢带动作用 促进安徽钢铁产业集群发展&顾建国 苏世怀 吴结才427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何谧432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创新&王可侠437
加快结构调整 引导产业集群&梁华平 黄炳荣 唐 云 徐 雁 王亚林441
隐性知识对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影响研究&曹 勇 黎仁惠448
系统论在工业生物技术发展中的应用&曹竹安 陈必强 黄 星 杨光454
山西高技术产业与中部6省的比较&高宇宏460
江西道路运输业发展战略之思考&陈祁章465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析&张宇婷 蒋云龙 张庆亮473
安徽工业化进程与工业结构问题研究&孔令刚477
创新发展谋跨越“无为”电缆争有为——关于无为特种电缆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王德润483
安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思考&汪之龙486
依托科技创新 再造资源安徽&柏 林 叶朝晖490
节能减排,构建绿色安徽电信业&音春494
加快煤焦化电产业集群建设 促进皖北经济振兴和发展&姚中华499
金属镁行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薛晓光502
关于推进电工仪表行业创新联盟的几点思考&王金玉505
精品钢延伸业研究&李佳川 崔晓旭507
大田作物改种苗木花卉项目解析&李玉萍 程焕金511
中国现代农业建设成就与模式&蒋和平514
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蔡立湘 彭新德520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和改革建议&黄季焜 胡瑞法 智华勇524
加强新农村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关于新农村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调研与思考&单 勇 党修武528
发展肉乳兼用牛,振兴安徽黄牛业&章孝荣535
建立生猪产业体系 实现生猪安全生产&陈宏权540
推广健康养殖方式 建设标准化小区&张卫英544
论安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费明煦547
科技创新对水稻增产的贡献及进一步转化对策&陈再高551
永州稻米加工业改革发展思考&吴国侠555
长丰草莓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夏世祥559
安徽奶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考&谢俊龙 方国跃564
企业发展中的信息资源战略&张宏翔568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几点思考&夏莺莺572
关于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探索与研究&黄本建575
管理的生命在于规范和持续的创新——从华立的实践谈管理创新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性&王晓安579
树立全新理念 苦练营销内功 决战外埠市场 打造崭新模式&吴学军584
引领企业自主创新 实现玛钢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文汇588
一体化电网平台在信息化供电公司建设中的应用&李宏山 叶飞591
浅谈电网建设前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李松筠596
关于国内中小型烟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理论探讨&李卫红601
沿淮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杨 普 张长青603
高技术产品 三维顾客关系 营销策略定位模型研究&张云鹏 张 莎 赵红608
储存和配送: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一对金翅膀&孙凤山615
以芜湖为中心,打造皖东南服装产业集群618
第五篇 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623
引领环境监测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刘文清623
科学统筹 和谐发展 强力推进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蔡立626
民族自动化产业对节能减排的实践与思考&向晓波631
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城市竞争力提升&王容川635
发展卫生事业 建设和谐安徽&杜昌智639
跨区域产业集群与文化经济发展及其战略协同——中部崛起的科技创新主体和软硬要素激励机制研究&冯江源642
民生科技:引领和支撑中部崛起的关键&李光649
和谐社会的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思考&夏劲654
论文化资本与企业创新管理&刘新荣660
节电市场的调研报告&冯晖666
鄱阳湖流域修河水环境容量研究&罗 敏 黄恢柏 胡 亮 熊纬670
三峡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刘仁忠 窦小华675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应正视的问题&任军684
浅谈重特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中联动应急组织指挥程序&朱维树687
探讨如何抓好检测标准化工作&范振华689
实施以标取胜战略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聂建国691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原旭升695
中部崛起要走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之路&谷兴荣697
论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扩散&彭富国 郑雪辉703
面向中部崛起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宋英华708
创新技术转移模式 促进中部崛起&蒋佃水713
以科学发展观看山西在中部的定位&房敏718
加快技术创新 促进山西对外经贸发展&张建辉722
湖南创业投资环境优化对策研究&陈 杰 陈国生727
科技引领武汉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五个关键问题&李德胜 朱 巍 赵飞733
中部地区更须注重经济发展文化品位&曹国选737
建设国家中部“大粮仓”全力打造安徽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王光宇 郭 高 赵伟742
五城市高科技创业环境分析&谢科范 邱 实 罗险峰 彭华涛746
质量立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载体&常捍红752
抓住机遇加速6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安 宇 苗洪泽756
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的调查与思考——淮河以北“三县一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阮宜斌759
关于贫困地区科技创新问题的思考&王均德763
发展县域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张存岭 赵德勤767
中部地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易晓波771
中部崛起的主要路径及措施探析——以安徽为例&李先进775
技术创新风险与中部崛起&卫莉779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质监文化——从海尔企业文化看质监文化的创新&安黎霞782
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优势 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王春华785
以山西省为例谈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促进新农村建设&申妙娟 申秋娟788
运用GDP核算方法 探析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山西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实证分析&杨锦耀 董晓玲 段永丽793
依托技术创新 促进山西可再生能源发展&刘晔800
循环经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新动力&孙林成803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创新研究&戴耀华807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对中部崛起的影响分析&杨昌明 陈新国813
灾害及其应对&叶冬青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