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像技术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影像技术学 第2版
  • 李萌,陈本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633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影像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影像技术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医学影像技术学及其研究范畴1

第二节 影像技术学的发展历程1

第三节 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选择3

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3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6

第四节 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6

第二章 X线成像基础理论8

第一节 X线管焦点及线量分布8

一、X线管焦点8

二、线量分布13

三、X线束15

第二节 X线照片影像16

一、X线照片影像的传递与形成16

二、X线影像的观察方法16

第三节 X线照片影像密度18

一、X线照片影像密度的概念18

二、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19

三、照片影像密度的标准19

第四节 X线照片影像对比度20

一、对比度的概念20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21

第五节 散射线及其消除23

一、散射线23

二、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24

三、散射线的抑制与消除25

第六节 X线照片影像的模糊29

一、模糊度、锐利度、分辨率29

二、影响照片影像模糊度的因素32

三、密度、对比度和模糊度的相互关系34

第七节 X线照片影像的失真度34

一、照片影像的放大34

二、照片影像变形36

三、照片影像重叠及切线投影37

第八节 X线照片影像的颗粒度37

第九节 优质X线照片质量39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39

二、胸部正位的影像质量标准举例40

第十节 X线摄影条件40

一、感光效应40

二、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41

三、影响感光效应因素的互易关系41

四、X线摄影条件的制定43

五、自动控制曝光44

第三章 普通X线摄影检查49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知识49

一、X线摄影用术语和专用名词49

二、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52

三、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55

四、X线摄影标记55

五、患者准备与处理57

六、摄影辅助器具58

第二节 四肢摄影58

一、摄影注意事项58

二、上肢摄影体位59

三、下肢摄影体位76

四、摄影体位选择95

第三节 胸部摄影96

一、摄影注意事项96

二、胸部摄影体位97

三、胸廓摄影体位104

四、摄影体位选择109

第四节 腹部摄影109

一、摄影注意事项109

二、腹部摄影体位110

三、摄影体位选择113

第五节 脊柱摄影114

一、摄影注意事项114

二、脊柱摄影体位114

三、摄影体位选择129

第六节 骨盆摄影130

一、摄影注意事项130

二、骨盆摄影体位131

三、摄影体位选择133

第七节 头颅摄影134

一、摄影注意事项134

二、头颅摄影体位134

三、摄影体位选择146

第八节 牙的摄影146

一、牙的解剖及体表投影146

二、摄影注意事项148

三、牙的摄影体位149

第四章 造影检查概述154

第一节 对比剂154

一、对比剂分类154

二、常用对比剂155

三、造影检查辅助药物157

第二节 对比剂引入途径158

一、直接引入158

二、生理排泄158

第三节 对比剂的药理作用158

一、对比剂的药理作用158

二、对比剂的比较与选择162

三、药物过敏试验162

四、造影中的意外及急救措施163

第四节 消化系统造影165

一、消化道造影165

二、口服胆系造影172

三、静脉胆系造影174

四、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175

五、“T”形管胆道造影177

第五节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178

一、静脉尿路造影179

二、逆行肾盂造影182

三、膀胱及尿道造影183

四、子宫输卵管造影185

第五章 高千伏、软X线摄影及曲面体层摄影188

第一节 高千伏摄影188

一、高千伏摄影原理188

二、摄影设备188

三、高千伏摄影的应用及影像特点188

第二节 软X线摄影189

一、乳腺X线摄影原理189

二、乳腺X线摄影设备191

三、乳腺X线摄影临床应用192

第三节 口腔曲面全景体层194

一、曲面体层摄影原理195

二、临床应用196

三、注意事项197

第六章 数字X线摄影技术198

第一节 数字X线成像基础知识198

一、模拟影像与数字影像198

二、数字化影像的形成198

三、数字摄影中的常用概念200

四、影像的数据量201

五、信噪比与分辨力202

六、常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202

第二节 计算机X线摄影203

一、CR成像原理203

二、CR的影像处理系统208

三、CR系统的影像处理技术210

四、CR系统的噪声213

五、CR系统的临床应用213

第三节 数字X线摄影214

一、直接成像平板探测器214

二、间接成像平板探测器215

三、数字影像的优缺点216

第七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218

第一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组成218

一、DSA成像系统218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219

第二节 DSA的原理219

一、DSA减影原理219

二、DSA的减影顺序219

三、DSA影像的形成条件220

四、DSA影像的形成221

第三节 DSA的减影方式222

一、时间减影222

二、能量减影224

三、混合减影225

第四节 DSA操作程序225

一、患者资料输入225

二、患者体位选择225

三、设备准备225

第五节 DSA的临床应用227

一、DSA造影中的常用技术227

二、摄影方向用语228

三、神经系统造影228

四、循环系统造影231

第八章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247

第一节 CT成像原理247

一、CT技术沿革247

二、CT成像原理250

三、CT图像的主要特点252

四、CT图像的质量253

第二节 CT的临床应用255

一、CT应用范围255

二、CT检查规则255

三、CT扫描应用技术258

第三节 各部位CT检查技术264

一、头颈部264

二、胸部270

三、腹部272

四、脊柱275

五、四肢和关节276

第九章 介入放射学简介279

第一节 Seldinger经皮穿刺插管技术279

一、Seldinger经皮穿刺插管技术的发展史279

二、Seldinger技术的操作步骤280

第二节 临床应用280

一、经导管栓塞术280

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282

三、心脏大血管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284

四、经导管血管内灌注术286

第十章 磁共振成像技术288

第一节 MR成像原理289

一、MR成像设备系统289

二、MR现象290

三、弛豫过程291

四、MR信号294

五、MRI的空间定位与图像重建294

第二节 MRI显示技术296

一、脉冲序列及相关参数296

二、常用脉冲序列及应用297

三、MRI质量控制300

四、流动现象及补偿技术302

五、伪影及补偿技术303

六、MRI对比剂305

七、特殊的影像显示技术306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307

一、MRI检查注意事项307

二、人体各部位MRI检查309

第十一章 医学影像评价与管理317

第一节 影像质量评价317

一、像质评价317

二、常用成像质量评价方法简介318

第二节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323

一、质量管理的概念323

二、影像质量管理程序324

三、影像质量保证与控制325

第三节 医学图像的存储与通讯系统328

一、PACS概述328

二、PACS的构筑329

三、PACS的分类330

实验332

实验一 阳极效应及焦点方位特性的测试332

实验二 X线管焦点极限分辨力的测试333

实验三 管电压在摄影中的作用333

实验四 滤线栅的应用334

实验五 运动模糊对影像质量的影响335

实验六 X线影像的几何学模糊336

实验七 X线摄影曝光因素的互换336

实验八 平片检查的基本操作337

实验九 手后前位和手后前斜位摄影338

实验十 肘关节前后位和肘关节侧位摄影338

实验十一 上臂前后位和上臂侧位摄影339

实验十二 肩关节前后位摄影340

实验十三 足前后位和足内斜位摄影341

实验十四 踝关节前后位和踝关节侧位摄影342

实验十五 膝关节前后位和膝关节侧位摄影343

实验十六 髋关节前后位摄影343

实验十七 胸部后前位和胸部侧位摄影344

实验十八 膈上肋骨前后位和肋骨斜位摄影345

实验十九 腹部仰卧前后位和腹部站立前后位摄影346

实验二十 3~7颈椎前后位、颈椎侧位、颈椎斜位摄影347

实验二十一 胸椎前后位和胸椎侧位摄影348

实验二十二 腰椎前后位和腰椎侧位摄影349

实验二十三 骶髂关节前后位和骶髂关节前后斜位摄影350

实验二十四 骨盆前后位摄影351

实验二十五 头颅后前位摄影352

实验二十六 瓦氏位摄影353

实验二十七 乳突25°角侧位摄影353

实验二十八 牙的齿型片摄影354

实验二十九 口服法胆系造影356

实验三十 静脉尿路造影356

实验三十一 乳腺X线摄影357

实验三十二 曲面体层摄影357

实验三十三 CR操作技术(或见习)357

实验三十四 DR操作技术(或见习)358

实验三十五 DSA操作技术358

实验三十六 头颅CT扫描359

实验三十七 Seldinger的操作步骤359

实验三十八 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360

实验三十九 见习PACS系统361

练习题362

第一章 练习题362

第二章 练习题362

第三章 练习题364

第四章 练习题369

第五章 练习题370

第六章 练习题370

第七章 练习题371

第八章 练习题371

第九章 练习题372

第十章 练习题373

第十一章 练习题375

影像技术学教学大纲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