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营者代理行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营者代理行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9/32257019.jpg)
- 张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3517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87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代理(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营者代理行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1
1.1.1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
1.1.2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5
1.2.1公司经营者概念的内涵及外延5
1.2.2公司经营者代理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7
1.2.3委托代理理论对公司经营者代理行为的研究15
1.2.4对公司经营者代理行为研究的评论19
1.3课题研究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20
1.3.1课题的来源20
1.3.2课题的基本内容20
1.3.3课题成果的预计去向22
第2章 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23
2.1防范道德风险行为的关键在激励23
2.1.1道德风险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23
2.1.2道德风险行为产生的充分条件24
2.1.3防范道德风险行为的关键在激励25
2.1.4结束语28
2.2.信息租金抽取与效率的权衡28
2.2.1模型及模型分析29
2.2.2分析与讨论32
2.2.3小结与延伸33
2.3私人信息的显示33
2.3.1信息甄别模型34
2.3.2最优契约的性质36
2.3.3小结37
2.4事后隐匿信息的防范37
2.4.1隐匿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37
2.4.2模型的最优解与最优报酬契约39
2.4.3最优契约的特征与性质40
2.4.4小结41
2.5有限执行的假设42
2.5.1问题的提出43
2.5.2最优报酬契约的比较44
2.5.3小结48
2.6审计机制的影响48
2.6.1审计机制模型49
2.6.2有审计机制的最优解和无审计机制的最优解51
2.6.3分析与讨论52
2.6.4小结53
第3章 经营者代理行为研究的若干扩展54
3.1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54
3.1.1激励模型54
3.1.2分析与讨论56
3.1.3结论57
3.2经营者的行动组合58
3.2.1模型59
3.2.2分析与讨论61
3.2.3结束语63
3.3多任务的委托代理63
3.3.1任务的相关性64
3.3.2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64
3.3.3定理66
3.3.4小结66
3.4激励与监督的综合67
3.4.1激励—监督模型67
3.4.2分析与讨论69
3.4.3结束语71
3.5业绩的隐性激励71
3.5.1业绩隐性激励作用的理论基础72
3.5.2最优报酬契约的改进73
3.5.3结束语76
3.6同时考虑细分环境的不确定性76
3.6.1股权激励机制模型77
3.6.2关于最优股权激励系数β的讨论78
3.6.3结束语80
第4章 经营者的优化组合激励81
4.1“朝三暮四”典故的新解81
4.1.1养猴人与猴子的效用最大化81
4.1.2养猴人与猴子的博弈82
4.1.3结束语83
4.2报酬结构的优化83
4.2.1优化比例分配模型84
4.2.2分析与讨论86
4.2.3结束语87
4.3长期与短期组合激励的优化87
4.3.1组合激励模型88
4.3.2分析89
4.3.3结束语91
4.4以股权激励为例91
4.4.1问题的管理学背景92
4.4.2最优组合激励模型92
4.4.3分析与讨论94
4.4.4结束语96
4.5优化组合激励问题分类建模96
4.5.1经营者组合激励的分类97
4.5.2经营者组合激励的建模98
4.5.3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型及论证99
4.5.4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型的含义100
4.5.5结束语101
第5章 国有股权代表代理行为的理论研究103
5.1国有股权代表的委托结构103
5.1.1国有股权代表初始委托人的特性103
5.1.2国有股权代表多重委托人的特性104
5.1.3国有股权代表所有权的代理不完整性106
5.1.4结束语109
5.2国有股权代表道德风险行为的特点研究109
5.2.1国有股权代表道德风险行为的充分条件110
5.2.2国有股权代表道德风险行为的动机112
5.2.3国有股权代表道德风险行为的特性112
5.2.4结束语116
5.3基于H-M模型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研究116
5.3.1文献回顾116
5.3.2基于H-M模型的分析框架118
5.3.3分析与讨论122
5.3.4问题展望123
5.4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央企业改革的启示123
5.4.1文献综述124
5.4.2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模型125
5.4.3分析与讨论127
5.4.4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理论与中央企业改革129
第6章 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政策研究132
6.1邓小平对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贡献132
6.1.1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摸索试点阶段(1984—1986)132
6.1.2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正式试点阶段(1987—1991)134
6.1.3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全面试点阶段(1992—1996)135
6.1.4结束语136
6.2江泽民关于国企股份公司制改革的思想137
6.2.1思想大解放期间的改革思想(1990—1992)137
6.2.2思路大调整期间的改革思想(1993—1996)139
6.2.3理论大突破期间的改革思想(1997—2002)141
6.2.4国企股份公司制改革共识的形成142
6.2.5结束语143
6.3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成就143
6.3.1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的现实含义与现实意义144
6.3.2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145
6.3.3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股份公司制改革146
结论148
附录150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163
参考文献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