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堂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一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4769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礼仪-制度-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堂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逻辑结构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礼制、宫室制度与明堂制度1
一、礼制与宫室制度3
二、宫室制度与明堂制度6
三、明常制度研究的意义8
第二节 本文的逻辑结构9
第一章 前人研究综论及前人重要论著述评11
第一节 二千年来聚讼不休11
第二节 近现代的研究13
第三节 前人重要论著述评15
一、王国维《明堂庙寝通考》述评16
二、惠栋《明堂大道录》述评21
三、蔡邕《明堂论》述评25
四、聂崇义《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宫室图集注》述评26
第二章 明堂名义考27
第一节 “明堂”名义考33
一、“明堂”的定义33
二、史前所谓“明堂”的名义36
三、“明堂”文字解45
(一)概述45
(二)释“明”字与祭“日”、祭“月”47
(三)释“堂”53
四、方明与明堂礼58
五、“明堂”礼制的前身与“明堂”礼制建筑的前身59
第二节 “辟雍”名义考62
一、“辟雍”的定义64
二、“辟雍”文字解69
三、“辟雍”起源考78
四、“辟雍”形制考83
(一)辟雍的位置83
(二)辟雍的形制85
五、“辟雍”功能考91
六、临雍为礼99
七、明堂是辟雍的一部分100
八、辟雍与庠、序、校100
九、辟雍与大射礼的变化103
十、辟雍职官103
十一、明堂与辟雍的关系105
(一)明堂与辟雍的异同107
(二)明堂与辟雍的时空对比108
(三)小结111
第三节 “合宫”名义考111
第四节 “世室、大室、太室、太庙、清庙”名义考116
一、问题的提出116
二、夏后氏世室考117
(一)“世室”的定义117
(二)“世室”时代考117
(三)“世室”性质及功能118
(四)“世室”得名的缘由125
(五)“世室”形制考125
三、说大室、太室127
(一)“大室”、“太室”的定义127
(二)“大室”、“太室”的时代128
(三)“大室”、“太室”性质128
(四)“大室”、“太室”功能说132
(五)“大室”、“太室”得名的缘由133
(六)“大室”、“太室”形制考133
四、“太庙”名义考137
五、“清庙”名义考139
第五节 “阳馆”名义考143
第六节 “衢室”名义考146
第七节 “重屋”名义考151
一、“重屋”的定义152
二、“重屋”文字解153
三、“重屋”得名的原由153
四、“重屋”的形制155
五、“重屋”的功能159
六、“重屋”的时代161
七、小结162
第八节 “总章”名义考162
一、“总章”性质与功能162
(一)“总章”是明堂的一部分163
(二)“总章”是明堂的代名词163
(三)“总章”是了解民意的机构164
(四)“总章”是行政机构165
(五)“总章”是五行的象征之一165
(六)“总章”是大学165
(七)“总章”是乐曲、乐官166
(八)史有“总章礼”之说166
(九)“总章”是年号166
(十)“总章”有职官167
二、“总章礼”产生的时代167
三、“总章”得名的缘由168
四、“总章”也有别名168
五、“总章”形制169
第九节 “路寝”名义考171
一、“路寝”的定义及性质171
二、“路寝”的时代175
三、“路寝”功能说176
四、“路寝”位置182
五、“路寝”形制183
六、“路寝”得名的缘由185
第十节 “广宗”、“玄堂”、“青阳”、“明廷”、“法宫”、“天府”、“灵府”、“五府”名义考186
一、“广宗”名义考186
二、“玄堂”、“青阳”名义考189
三、“明廷”名义考190
四、“法宫”名义考192
五、“五府”名义考193
六、“天府”名义考194
七、“灵府”名义考195
第三章 明堂功能考197
第一节 关于“明堂”性质与功能的关系197
一、“明堂”的性质与功能197
二、“明堂”功能的时代特征199
第二节 明堂祭祀功能考204
一、概说204
二、祭天神207
(一)早期至上神207
(二)最早的大神——“帝”209
(三)“天”字义在早期的演变218
(四)天、帝之间的关系222
(五)自然神与祖先神的分离始于商代以前224
(六)帝尧以后的天神崇拜228
(七)商朝“明堂制度”中的天神神格以自然神为主231
(八)对“天神至上神”与“祖先神”的自觉233
(九)为什么在明堂有时只祭天神至上神238
三、宗庙、祭祖之所242
( )明堂与宗庙不同243
(二)明堂与宗庙相同247
(三)明堂祭祖晚出且不能独立举行250
四、祭天配祖之所251
五、晚出功能说262
第三节 明堂施政考263
一、概说263
二、明堂布政267
三、明堂朝礼考279
(一)功能的确立——由祭祀到施政280
(二)明堂之朝283
(三)明堂之“朝”的形制变化284
(四)朝觐拜谒的对象及地点285
(五)“堂”与“庙”与“朝”288
(六)“朝礼”与“盟会”289
(七)明堂“朝礼”的时代变迁291
(八)“明堂”是天子朝诸侯的殿堂299
四、明堂颁朔考299
(一)“告朔礼”的性质、内容300
(二)“告朔礼”的名目301
(三)“告朔礼”的地点302
(四)“告朔礼”的程序303
第四节 “居寝”功能考305
第五节 明堂功能考小结305
第四章 明堂起源考306
第一节 礼制的起源306
第二节 礼制建筑的起源312
第三节 明堂礼的来源:名目的来源、功能的来源317
一、名目的来源317
二、功能的来源317
第四节 明堂礼的前身:所谓的“大房子”、合宫等317
一、明堂的前身318
二、明堂制度的创立323
(一)明堂产生于远古,所谓“自古有之”323
(二)明堂产生于神农之世324
(三)明堂产生于黄帝时代326
(四)明堂产生于唐尧之时327
(五)明堂产生于虞舜之时328
(六)明堂产生于夏代328
(七)明堂产生于殷代329
(八)明堂产生于周代明堂制度确立于周代330
三、逻辑通道——“大房子”与明堂的对比330
第五章 明堂形制考334
第一节 形制的来源334
第二节 历代明堂图考337
一、明堂佚图考337
二、明堂类型考344
(一)九宫式344
(二)殿屋式354
(三)堂房组合式357
(四)九宫扩展式357
(五)立面图357
(六)明堂位置图358
三、与明堂有关的礼制建筑图考359
第三节 形制的演变史363
一、先秦至南北朝明堂形制考365
二、唐代明堂形制考393
(一)唐代明堂形制的渊源395
(二)明堂与乾元殿的关系396
三、宋以后明堂形制考424
第四节 形制与象征意义429
第六章 明堂礼仪程序考441
第一节 历代明堂祭祀仪式简述441
一、引言441
二、夏、商及以前明堂祭祀仪式441
(一)古史传说时代的前明堂祭祀仪式441
1.神农明堂的祭祀仪式441
2.黄帝明堂的祭祀仪式442
3.尧明堂的祭祀仪式443
4.舜明堂的祭祀仪式443
(二)夏代明堂祭祀仪式444
(三)商代明堂祭祀仪式445
三、周代明堂祭祀仪式446
四、两汉南北朝明堂祭祀仪式448
(一)两汉、三国448
(二)两晋、南朝451
(三)北朝、隋454
五、唐宋明堂祭祀仪式455
六、明清“明堂”祭祀仪式459
第二节 明堂祭祀礼仪与郊祀礼仪之关系463
第三节 明堂祭祀仪式中的职官、仪仗、法器、舆服474
一、明堂职官474
二、仪仗485
三、法器、法物487
四、舆服488
(一)车驾的异同488
(二)礼服的异同489
结论491
引用文献目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