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2311682.jpg)
- 林华玉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53245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学教育整合概论1
第一节 教育整合思想的提出及依据2
一、 教育整合思想的提出2
二、 教育整合思想的内涵3
三、 教育整合思想的实践依据6
四、 教育整合思想的理论依据10
第二节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的构建及特点13
一、 教育建模理论要点13
二、 中学教育要素分析16
三、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的表述18
四、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的基本特点20
第三节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的实施与成效26
一、 实施教育整合模式的基本原则26
二、 实施教育整合模式的基本条件27
三、 实施教育整合模式的基本做法30
四、 实施教育整合模式的主在成效41
第二章 “三理”整合46
第一节 “三理”整合是素质教育的一般德育新模式47
一、“三理”整合的地位48
二、“三理”之间的关系50
三、“三理”整合的意义51
第二节 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三理”整合58
一、 文科课堂教学中的“三理”整合59
二、 理科课堂教学中的“三理”整合63
三、 艺体科课堂教学中的“三理”整合65
四、 学科教学“三理”教育的渗透策略67
第三节 学生活动中的“三理”整合70
一、“三理”整合活动的学生参与71
二、“三理”整合活动的学生自律74
三、“三理”整合活动的序列78
四、“三理”整合活动的形式81
第四节 隐性课程中的“三理”整合87
一、 校园物质环境中的“三理”渗透87
二、 校园人际环境中的“三理”融入90
三、 隐性课程建设中“三理”的自我教育94
第三章 “三课”整合96
第一节 “三课”整合的改革历程97
一、 环境教育课程的尝试97
二、 艺体活动课程的摸索98
三、 心理教育课程的实验99
四、 任意选修课程的研究102
第二节 “三课”整合的理论思考105
一、 我们对课程的理解105
二、 “三课”整合的界定107
三、 “三课”整合的类型110
四、 “三课”整合的特点113
五、 “三课”整合的原则114
六、 “三课”整合的意义115
第三节 “三课”整合的实践探索117
一、 必修课程内部的整合118
二、 选修课程内部的整合121
三、 活动课程内部的整合124
四、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整合129
五、 必修课与活动课的整合133
六、 选修课与活动课的整合136
七、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整合140
第四节 “三课”整合的深化研究145
一、 树立新的学校课程观念146
二、 启动新的课程课题研究146
第四章 “三科”整合152
第一节 “三科”整合是中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153
一、“三科”整合的内涵153
二、“三科”整合的层次性154
三、“三科”整合的价值156
第二节 “三科”教学的方法整合159
一、“三科”整合中的教法与学法159
二、教学方法的借鉴与活用162
三、方法整合中的美育渗透165
第三节 “三科”教学的知识整合170
一、 知识整合的功能170
二、 知识整合的类型173
三、 知识整合的审美178
第四节 “三科”教学的精神整合185
一、 文科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渗透186
二、 理科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187
三、 艺体科教学中的精神整合191
第五章 “三学”整合199
第一节 “三学”整合与学生可持续发展200
一、“三学”整合的提出背景200
二、“三学”整合的内容结构202
三、“三学”整合的教育作用203
第二节 教学的学段衔接实践204
一、 教学内容的学段衔接204
二、 教学方法的学段衔接209
第三节 德育的学段衔接探索213
一、 引导德育的学段分化213
二、 尝试教育的学段衔接216
三、 德育学段衔接的策略218
第四节 “三学”整合的专题研究218
一、“三学”整合的理性研究219
二、“三学”整合的活动研究221
三、“三学”整合的深化研究223
第六章 “三教”整合224
第一节 “三教”整合的含义、主体和作用225
一、“三教”整合的含义225
二、“三教”整合的主体和核心226
三、“三教”整合的作用227
第二节 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整合229
一、 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八个渠道229
二、 争取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232
三、 给学生布置家庭实践“作业”235
第三节 学校与社会的教育整合238
一、 学校与社会沟通的四个渠道238
二、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239
三、 把时代活水引入校园242
第四节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教育整合245
一、 各负其责建好教育生态圈245
二、 “三教”整合创奇迹247
三、 “三教”整合中的社区教育249
第七章 教育整合评价252
第一节 教育整合评价原则253
一、 整体性原则254
二、 协调性原则257
三、 发展性原则258
第二节 教育整合评价方案259
一、 校级干部评价方案260
二、 教研组评价方案264
三、 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269
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275
五、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280
附录一 21世纪高中教师素质目标体系285
附录二 1998-2000年学校教育科研立项课题288
附录三 中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的主要成果292
主要参考文献298
后记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