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2316958.jpg)
- 杨威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818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计算机课-教学研究-师范大学-教材;计算机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1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论1
1.1信息技术概论1
1.1.1信息技术的定义1
1.1.2信息技术的组成与分类2
1.1.3信息技术的表达方式3
1.2信息技术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和作用4
1.2.1一个教育改革的成功范例4
1.2.2阅读方式的变革5
1.2.3写作方式的变革6
1.2.4计算方式的变革7
1.3 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8
1.3.1教育信息化的作用8
1.3.2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9
1.3.3国内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10
1.4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11
1.4.1信息技术虚拟教育11
1.4.2机器人教育12
思考与练习14
第2章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与教师培训15
2.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及教育发展进程15
2.1.1计算机教育重点试验阶段(1981年~1986年)15
2.1.2计算机教育逐步发展阶段(1986年~1991年)15
2.1.3计算机教育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1997年)17
2.1.4计算机教育普及开展阶段(1997年~2000年)17
2.1.5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展开阶段(2000年~)19
2.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21
2.2.1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意义21
2.2.2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理念21
2.2.4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22
2.2.3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22
2.2.5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23
2.2.6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25
2.2.7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原则28
2.2.8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多样化发展29
2.2.9信息技术整合课程31
2.3中小学信息技术素质教育观32
2.4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33
2.4.1教师为什么要进行信息技术培训33
2.4.2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34
2.4.3信息技术培训的国家政策35
2.4.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36
2.5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39
2.5.1课程对象39
2.5.2课程教师39
2.5.3教材革新与课程教学40
2.5.4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42
2.5.5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建设44
思考与练习44
第3章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45
3.1信息技术课的特点45
3.2信息技术学习理论46
3.2.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46
3.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0
3.3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52
3.3.1两种教学结构的特点53
3.3.2双主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53
3.4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55
3.4.1学习信息加工模式55
3.4.2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过程56
3.5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方法59
3.6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63
思考与练习69
第4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0
4.1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70
4.1.1教学设计前期分析70
4.1.2教学目标分析74
4.1.3教学策略的设计78
4.1.4教学媒体的选择84
4.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85
4.2.1教学设计原则86
4.2.2教学设计的步骤87
4.2.3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88
4.2.4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设计92
4.3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94
4.3.1设计思想94
4.3.2设计步骤95
4.4课堂教学设计的教案编制97
4.4.1教案的构成要素98
4.4.2教案的基本形式98
4.4.3教案举例99
4.5教学技能101
4.5.1导入技能与总结技能101
4.5.2说明技能与提问技能102
4.5.3强化技能与变化技能105
4.5.4教师的认知与决策技能107
思考与练习107
第5章网络教学环境建设109
5.1多媒体技术与视听教学109
5.1.1 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109
5.1.2光盘存储技术111
5.1.4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112
5.1.3声音技术112
5.1.5流媒体技术113
5.1.6视听媒体与教学的关系115
5.3多媒体视听教室116
5.3.1多媒体视听教室的概念116
5.3.2多媒体视听教室系统配置116
5.3.3多媒体视听教室的功能117
5.4多媒体教学网络117
5.4.1教学网络建设的意义117
5.4.2教学网络设计原则与目标118
5.4.3教学网络的组成与功能118
5.5多媒体直播课堂119
5.5.1什么是直播教学119
5.5.2直播课堂设计原则120
5.5.3直播课堂的实现方法121
5.6.2教学网站的功能结构与特点122
5.6教学Web网站122
5.6.1什么是教学Web网站122
5.6.3教学网站的建构124
5.7中小学校园网129
5.7.1校园网的定义、用途、建设原则和目标129
5.7.2网络应用培训130
5.7.3网络基础平台131
5.7.4网络应用平台132
5.7.5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功能结构134
5.7.6校园网安全管理135
5.8地区性教育信息网137
5.8.1教育信息网建设目标137
5.8.2教育信息数据中心的建设138
5.8.3教育信息中心网络管理139
5.8.5网上继续教育中心140
5.8.4教育信息中心教学资源库140
思考与练习141
第6章网络教学资源建设142
6.1网络教学资源142
6.1.1 网络教学资源的定义142
6.1.2网络教学资源的分类142
6.1.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143
6.1.4资源库建设的原则144
6.1.5资源开发的常用工具145
6.1.6课程资源开发的技术要求147
6.2多媒体CAI设计147
6.2.1 CAI的概念147
6.2.2 CAI的基本原理147
6.2.3 CAI教学媒体的选择148
6.2.4多媒体教材编制152
6.3.1 网络课件设计的思想与方法156
6.3网络课件的设计156
6.3.2网络课件脚本设计158
6.3.3网络课程导航策略设计158
6.4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系统160
6.4.1什么是适应性学习160
6.4.2适应性系统的功能结构161
6.4.3智能答疑模型构造162
6.4.4知识库系统构造163
6.4.5学生模型构造164
6.4.6 Web平台上交互式学习的实现方法164
6.5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164
6.5.1协作学习的概念164
6.5.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165
6.5.3系统开发平台选择170
思考与练习171
7.1信息技术教学阶段的学生心智特征172
第7章信息素养与能力的发展172
7.2.1信息技术课程实验的目的与特点174
7.2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174
7.2.2信息技术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和方法175
7.2.3操作系统使用能力的培养176
7.2.4字表处理能力的培养177
7.2.5网络工具使用能力的培养177
7.2.6多媒体作品制作能力的培养177
7.2.7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的培养177
7.2.8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的培养179
7.3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179
7.3.1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179
7.3.2创新素质的定义与特征180
7.3.3培养创新素质的途径与方法181
7.3.4培养创新能力的思考183
7.4.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85
7.4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能力的培养185
7.4.2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186
7.5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能力结构187
7.5.1教师的信息素养187
7.5.2信息时代教师能力结构190
思考与练习191
第8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92
8.1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192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192
8.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94
8.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196
8.4.1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196
8.4.2课程整合的核心要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196
8.4.4重视学科教学资源的建设197
8.4.3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197
8.4.5重视整合学科的特点198
8.4.6 “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创建198
8.5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几种模式199
8.5.1 “开放式讲认做玩”幼儿教学模式200
8.5.2课堂教学的“情境-探究”模式201
8.5.3 “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201
8.5.4 “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202
8.5.5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203
8.5.6网络探索发现教学模式204
8.6课程整合教学案例205
8.6.1基于双主教学模式的课程整合205
8.6.2基于WBQ学习模式的课程整合210
8.6.3苹果的实践单元(UOP)模型213
8.7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214
思考与练习219
第9章信息技术活动课与论文写作220
9.1信息技术活动课概述220
9.1.1信息技术活动课的意义220
9.1.2信息技术活动课程的目标220
9.1.3信息技术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222
9.1.4活动课教学的规范性223
9.1.5开展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225
9.1.6信息技术活动课的评价226
9.2信息技术教学课外调查活动227
9.2.1信息技术教学课外调查步骤227
9.2.2信息技术教学课外调查的方法229
9.2.3 SPSS在调查统计中的应用232
9.3信息技术教学课外实验研究234
9.3.1教学实验研究的意义与条件234
9.3.2实验研究方案设计236
9.3.3实验活动课举样240
9.4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243
9.4.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意义与作用244
9.4.2实验报告的撰写244
9.4.3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246
9.4.4实验研究论文的评价251
思考与练习252
第10章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254
10.1信息技术教学测验的设计与实施254
10.1.1设计测验的一般步骤254
10.1.2试题的编制258
10.2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测验261
10.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262
10.3.1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设计262
10.3.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方法264
10.3.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工具268
10.3.4信息技术的教师评价271
10.3.5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275
10.4网络学习中的学生自评与互评278
10.4.1学生自评价的工具278
10.4.2学生相互评价的工具281
10.4.3实施评价的原则282
10.5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测评283
10.5.1网络考试系统简介283
10.5.2网络考试系统设计283
10.6 SPSS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的应用285
10.6.1 SPSS功能简介285
10.6.2课程考核统计分析举样286
思考与练习289
主要参考文献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