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大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大师](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2356353.jpg)
- 陈永红,陈子慧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203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大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网络基础知识1
第1章 局域网技术1
1.1 以太网1
1.2 快速以太网3
1.2.1 什么是100Base-T以太网技术3
1.2.2 100Base-T的物理层3
1.2.3 100Base-T的主要特点4
1.2.4 其他的100M网络技术4
1.3 千兆位以太网4
1.3.1 什么是千兆位以太网技术4
1.3.2 IEEE802.3z工作组5
1.3.3 IEEE802. 3ab工作组5
1.3.4 1000Base-SX标准6
1.3.5 1000Base-LX标准6
1.3.6 1000Base-CX标准6
1.3.7 1000Base-T标准6
1.3.8 千兆位以太网的主要特点6
1.4 ATM技术7
1.4.1 什么是ATM技术7
1.4.2 ATM的基本特征8
1.4.3 ATM标准8
1.4.4 ATM的优点9
1.4.5 ATM和帧中继的比较10
1.4.6 ATM和IP的比较11
1.4.7 IP与ATM技术的融合12
第2章 广域网技术17
2.1 什么是广域网(WAN)17
2.2 广域网的特点17
2.3 分组交换网X.2517
2.4 分组交换的特点18
2.5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9
2.5.1 什么是ISDN19
2.5.2 ISDN与模拟电话网相比的优势19
2.6 数字数据网DDN20
2.6.1 什么是DDN20
2.6.2 DDN的主要特点21
2.7 帧中继FrameRelay21
2.7.1 什么是帧中继21
2.7.2 帧中继提供的业务22
2.7.3 帧中继的应用22
2.7.4 帧中继的优点22
2.7.5 帧中继与ATM的比较23
2.8 XDSL技术23
2.8.1 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23
2.8.2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4
2.8.3 超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5
第3章 网络关键技术及概念26
3.1 共享技术26
3.2 交换技术26
3.3 VLAN技术31
3.4 防火墙技术33
3.5 虚拟专用网VPN技术35
3.6 CTI技术36
3.7 三网合一39
第4章 网络设备概述40
4.1 传输介质40
4.1.1 双绞线40
4.1.2 光缆40
4.1.3 同轴电缆41
4.2 网卡(NIC)42
4.3 集线器(HUB)42
4.4 交换机(SWITCH)43
4.5 调制解调器(MODEM)44
4.6 路由器(ROUTER)44
4.7 防火墙(FIREWALL)45
4.8 无线网(Wireless)45
4.9 网络管理45
第二部分 网络设备的原理与调试46
第5章 网卡46
5.1 概述46
5.2 网卡功能介绍46
5.3 网卡的分类47
5.4 网卡在OSI参考模型工作间47
5.5 网卡与CPU通信方式48
5.6 网卡的总线类型50
5.6.1 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的ISA网卡50
5.6.2 PCI适配卡50
5.6.3 便携机的PCMCIA适配卡51
5.6.4 微通道(MCA)系统的以太网适配卡51
5.6.5 EISA系统的以太网适配卡52
5.7 网卡系列产品介绍52
5.7.1 快速以太网网卡52
5.7.2 以太网网卡52
5.7.3 令牌环网网卡53
5.7.4 FDDI网卡53
5.7.5 ATM网网卡54
5.7.6 服务器网络接口卡54
5.8 网卡接口方式54
5.9 ISA与PCI网卡参数设定55
5.10 网卡驱动程序56
5.11 网卡的安装与调试57
5.11.1 NetWare 3.X工作站的安装(以DFE-530TX为例)57
5.11.2 NetWare 4.X工作站的安装58
5.11.3 NetWare 3.X server的安装59
5.11.4 Novell Net Ware 4.X Server的安装60
5.11.5 DFE-530TX网卡在Windows NT Dos Client的安装61
5.11.6 DFE-530TX网卡在Windows NT服务器的安装62
5.11.7 DFE-530TX网卡在SCO UNIX的安装步骤66
5.11.8 DFE-530TX 在Windows XP下的安装69
5.11.9 基于Windows服务器的远程启动Windows无盘工作站的建立75
第6章 集线器90
6.1 集线器概述90
6.1.1 集线器的分类90
6.1.2 集线器的应用91
6.2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91
6.2.1 集线器位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91
6.2.2 5-4-3规则93
6.2.3 工作过程93
6.2.4 堆叠94
6.2.5 快速以太网中的集线路94
6.2.6 自动协商模式(NWAY)95
6.2.7 双速集线器96
6.2.8 安全性96
6.3 集线器的安装与调试98
6.3.1 集线器的安装98
6.3.2 集线器的调试99
第7章 交换机104
7.1 交换机概述104
7.2 局域网桥的特性105
7.3 网桥的原理105
7.3.1 网桥原理概述105
7.3.2 网桥的工作原理106
7.3.3 FDDI网桥的功能107
7.3.4 网桥的种类109
7.3.5 网桥与OSI 7层模型的关系109
7.3.6 网桥的转发110
7.3.7 网桥的过滤110
7.3.8 网桥分隔网段、增加带宽111
7.3.9 网桥延长网络距离111
7.4 网络的三种交换技术112
7.4.1 端口交换112
7.4.2 帧交换113
7.4.3 信元交换113
7.5 局域网交换机的分类以及选型113
7.6 交换机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114
7.6.1 交换机网络中的瓶颈问题114
7.6.2 网络中的广播帧115
7.6.3 虚拟网的划分115
7.6.4 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116
7.7 交换机原理116
7.7.1 共享介质交换机116
7.7.2 交换机交换机制-Cut Through117
7.7.3 交换机交换机制-存储转发118
7.7.4 交换机的改进制型交换机制(Cut Through)119
7.7.5 生成树(Spanning Tree)119
7.7.6 交换机的流量控制122
7.7.7 全双工123
7.7.8 VLAN虚拟网124
7.7.9 广播风暴(Broadcast)的管理129
7.7.10 PORT TRUCKING130
7.7.11 网络管理130
7.8 交换机的配置与调试132
7.8.1 交换机的配置基础132
7.8.2 交换机的调试135
7.8.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178
第8章 调制解调器213
8.1 调制解调器的用途与分类213
8.1.1 调制解调器的用途213
8.1.2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213
8.2 调制解调器在联网中的功能与方式215
8.2.1 调制解调器在联网中的功能215
8.2.2 调制解调器在联网中的方式217
8.3 如何选购调制解调器220
8.3.1 选购时要考虑的因素220
8.3.2 选购调制解调器要遵循的原则222
第9章 路由器225
9.1 路由器概述225
9.1.1 路由器简介225
9.1.2 TCP/IP分层模型标准226
9.2 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226
9.2.1 静态路由表227
9.2.2 动态路径表227
9.2.3 路由器组网227
9.2.4 路由器的用途228
9.3 路由器的优缺点229
9.4 路由器的功能229
9.5 网关230
9.5.1 网关的基本概念230
9.5.2 网关-网关协议(GGP)简述231
9.5.3 外部网关协议(EGP)简述232
9.5.4 内部网关协议(IGP)族232
9.6 IP协议233
9.6.1 概述233
9.6.2 IP地址的表示及分类233
9.6.3 IP数据报235
9.6.4 地址解析238
9.6.5 反向地址解析(Inverse ARP)240
9.6.6 控制报文241
9.6.7 IP路由242
9.7 PPP协议243
9.7.1 PPP协议介绍243
9.7.2 PPP的ICP配置选项244
9.7.3 PPP的IPCP配置选项245
9.8 X.25协议246
9.8.1 概述246
9.8.2 X.25的层次246
9.8.3 X.25的数据链路层247
9.8.4 X.25的分组层249
9.8.5 X.25用户业务功能256
9.8.6 X.25链路层参数258
9.8.7 X.25分组层计时器参考数值258
9.8.8 X.25网络诊断码259
9.9 帧中继(FrameRelay)协议261
9.9.1 帧中继协议简介261
9.9.2 帧中继参考模型262
9.9.3 物理层263
9.9.4 数据链路层263
9.9.5 拥塞控制266
9.9.6 本地管理接口(Local Management Interface,LMI)268
9.9.7 网对网接口(NNI)271
9.9.8 帧中继上的多协议互联271
9.10 路由技术274
9.10.1 路由的组成274
9.10.2 路由算法276
9.10.3 网络协议280
9.10.4 路由信息协议(RIP)280
9.10.5 边缘网关协议(BGP)283
9.10.6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288
9.11 路由器配置基础297
9.11.1 基本设置方式297
9.11.2 命令状态297
9.11.3 设置对话过程298
9.11.4 常用命令301
9.11.5 配置IP寻址303
9.12 Cisco路由器实验举例306
9.12.1 ppp/static配置306
9.12.2 HDLC/RIP2配置307
9.12.3 PPP/OSPF配置308
9.12.4 FR/OSPF配置309
9.12.5 X.25/rip配置311
9.12.6 IPX互联配置312
9.12.7 异步拨号备份DDN专线313
9.13 参考317
9.13.1 Cisco路由器口令恢复317
9.13.2 IP地址分配318
9.13.3 如何衡量和评价一台路由器319
第10章 网络安全技术321
10.1 AAA、RADIUS协议321
10.1.1 AAA介绍321
10.1.2 RADIUS协议介绍322
10.2 防火墙323
10.2.1 防火墙概述323
10.2.2 防火墙的工作原理324
10.2.3 防火墙的分类325
10.2.4 Internet防火墙327
10.2.5 数据包过滤网关327
10.2.6 应用级网关338
10.2.7 电路级网关338
10.2.8 防火墙体系结构339
10.2.8 防火墙体系结构的组合形式344
10.2.9 内部防火墙344
10.2.10 支持入站服务345
10.2.11 隧道技术的是与非346
10.2.12 共担风险347
10.2.13 防火墙能做什么348
10.2.14 防火墙不能做什么349
10.2.15 未来的防火墙能做什么350
10.3 防火墙的调试351
10.3.1 防火墙Console端口参数的设定351
10.3.2 防火墙的设定351
第11章 无线网络359
11.1 无线网络概述359
11.2 无线网络规则(802.11b)360
11.3 物理特性360
11.4 避免冲突361
11.5 分布式系统362
11.6 帧格式364
11.7 无线LAN服务364
第三部分 网络解决方案367
第12章 网络规划367
12.1 网络规划概述367
12.2 OSI模型367
12.2.1 物理层368
12.2.2 数据链路层370
12.2.3 网络层372
12.2.4 传输层372
12.2.5 会话层373
12.2.6 表示层373
12.2.7 应用层373
12.3 协议栈间的通信375
12.4 应用OSI模型377
第13章 网络规划体系结构378
13.1 简单局域网拓扑结构378
13.1.1 总线形378
13.1.2 环形379
13.1.3 星形380
13.2 混合局域网拓扑结构381
13.2.1 星形环382
13.2.2 菊花链形382
13.2.3 层次结构384
13.3 企业网的拓扑结构385
13.3.1 主干网络385
13.3.2 网状网络388
13.4 广域网拓扑结构389
13.4.1 端到端389
13.4.2 环形389
13.4.3 星形390
13.4.4 网状391
13.4.5 分层392
13.5 网络传输系统393
13.5.1 交换393
13.5.2 共享的以太网394
13.5.3 交换以太网400
13.5.4 以太网帧类型401
13.5.5 理解帧类型404
13.5.6 以太网设计考虑405
13.5.7 令牌环网406
13.5.8 对令牌环网的设计考虑408
第14章 网络体系的局部解决方案410
14.1 信息中心方案410
14.2 VLAN应用方案410
14.3 带交换端口的集线器应用方案411
14.4 堆叠及远程唤醒方案412
14.5 网络共享打印方案413
14.6 Internet共享访问(IAS)方案413
14.7 远程拨号访问(RAS)方案414
14.8 网络互连方案415
第四部分 网络工程设计案例416
第15章 校园网络案例分析416
15.1 概述416
15.1.1 前言416
15.1.2 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417
15.1.3 校园网的设计目标418
15.1.4 校园网的总体设计思想418
15.1.5 校园网建设的整体内容419
15.2 校园网络平台设计方案420
15.2.1 网络技术选型420
15.2.2 主干网网络技术选型421
15.2.3 综合布线系统421
15.2.4 网络技术选型结论422
15.3 校园网网络方案设计及分析422
15.3.1 小规模校园网络422
15.3.2 中规模校园网络425
15.3.3 大规模校园网络427
第16章 无线网产品的应用方案432
16.1 概述432
16.2 无线网产品介绍432
16.2.1 无线网卡432
16.2.2 无线接入器435
16.3 典型应用方案437
16.3.1 对等应用方案(Ad-Hoc)437
16.3.2 单接入点应用方案438
16.3.3 多接入点应用方案438
16.3.4 无线中继应用方案439
16.3.5 无线冗余应用方案440
16.3.6 多蜂窝漫游工作方式440
附录 关键术语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