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
  • 包玉娥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674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政治发展(1898~1949年)1

第一章 传统政治架构的崩塌与共和制的诞生(1898~1911年)3

第一节 19世纪后期传统政治架构受到的挑战3

一 作为历史遗产的传统政治架构3

二 19世纪社会精英对传统政治的认同危机9

三 早期启蒙思想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渴求15

四 维新派对制度创新的尝试18

第二节 20世纪初的三种政治发展目标23

一 慈禧-张之洞等人的“新政”纲领24

二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保皇-立宪”的政治发展目标27

三 孙中山“革命排满”的政治主张30

第三节 宪政运动与革命运动34

一 立宪派的政治动员与国会请愿运动35

二 革命党人为建立共和国而展开的斗争42

三 立宪派与革命党人的冲突与同一性47

第四节 议会政治的雏型51

一 封疆大吏的立宪诉求与朝廷的宪政方略51

二 省咨议局的产生及其运作56

三 资政院的产生及其运作62

第五节 共和国的诞生67

一 武昌起义后的地方临时民主政权67

二 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诞生71

三 中国制宪史上的里程碑75

第二章 各派政治势力的角逐与政治整合受挫(1912~1927年)80

第一节 昙花一现的政党政治80

一 “会”、“社”——中国现代政党的雏型81

二 民初政党的勃兴83

三 “宋案”与政党政治的破灭88

第二节 袁世凯的崛起与军阀政治的初步形成97

一 过渡时代造就的过渡人物97

二 袁世凯时期的政治衰退102

三 军阀政治的初步形成107

第三节 后袁世凯时期弱干强枝的政治走势110

一 各路军阀角逐中央政权及其制宪活动111

二 地方自治与省宪运动117

第四节 孙中山为捍卫共和制而作的斗争122

一 惟宪法主义——以“法”护国122

二 “国民革命”——新的起点127

三 孙中山的政治遗产132

第五节 大变动时期的政治文化138

一 尊孔思潮的兴起138

二 五四精英对传统政治制度和文化的清算141

三 五四精英对“主义”的不同选择146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架构151

一 国民党的训政体制151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发展的困厄(1927~1949年)151

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政治架构156

三 宪政时期的南京政府161

第二节 民主宪政运动166

一 民族资产阶级与民主宪政运动167

二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与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涨171

三 共产党人的“联合政府”主张177

第三节 多元化的政治思潮180

一 法西斯主义181

二 自由主义187

三 乡村建设理论193

四 叶青的三民主义197

五 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202

第四节 治外法权的收回206

一 不平等条约与治外法权的形成206

二 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实施208

三 治外法权的收回211

第五节 代表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共产党政权219

一 中华苏维埃的诞生219

二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223

三 解放区政权的基本结构227

第一节 共和国民主政治的初创与发展(1949~1957年)233

下篇: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发展(1949~1999年)235

第四章 建国17年间的政府与政治(1949~1966年)235

一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和过渡型政治体制的形成236

二 “五四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241

三 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246

四 集权型政治体制的基本确立258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挫折与断裂266

一 反右扩大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挫折267

二 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异常发展274

三 党政领导体制高度集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288

第五章 “文革”时期的政府与政治危机(1966~1976年)301

第一节 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301

一 “左”的实践的产物302

二 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305

三 基本内涵308

四 一条完全错误的理论309

第二节 “全面内乱”与政府危机312

一 毛泽东的领袖权威与“文革”时期的政治动员313

二 “文革”初期“大民主”运动的狂飙321

三 “一月风暴”和政府体系的瘫痪325

第三节 政治体制的畸形发展329

一 中央“文革”小组取代政治局330

二 军管会取代地方政权333

三 革命委员会的建立336

四 岌岌可危的宪政339

第四节 “文革”后期四种政治力量的交错和斗争345

一 毛泽东着意维护“文革”的既成格局346

二 林彪集团竭力巩固“接班人”地位350

三 周恩来批极“左”及其与’江青集团”的斗争355

四 “江青集团”及其覆灭360

第六章 走向市场经济中的政治发展(1977~1999年)366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366

一 邓小平复出与中国政治发展的转机367

二 舆论动员与观念革新——真理标准大讨论370

三 政治制度的恢复与完善377

第二节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387

一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探索和确立387

二 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提出392

三 领导层新老交替的完成与干部队伍建设397

四 党政分开与基层民主制度建设402

一 加强中央权威与发挥地方积极性4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政治发展410

二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企分开415

三 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417

四 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与政府人事制度的改革422

五 立法进程的加快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426

六 社会转型期的腐败与反腐败430

第四节 政治文化的冲突与重塑437

一 毛泽东思想地位的重新确立438

二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42

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公民法治观念446

第五节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理论452

一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452

二 发展、改革、稳定的相互关系456

三 提出“一国两制”,促进国家统一460

后记4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