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
  • 冯云翔,娄鸿雁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31812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青少年犯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未成年人犯罪3

第一章 犯罪概念3

第一节 刑法学犯罪概念3

一、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3

二、犯罪的心理状态5

三、犯罪的构成9

四、犯罪的种类12

第二节 犯罪学的犯罪概念13

一、犯罪学的逻辑起点13

二、犯罪学的犯罪概念15

三、犯罪概念的犯罪学分析17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概念18

第一节 未成年人18

一、未成年人的概念18

二、未成年人的基本状况19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22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22

二、未成年人犯罪与青少年犯罪22

三、国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及界定23

四、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基本理论25

第三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状况26

一、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26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基本状况简介27

第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29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特征29

一、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征29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特征31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特征33

一、盲目性33

三、娱乐性34

二、纠合性34

四、冲动性35

五、模仿性36

六、残暴性36

第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38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分类38

一、刑法学的犯罪分类38

二、犯罪学的犯罪分类39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40

一、暴力犯罪40

二、财产犯罪42

三、性犯罪43

四、毒品犯罪46

五、团伙犯罪46

第三节 女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49

一、女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50

二、女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特征与行为特征51

三、女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成因53

第五章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56

第一节 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56

一、心理年龄56

二、心理年龄的划分57

三、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58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61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特点61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个性心理特点62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心理分析63

一、生理-心理因素63

二、道德因素66

三、性格因素68

四、意志因素69

第六章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71

第一节 犯罪原因概述71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71

二、犯罪原因的分类72

三、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73

第二节 中外犯罪原因理论比较74

一、犯罪原因一般理论的比较75

二、犯罪原因解释论的比较76

三、犯罪原因研究方法论的比较80

第三节 犯罪本源理论80

一、犯罪本源概述80

二、犯罪的终极原因81

一、本能异化的基本模式83

第四节 本能异化论83

二、理论要义85

第七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89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与未成年人犯罪89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91

一、经济发展的代价91

二、人、财、物的流动93

三、贫富差距拉大94

第三节 社区因素与未成年人犯罪95

一、城市社区96

二、农村社区97

第八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文化原因100

第一节 文化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100

一、文化变迁概述100

二、文化变迁与未成年人犯罪102

一、文化冲突概述103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未成年人犯罪103

二、文化冲突与未成年人犯罪104

第三节 亚文化与未成年人犯罪105

一、亚文化概述105

二、犯罪亚文化与未成年人犯罪106

第九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教育原因108

第一节 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108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108

二、教师放弃对后进学生的帮助教育109

三、学生负担过重,厌学弃学110

第二节 忽视青春期指导和性教育110

第三节 学校的不正之风111

一、以罚款的形式处罚学生111

二、向学生滥收费用和实物112

四、校园管理不当113

三、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管理失当113

第十章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115

第一节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的控制机制115

一、家庭教育的诱导功能115

二、家庭教育的防范功能116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超前控制117

第二节 现代化中的家庭文化嬗变119

一、我国传统家庭文化对预防犯罪的贡献119

二、家庭文化的嬗变及“失范”120

第三节 与家庭有关的致罪因素122

一、家庭的环境因素122

二、家庭的结构因素123

三、家庭的心理因素124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128

第一节 犯罪预防概述128

下篇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128

第十一章 犯罪预防的一般原理128

二、犯罪预防的根据129

三、犯罪预防的可能性与局限性130

第二节 我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132

一、我国犯罪预防基本模式的确立132

二、综合治理模式的原则133

第三节 个体犯罪预防134

一、个体犯罪预防的概念134

二、个体犯罪预防135

第四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136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预测136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137

一、世界各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概况139

第十二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139

第一节 概述139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法的类型140

三、《利雅得准则》143

第二节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144

第三节 我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47

第十三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150

第一节 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150

一、教育对预防犯罪的意义150

二、进行预防犯罪教育151

三、预防犯罪教育的目的153

第二节 学校的预防犯罪教育154

一、学校应当把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154

第三节 家庭的预防犯罪教育155

一、父母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责任155

二、把预防犯罪教育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155

二、父母应当配合学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156

第四节 社会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157

一、校外活动场所的预防犯罪教育157

二、未成年人就业培训中心的预防犯罪教育158

三、居、村民委员会的预防犯罪教育158

第十四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160

第一节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160

一、旷课,夜不归宿160

二、携带管制刀具161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162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163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163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164

六、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164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165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165

第二节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教育责任166

一、家庭的教育责任166

二、学校的教育责任168

三、社会的责任170

第十五章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174

第一节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174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175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175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175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176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176

六、多次偷窃177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177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78

八、吸食、注射毒品178

第二节 严重不良行为的特征与矫治原则179

一、严重不良行为的特征179

二、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原则180

第三节 矫治严重不良行为的措施183

一、家庭、学校的矫治183

二、工读学校的矫治184

三、治安处罚矫治186

四、收容教养和劳动教养矫治187

第十六章 未成年人的自我防范189

第一节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89

一、自觉遵纪守法189

二、自尊、自律、自强190

三、明辨是非、自我保护191

二、当自己的人身权受到侵害时的自我保护192

第二节 学会自我保护192

一、寻求法律保护192

三、社会交往中的自我保护193

四、遭遇流氓歹徒侵害时的自我保护193

五、女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194

第三节 社会的保护职责195

一、社会保护195

二、有关部门或个人的职责197

三、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的保护199

第十七章 对犯罪未成年人的矫治201

第一节 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201

一、少年犯201

二、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202

三、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03

四、诉讼权利204

第二节 少年法庭205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少年法庭206

二、少年法庭的设立与组成209

三、少年法庭的作用211

第三节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治212

一、对少年犯的量刑212

二、分管、分押、分别教育215

三、社会帮教216

四、不歧视政策220

第十八章 法律责任222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述222

一、法律责任的规定222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223

第二节 家庭的法律责任225

一、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职责225

二、不尽监护职责的监护人的法律责任226

第三节 社会有关方面的法律责任227

一、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27

二、文化单位及个人失职的法律责任228

三、教唆、胁迫、引诱者的法律责任230

附录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41

黑龙江省保护未成年人条例2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通知26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检察工作的通知26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270

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2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8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