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研究
  • 吴学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120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的缘起1

二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6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7

四 研究内容及逻辑架构31

第一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理论渊源39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劳动思想的历史性出场39

一 亚里士多德对劳动的分类40

二 劳动是人类的理性活动41

三 劳动是与技术相结合的活动42

四 劳动是有贵贱之分的活动44

第二节 洛克的劳动财产权思想45

一 洛克的劳动财产权思想的理论前提46

二 洛克的劳动财产权思想47

三 劳动确定私有财产权的限制条件49

四 卢梭继承劳动财产权思想50

第三节 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52

一 威廉·配第首创劳动价值论52

二 亚当·斯密系统论述劳动价值论54

三 大卫·李嘉图总结劳动价值论57

第四节 黑格尔对劳动的哲学研究58

一 以劳动为时代性主题59

二 对劳动辩证法的深入研究60

三对“劳动陶冶事物”功能的研究62

第五节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劳动的广泛研究65

一 对劳动含义及其作用的重新界定66

二 对劳动的新的道德认知67

三 把劳动作为分配的依据和标准69

四 空想社会主义者劳动思想的影响70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发展历程72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奠基阶段73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劳动为核心论题73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现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77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影响82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发展阶段83

一《神圣家族》阐释劳动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84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87

三《雇佣劳动与资本》揭示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的实质92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成熟阶段97

一 唯物史观的总结性表述98

二 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101

三 人的解放学说的进一步阐述106

第三章 马克思以劳动解说唯物史观108

第一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发现108

一 科学界定唯物史观概念109

二 准确厘清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111

三 正确把握唯物史观的立论基础116

第二节 劳动是人由自然存在转化为社会存在的基础117

一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彼此区分又相互统一的中介117

二 劳动是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基础120

三 劳动是最终确证人的本质的关键122

第三节 劳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123

一 劳动生产力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24

二 劳动促成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127

三 劳动的内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130

四 劳动形式的转变促进社会形态的演进132

第四节 劳动确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136

一 人民群众是具有主体性的劳动群众137

二 劳动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实践活动139

三 人民群众劳动的本质体现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逻辑141

第四章 马克思以劳动构建剩余价值论146

第一节 劳动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构件146

一 聚焦劳动,促成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转向146

二 发掘劳动与商品的内在关系,实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超越151

三 剖析劳动的内在矛盾,构建政治经济学体系156

第二节 追求更多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宗旨158

一 连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论枢纽159

二 增加剩余劳动以获得更多剩余价值164

三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本质168

第三节 劳动诠释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170

一 劳动为剩余价值的产生进行了唯物史观性的解说171

二 劳动蕴含的辩证法成为马克思研究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思维方法174

三 剩余价值论借助雇佣劳动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179

第五章 马克思以劳动奠基人的解放学说184

第一节 马克思对人的解放的价值追求185

一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的人生旨趣185

二 人的解放思想的理论基础186

三 马克思探索人的解放的心路历程190

第二节 马克思对人的解放的全面理解197

一 异化劳动是人的解放的主要障碍197

二 劳动创造人的解放的现实条件199

三 人的解放的主要内涵205

第三节 劳动解放促进人的解放212

一 劳动是为每个人设定的天职212

二 解放是劳动的内在逻辑215

三 人类经由劳动最终获得解放220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理论特色225

第一节 劳动本体论225

一 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转向226

二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230

三 劳动本体论的时代意义235

第二节 劳动辩证法240

一 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理论武器240

二 劳动辩证法是过程辩证法244

三 劳动辩证法是矛盾辩证法248

四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开启哲学的当代性253

第三节 劳动价值观255

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及其基本内涵255

二“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范式转变: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确立的理论前提258

三 重新界定劳动对于人类的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逻辑依据261

四 摆脱劳动者生存困境: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现实基础264

五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终极追求267

第七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在当代西方遭遇的理论批判270

第一节 阿伦特以自由批判劳动270

一 阿伦特对劳动问题的关注271

二 阿伦特的劳动与自由相互排斥273

三 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蕴含的自由内涵的误解277

四 阿伦特和马克思对劳动者的不同解救之道281

第二节 马尔库塞以精神分析理论糅合劳动284

一 剖析马克思的劳动范畴内涵,揭示劳动的应然状态284

二 批判异化劳动的罪恶,阐述劳动的实然状态288

三 糅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两人的理论,构想“爱欲化”劳动解放之途291

四 马尔库塞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研究的现实启示294

第三节 鲍德里亚以符号逻辑误读劳动295

一 符号逻辑是支撑鲍德里亚理论构架的主轴296

二 劳动符号绘制一幅失真的劳动幻象298

三 劳动符号背后的真实意向303

第四节 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取代劳动307

一 对劳动和交往行动两种行为类型的研究和辨识307

二 从劳动到交往行动的研究转向310

三 理论重建是哈贝马斯研究范式转变的旨趣所在313

四 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评价316

第八章 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20

第一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独特贡献320

一 恩格斯早年对劳动问题的创造性研究对马克思的影响320

二 恩格斯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宣传和捍卫324

三 恩格斯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深化328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32

一 系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的劳动思想332

二 确立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根本任务334

三 颂扬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以突出劳动自觉自由的本真特征336

四 探索在无产阶级国家中的工会问题339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思想在中国的创新发展343

一 中国共产党的劳动观是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和中华传统劳动美德的有机融合343

二 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继承性发展346

三 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创新性发展353

四 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新时代解读357

参考文献367

后记3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