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2422995.jpg)
- 杨朝明,宋立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978751540908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孔丘(前551-前479)-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信仰与“文明对话”1
上编 孔子与传统中国的精神世界28
第一章 “圣人”孔子的诞生28
第一节 在“贫且贱”中长大28
第二节 “好学”与“博学”30
第三节 从政的成功与“失败”34
第四节 “丧家之狗”与“择木之鸟”35
第五节 最有成就的教育家40
第六节 由“君子”到“圣人”44
第二章 孔子学说的时空维度48
第一节 三代“王官学”与儒学48
第二节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53
第三节 孔子与“文武之政”58
第四节 “道术”的追求65
第五节 孔子思想的时空维度67
第六节 孔子的“一贯”之道69
第三章 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76
第一节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76
第二节 德政礼治的政治思想78
第三节 始于孝亲的仁爱思想83
第四节 富民足食的经济思想86
第五节 中正不倚的中庸思想88
第四章 孔子思想与历代中国93
第一节 孔子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93
第二节 经学全盛时代的孔子思想99
第三节 儒、佛、道之争与孔子思想106
第四节 孔子思想与理学的兴起和发展112
第五章 文庙祭祀及其教化功能118
第一节 文庙与文庙祀典118
第二节 圣贤观念与圣人崇拜121
第三节 文庙从祀制度125
第四节 孔庙是历代知识精英的精神家园134
第五节 文庙的社会教化功能136
一、孔庙建制是历代思想统合的物质载体137
二、孔庙祭祀是中国人文教化的重要形式139
三、孔子儒学赖孔庙得以更好地传承传播142
第六章 儒家经典及其神圣化145
第一节 孔子与六经146
第二节 孔子遗说及其整理154
第三节 经学的兴盛162
第四节 五经到四书:经学的转化169
第五节 安身立命:经典的神圣性功能174
中编 中国孔子与西方上帝相遇180
第七章 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180
第一节 基督教三次东进中国181
第二节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扩张188
第三节 儒学宗教化的探索196
第八章 “西风压倒东风”时代206
第一节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206
第二节 “西方化”对中国文化的“节节斩伐”214
第三节 文化主体意识的沉沦220
第四节 孔子信仰的失落235
第九章 疑古思潮的消极影响242
第一节 “卫道”与疑古思潮的兴起242
第二节 近代疑古思潮的变奏246
第三节 “反传统的传统”的形成及其严重后果256
第四节 可叹的“空夫子时代”260
下编 孔子与中国人的生命底色268
第十章 由威权色彩回归德性本质268
第一节 原始儒学的“德性政治”特征268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儒学与政治272
一、“汉家儒宗”叔孙通与汉代儒学272
二、汉高祖刘邦与汉代儒学275
三、西汉黄老之学与儒学276
第三节 汉代儒学的“威权政治”色彩277
第四节 认识儒学价值需要正本清源281
第十一章 正本清源地准确解读经典287
第一节 《论语》首章与孔子的人生追求287
第二节 “大同”学说与孔子的社会理想292
第三节 “君君、臣臣”不是“强调君权”300
第四节 “民可使由之”不是“主张愚民”306
第五节 “刑不上大夫”不是“主张贵族特权”308
第六节 “女子难养”论不是“轻视女子”309
一、对“女子难养”的种种理解310
二、周初“小人难保”观念的启示311
三、“女子难养”不是轻视女子313
第七节 准确认识孔子儒学须重视经典315
第十二章 成人之“道”与为政之“德”317
第一节 所谓“道”与“德”317
第二节 “人”的成长与“成人”320
第三节 孔子儒家论“君子”324
第四节 孔子论为政之“德”326
一、信念:士志于学,士志于道327
二、明礼:明理知耻,好恶有节328
三、诚敬:至诚无息,诚外无物329
四、知民:知民之性,达民之情332
五、爱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333
六、心态:自汝之仕,何得何亡334
第十三章 “礼乐中华”与“为国以礼”336
第一节 中华礼乐文化内涵337
第二节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342
第三节 礼有三本,君子有三畏352
第四节 礼乐社会与优雅人生356
一、敬357
二、静358
三、净360
第五节 “为国以礼”与礼法合治361
第十四章 “中道”哲学与人类发展372
第一节 人类生存与“孔子的智慧”372
第二节 “夫子既圣矣”377
第三节 人文理念的升腾382
第四节 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387
第五节 实用理性与入世精神398
第六节 时中观念与和谐世界403
跋409
儒家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写在《孔子文化与人类发展》丛书编后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