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法中的安全原则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核法中的安全原则研究
  • 胡帮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31328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核安全-安全法规-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核法中的安全原则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研究背景与命题1

二、基本概念与范围界定5

(一)“核能利用”与“核法”5

(二)“安全”的概念17

(三)核法中的安全原则及其适用范围34

三、研究现状39

(一)国外研究现状40

(二)国内研究现状43

四、研究思路46

第一章 安全原则的演变48

第一节 “安全”的缘起48

一、民用核能发展的法律制约49

二、民用核能发展的制度支持52

(一)“原子用于和平”之法律化52

(二)提供技术示范55

(三)提供资金保障56

(四)缓解安全顾虑58

三、“安全搁置”下的核能兴起61

第二节 以事故预防为目标的“安全”63

一、纵深防御与确定论规制模式的形成64

二、纵深防御之挑战:反应堆应急冷却系统的可靠性67

三、纵深防御之漏洞:核事故的检验71

第三节 朝向风险规制的“安全”75

一、概率风险评价法的提倡76

二、“可接受风险水平”作为核电厂运行安全目标80

三、风险指引规制模式的兴起86

本章小结90

第二章 安全原则内涵的定位与解构92

第一节 安全原则内涵的定位:可接受风险水平92

一、“安全”与“风险”的关系93

二、“安全”的风险解读96

(一)“安全”的定性和定量描述96

(二)由“是否安全”到“多安全才算足够安全”100

三、“安全”为“可接受风险水平”102

(一)“安全”不等于零风险102

(二)“可接受风险水平”为判断安全的标准105

第二节 安全原则内涵的构成——“可接受风险水平”之要素107

一、“可接受风险水平”之要素界定107

二、“可接受风险水平”之风险接受的主体109

三、“可接受风险水平”之风险接受的条件111

(一)健康与环境影响的可接受性112

(二)技术可行性114

(三)经济合理性116

(四)体现公众风险偏好118

(五)风险接受条件之间的关系121

本章小结127

第三章 “可接受风险水平”作为安全原则内涵的合理性129

第一节 核能风险的主客观二重性与“可接受风险水平”129

一、核能风险的客观存在性130

(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30

(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136

二、核能风险的主观建构性140

(一)风险感知理论中的核能风险141

(二)风险文化理论中的核能风险143

(三)风险社会理论中的核能风险145

三、核能风险的特性与“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关系147

第二节 核能风险规制的正当性与“可接受风险水平”148

一、核能风险规制正当化的一般理论149

(一)传统行政规制正当化理论及其发展149

(二)核能风险规制的正当性问题154

二、核能风险规制决策正当化的理想模式及其批判156

(一)专家制度模式157

(二)价值制度模式160

(三)对专家制度模式和价值制度模式的批判163

三、核能风险规制决策正当化的路径选择与“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关系170

本章小结174

第四章 安全原则实现的制度框架177

第一节 “可接受风险水平”作为核法制度构建的准则177

一、核法制度构建之中心的转变178

二、核法制度构建之重心的突出180

第二节 确定“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困难182

一、风险事实评估的困难183

二、价值偏好识别的困难185

三、人的因素的不确定性186

四、事实和价值区分的困难188

第三节 确定“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制度要求189

一、核能规制机关的独立性189

二、核能风险评价的客观性197

三、核能风险交流的充分性201

(一)风险交流之功能201

(二)风险交流之要求205

四、核损害赔偿的合理性212

本章小结217

第五章 安全原则下的中国核立法与制度构建219

第一节 中国核法的产生与发展219

一、中国核能发展历程和安全问题220

二、中国核法的初创:从“无法可依”到《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24

三、中国核法的发展:从《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到《核安全法》226

四、后《核安全法》时代中国的核立法动向229

第二节 安全原则视域下中国核法制度之检视232

一、安全原则在我国核法中的表达及其解读233

二、监管独立性之分析236

三、风险评价质量保障机制之分析240

四、风险交流机制之分析243

五、核损害赔偿制度之分析251

第三节 中国核法制度之完善254

一、“可接受风险”概念之提倡254

二、核能基本法立法之功能定位256

三、风险决策制度框架之完善261

(一)优化核能监管体制261

(二)强化风险评价保障机制262

(三)健全风险交流机制264

(四)完善核损害赔偿制度266

本章小结269

结语272

参考文献276

后记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