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歇尔文集 第2卷 经济学原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歇尔文集 第2卷 经济学原理 上
  • 朱志泰译;(英国)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71946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经济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歇尔文集 第2卷 经济学原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言1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世界的历史是由宗教和经济的力量所形成的3

第二节 贫困是否必然的问题给予经济学以最大的关心5

第三节 经济学大体上是新近才有发展的6

第四节 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即当建设性的时候,竞争也没有合作那样有利;但是,近代营业的基本特征是产业和企业的自由、自力更生和未雨绸缪7

第五节 关于这些特征和经济学发展的概述,已从本篇移至附录一和附录二12

第二章 经济学的实质16

第一节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对活动的动力和对活动的阻力,这种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能用货币来约略地衡量;这种衡量仅指它们的数量而言;动机的质量,不论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动机,在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16

第二节 同一先令所衡量的动力对穷人比对富人为大的计算,但经济学通常寻求不受个人特性影响的广泛结果20

第三节 习惯本身大都基于有意识的选择23

第四节 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排斥金钱以外的影响,这种欲望本身也许出于高尚的动机;经济衡量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到包括许多利人的活动在内25

第五节 续前27

第六节 共同活动的动机对于经济学家具有巨大的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29

第七节 经济学家主要是研究人的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是这种生活是一个真实的人的生活,而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的生活。参看附录三30

第三章 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33

第一节 经济学需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但为了不同的目的,采用这两种方法的比重也不同33

第二节 规律的性质:自然科学的各种规律的准确性是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的规律相当于较为复杂和较不精确的自然科学的规律34

第三节 续前36

第四节 正常的这一用语的相对性37

第五节 一切科学的学说无不暗含地采用条件的,但这种假设的因素在经济规律中特别显著;参看附录四41

第四章 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44

第一节 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大意44

第二节 科学的研究不是按照它所要达到的实际目的来排列,而是按照它所研究的课题的性质来排列的45

第三节 经济研究的主要课题46

第四节 鼓励现在的英国经济学家进行研究的实际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是完全属于经济学的范围47

第五节 经济学家必须训练他的知觉、想象、推理、同情和谨慎的能力50

第六节 续前53

第二篇 若干基本概念57

第一章 绪论59

第一节 经济学将财富看作是满足欲望的东西和努力的结果59

第二节 对性质和用途有变化的东西加以分类的困难60

第三节 经济学必须遵循日常生活的实践61

第四节 清楚地说明概念是必要的,但名词的用法固定不变却是不必要的63

第二章 财富65

第一节 财货这个名词的专门用法;物质的财货;个人的财货;外在的财货和内在的财货;可转让的财货和不可转让的财货;自由的财货;可交换的财货65

第二节 一个人的财富是由他的外在的财货中那些能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构成的68

第三节 但是,有时广泛地使用财富这个名词以包括一切个人的财富在内较为妥当69

第四节 共同的财货中个人应得的部分70

第五节 国家的财富;世界的财富;财富所有权的法律根据71

第六节 价值;暂时用价格来代表一般购买力74

第三章 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76

第一节 人类所能生产和消费的只是效用,而不是物质本身76

第二节 生产的这个字易于误解,通常应当避免使用或加以解释78

第三节 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与维持效率的必需品81

第四节 当任何人所消费的东西少于维持效率所严格必需的时候,就有损失;习惯上的必需品83

第四章 收入;资本86

第一节 货币收入与营业资本86

第二节 从日常营业观点来看的纯收入、利息和利润的定义;纯利益,经营收入,准地租87

第三节 从私人观点来看的资本分类90

第四节 从社会观点来看的资本和收入91

第五节 续前94

第六节 续前95

第七节 续前97

第八节 生产性和预见性在资本的需要和供给上是资本的两个对等的属性98

第三篇 论欲望及其满足101

第一章 绪论103

第一节 本篇与以下三篇的关系103

第二节 直到最近才对需要和消费加以足够的注意104

第二章 欲望与活动的关系106

第一节 多样化的欲望106

第二节 自豪感的欲望107

第三节 续前108

第四节 为自豪感而求自豪感的欲望;消费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109

第三章 消费者需求的等级113

第一节 欲望饱和律或效用递减律;全部效用;边际增加量;边际效用113

第二节 需求价格116

第三节 对于货币效用的变化必须加以考虑117

第四节 一个人的需求表;“需求增加”这句话的意义117

第五节 市场的需求;需求律120

第六节 对于竞争的商品的需要122

第四章 欲望的弹性125

第一节 需求弹性的定义125

第二节 对富人相对地低的价格,对穷人也许是相对地高126

第三节 续前129

第四节 影响弹性的一般原因130

第五节 与时间因素有关的种种困难133

第六节 风尚的变化135

第七节 在获得必要的统计方面的困难137

第八节 消费统计的说明;商人的账册;消费者的预算表138

第五章 一物不同用途的选择;立即使用与延缓使用142

第一节 一个人的财产分配于不同欲望的满足,因此同一价格在各种购买量的边际上就测量出相等的效用142

第二节 续前143

第三节 现在的需要与未来的需要之间的分配;未来的利益是要打折扣的145

第四节 要打折扣的未来愉快与要打折扣的未来可得愉快的事件之区别146

第六章 价值与效用150

第一节 价格与效用;消费者剩余;时机150

第二节 消费者剩余与个人需要的关系151

第三节 消费者剩余与市场的关系;当我们考虑大多数人的平均数时,个人性格上的差别可以不加过问;如果这大多数人包括相同比重的富人和穷人在内,则价格就变成对效用的一种正确的衡量154

第四节 续前159

第五节 以上两节所说是假定共同财富的问题已被考虑161

第六节 贝诺意的意见;财富效用之较为广泛的方面162

第四篇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167

第一章 绪论169

第一节 生产要素169

第二节 边际反效用;工作有时虽然就是它自己的报酬,但在某些假定下,我们可以认为,工作的供给是受对工作所能获得的价格之支配;供给价格171

第二章 土地的肥力176

第一节 土地是大自然的赠与,而土地的产物是人类工作的结果,这个概念是不完全正确的,但却含有真理在内176

第二节 土地肥力之机械的和化学的条件178

第三节 人类改变土壤性质的力量179

第四节 在任何情况下,因资本和劳动的增加而增加的报酬,迟早是要递减的181

第三章 土地的肥力(续前);报酬递减的倾向183

第一节 土地也许耕种不足,因此由于资本和劳动之增加而产生的报酬就会递增,直至达到最大的报酬率为止,达到了最大的报酬率之后,报酬就重新递减了;耕作方法的改良可使较多的资本和劳动能被有利地应用;报酬递减律是关于生产物的数量,而不是关于它的价值183

第二节 一剂资本和劳动;边际剂,边际报酬,耕作边际;边际剂不一定是时间上最后的一剂;剩余生产物,它与地租的关系;李嘉图所注意的只限于一个古老国家的情况187

第三节 凡对土地肥力的衡量必然与地点和时间相关192

第四节 因为人口压力的增加,贫瘠土地的价值通常比肥沃土地相对地增大196

第五节 李嘉图曾说,最肥沃的土地最先耕种,以他说这句话的意思而言,这是对的;但是,他低估了稠密的人口对农业所提供的间接利益199

第六节 续前201

第七节 渔场、矿山和建筑用地的报酬规律203

第八节 报酬递减律和一剂资本和劳动的注释206

第四章 人口的增长212

第一节 人口学说史212

第二节 续前215

第三节 马尔萨斯217

第四节 结婚率与人口出生率220

第五节 续前223

第六节 英国人口史226

第七节 续前231

第五章 人口的健康与强壮234

第一节 健康与强壮的一般条件234

第二节 续前236

第三节 生活必需品237

第四节 希望、自由和变化239

第五节 职业的影响240

第六节 城市生活的影响241

第七节 如不加过问则大自然就会淘汰弱者;但很多善意的人类活动遏制强者的增加,并使弱者能够生存;实际的结论243

第八节 续前245

第六章 工业训练247

第一节 不熟练的劳动者是一个相对的名词;对于我们所熟悉的技能,我们往往不当作是技能;单纯的手工技能与一般智慧和活力相比,日见失去重要性;一般能力与专门技能247

第二节 续前248

第三节 普通教育与工业教育;学徒制度250

第四节 续前252

第五节 续前255

第六节 美术教育256

第七节 教育作为国家的投资260

第八节 流动性在职业的等级之间和等级之内日见增大261

第七章 财富的增长264

第一节 在近代之前没有使用什么高价形态的辅助资本;但现在它正迅速增加,积累的能力也迅速增加264

第二节 续前267

第三节 续前269

第四节 保障是储蓄的一个条件270

第五节 货币经济的发展给与奢费以新的诱惑;但它使没有经营能力的人能得到储蓄的好处271

第六节 家庭情感是储蓄的主要动机272

第七节 积累的源泉;公共积累;合作事业274

第八节 现在的满足与延缓的满足之间的选择;财富的积累一般含有满足的某种等待或延期之意;利息是它的报酬276

第九节 报酬额愈大,储蓄率通常就愈高;但也有例外279

第十节 续前281

第十一节 财富增长统计的注释282

第八章 工业组织287

第一节 组织增大效率的学说是旧有的,但亚当·斯密给它以新的生命;经济学家和生物学家曾经共同研究生存竞争对于组织的影响;这种竞争的最残酷的特征已为遗传性所缓和了287

第二节 续前290

第三节 古代的社会阶级与近代的阶级292

第四节 亚当·斯密是谨慎的,但在他的追随者之中,有许多人夸大了自然组织的经济;才能因使用而得到发展,才能的承袭则靠早年的训练或其他方法293

第五节 续前295

第九章 工业组织(续前);分工;机械的影响298

第一节 熟能生巧298

第二节 在低级工作上,极端专门化能增大效率,而在高级工作上,则不尽然301

第三节 机械对人类生活的品质所发生的影响,一部分是好的,而一部分是坏的303

第四节 用机器制造机械开辟了零件配换制度的新时代305

第五节 以印刷业作为例证308

第六节 机械减轻了人类筋力的紧张,因而使工作的单调不会引起生活的单调311

第七节 专门技能与专门机械的比较;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314

第十章 工业组织(续前);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316

第一节 地方性工业:它的原始形态316

第二节 地方性工业的各种起源318

第三节 地方性工业的利益;祖传的技能;辅助行业的发展;高度专门机械的使用;专门技能在本地有市场320

第四节 交通工具的改良对于工业的地理分布的影响;以英国近代史作为例证323

第十一章 工业组织(续前);大规模生产328

第一节 为我们现在的目的,典型的产业是工业;原料的经济328

第二节 大工厂的利益在于:专门机械的使用与改良、采购与销售、专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划分;小制造商在监督上的利益;近代知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小制造商329

第三节 续前334

第四节 续前335

第五节 在对大规模生产提供很大经济的行业中,倘使一个企业能容易地销售货品,则可迅速发达,但它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336

第六节 大商店与小商店339

第七节 运输业;矿山与石坑341

第十二章 工业组织(续前);企业管理343

第一节 原始的手工业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现在,博学的职业通常也是如此343

第二节 但是,在大多数营业中,都有企业家这个特殊阶级参与其事345

第三节 在建筑业和其他一些行业中,营业的主要风险,有时与经营管理的细节工作无关;企业家不是雇主346

第四节 续前347

第五节 理想的工业家所需的才能350

第六节 商人之子开头就有很多利益,以至人们也许期望商人会形成一个世袭的阶级;这种结果之所以没有发生的理由351

第七节 私人合伙组织354

第八节 股份公司组织;国营事业355

第九节 续前356

第十节 合作社;利润分配358

第十一节 工人地位提高的机会;工人因缺乏资本所受到的妨碍没有初看起来那样大,因为贷出资本正迅速增加;但是,经营管理的日益复杂是对他不利的361

第十二节 一个能干的商人迅速增加他所掌握的资本,而对于无能的人,营业愈大,他通常损失资本就愈快;这两种力量会使资本适应善于运用资本所需的才能;运用资本的经营才能,在像英国这样的国家中,具有相当明确的供给价格364

第十三章 结论;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368

第一节 本篇后面几章的摘要368

第二节 生产费用应当以一个代表性企业来说明,这个企业能正常地获得属于一定的总生产量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报酬不变与报酬递增371

第三节 人口如有增加,共同效率一般就随着有超过比例的增加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