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通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据通信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2544137.jpg)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据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数据通信原理3
第一章 概述3
第一节 数据通信概念3
第二节 传输代码3
第三节 数据通信系统5
一、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5
二、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7
第四节 数据传输速率8
一、调制速率8
二、数据传信速率8
三、数据传信速率与调制速率的关系9
四、数据传送速率10
第五节 数据传输方式10
一、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10
二、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11
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12
第六节 数据传输质量13
一、差错率13
二、频带利用率13
第七节 信道容量13
一、模拟信道的信道容量13
二、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14
第八节 数据通信网15
一、按网路拓扑分类16
二、按传输技术分类16
第九节 数据通信的简史、特点、应用与发展18
一、简史18
二、特点18
三、应用19
四、发展19
小结19
复习题20
第二章 随机信号的分析21
第一节 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21
一、随机过程21
二、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22
第二节 随机过程的部分描述——数字特征23
一、数学期望23
二、方差23
三、协方差函数和相关函数24
第三节 平稳随机过程25
一、平稳随机过程定义25
二、各态历经性与时间平均26
三、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27
四、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29
第四节 高斯过程33
一、定义34
二、性质34
第五节 噪声35
一、定义35
二、散粒噪声35
三、热噪声35
四、高斯噪声36
五、白噪声36
第六节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37
一、输出和输入随机过程的关系37
二、输出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38
三、输出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38
四、输出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39
五、输出随机过程的分布40
第七节 窄带随机过程41
一、什么是窄带系统41
二、窄带随机过程的表示42
三、正交分量ξs(t)和同相分量ξc(t)的统计特性42
四、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44
第八节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46
小结49
复习题50
第三章 数据信号的传输51
第一节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51
一、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51
二、基带数据信号的频谱特性52
三、基带传输波形的形成55
四、基带传输的最佳化和系统的误码性能67
五、眼图72
六、基带传输中的时域均衡73
七、数据序列的扰乱与解扰76
八、数据传输系统的时钟同步80
九、基带数据传输系统83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84
一、频带传输系统85
二、数字调幅85
三、数字调相96
四、数字调幅调相105
五、数字调频107
六、频带传输中的误码性能120
七、数字调制中的载波提取和形成131
八、数字调制系统的比较134
九、话带数字调制系统136
第三节 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138
一、数字数据传输的特点和意义138
二、数字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139
三、数字数据的时分复用(TDM)142
四、数字数据网(DDN)149
五、数字数据传输系统152
六、数字数据网同步154
七、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ACS)155
八、数据用户接入(DDN)156
小结158
附录159
A3-1 格雷编码159
A3-2 马库姆函数Q(x)160
复习题161
第四章 差错控制164
第一节 差错控制基本概念164
一、差错分类和错误图样164
二、差错控制方式165
第二节 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167
一、检错和纠错的原理167
二、码距与检错和纠错能力168
三、编码效率171
四、纠错编码的分类171
第三节 几种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码172
一、奇偶监督码172
二、水平奇偶监督码172
三、水平垂直奇偶监督码173
四、群计数码173
五、恒比码174
第四节 汉明(Hamming)码174
第五节 线性分组码176
一、监督矩阵176
二、生成矩阵178
三、校正子和检错179
四、线性分组码主要性质180
五、线性分组码不能检错的概率180
第六节 循环码180
一、循环码的循环特性180
二、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与生成矩阵182
三、循环码的编码方法184
四、循环码的解码方法186
五、缩短循环码188
六、循环码的检错能力189
七、BCH码190
第七节 卷积码193
一、基本概念193
二、卷积码的矩阵表示195
三、卷积码的图解表示200
四、卷积码的解码概念203
第八节 网格编码调制概念204
小结206
复习题207
第五章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和接口208
第一节 物理层接口208
一、概述208
二、接口标准209
第二节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214
一、概述214
二、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215
三、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221
第三节 传输控制规程比较225
小结226
复习题227
第六章 数据交换228
第一节 数据交换的必要性228
第二节 利用公用网进行数据交换229
第三节 电路交换方式230
第四节 报文交换方式232
第五节 分组交换方式233
第六节 交换方式的选择与比较236
小结238
复习题239
第七章 分组交换240
第一节 分组长度选取的原则240
一、分组长度与延迟时间240
二、分组长度与交换机费用243
三、分组长度与误码率243
第二节 分组的传输245
一、数据报245
二、虚电路246
第三节 分组的路由选择247
一、路由选择的一般要求247
二、路由选择的算法248
第四节 分组网的流量控制253
一、流量控制的必要性253
二、流量控制的目的和类型255
三、流量控制的方式255
四、窗口方式流量控制256
第五节 分组网的编号规则257
第六节 分组网的计费原则259
第七节 网际互连259
一、分组网与电话网互连259
二、分组网与用户电报网互连260
三、分组网之间的互连261
四、分组网与ISDN互连262
第八节 用户终端与分组网的互连263
一、用户线263
二、用户终端与分组网的连接方式263
三、用户终端进网规程265
小结265
复习题266
第八章 分组网的通信协议267
第一节 协议概念与层次结构267
第二节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68
一、OSI分层通信概念268
二、OSI模型各层的基本功能269
三、层次结构的优缺点270
第三节 层间通信270
第四节 CCITT X系列建议的主要概况272
第五节 CCITT X.25建议273
一、引言273
二、X.25建议结构273
三、X.25建议第一层的X.21,X.21 bis建议275
四、X.25建议第二层的LAPB及MLP276
五、X.25的第三层(分组层)276
第六节 分组装/拆(PAD)功能及相关协议282
一、引言282
二、X.3建议283
三、X.28建议284
四、X.29建议285
第七节 公用分组交换网的互连协议——X.75建议286
小结287
复习题288
第九章 数据网289
第一节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构成289
第二节 分组交换数据网中设备的功能290
一、分组交换机290
二、网路管理中心(NMC)292
三、远程集中器294
第三节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性能295
第四节 我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296
一、公用分组交换数据试验网296
二、新的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新CNPAC)297
三、地区分组交换数据网300
第五节 我国其他公用数据网简述301
一、中国公用帧中继宽带业务骨干网(CHINAFRN)301
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303
三、中国公用电子信箱系统(CHINAMAIL)304
四、中国公用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网(CHINAEDI)304
五、中国公用传真存储转发业务网(CHINAFAX)304
六、无线数据通信网304
小结305
复习题305
部分复习题答案306
参考文献308
附 数据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313
Ⅰ.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314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315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325
附录 题型举例328
《自学考试大纲》后记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