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与重症救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与重症救护](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2552410.jpg)
- 刘合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与重症救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理学基础1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与疗效1
第二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3
第三节 老年人用药及注意事项4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滥用药物的危害6
第二章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11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原则11
一、脑血管疾病的定位诊断11
二、脑血管疾病的定性诊断12
三、脑血管疾病的定因诊断14
四、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15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原则16
一、脑血管疾病的预防16
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16
第三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1
第一节 诊断要点21
第二节 治疗方法21
一、病因治疗21
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1
三、抗凝治疗25
四、钙拮抗剂26
五、溶栓治疗26
六、脑血管扩容剂和扩管剂26
七、中医药治疗27
八、外科治疗27
第三节 预后28
第四章 脑梗死31
第一节 常见脑梗死诊断要点31
第二节 脑梗死传统疗法32
一、一般处理32
二、调整血压、稳定颅内灌注压32
三、溶栓治疗32
四、抗凝治疗33
五、降低血液黏度疗法35
六、扩容、扩血管疗法36
七、钙通道阻滞剂治疗37
八、抗血小板聚集疗法40
九、防治脑水肿42
十、颈动脉注药疗法42
十一、人工血液治疗43
十二、缩血管疗法44
十三、体外反搏疗法44
十四、高压氧(HBO)疗法45
十五、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BUI)47
十六、应用脑代谢活化剂48
十七、中药治疗48
十八、手术治疗50
十九、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50
二十、恢复期治疗54
第三节 近20多年来脑梗死治疗集锦55
一、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脑梗死55
二、普萘洛尔治疗脑梗死55
三、硫酸镁治疗脑梗死56
四、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56
五、苯妥英钠(PNT)防治脑梗死57
六、脑梗死急性期氨茶碱疗法57
七、鱼肝油治疗脑梗死58
八、氟桂嗪(西比灵)治疗脑梗死58
九、前列腺素E1治疗脑梗死59
十、黄芪治疗急性脑梗死59
十一、都可喜治疗脑梗死59
十二、透明质酸酶治疗脑梗死60
十三、海特金治疗脑梗死60
十四、刺五加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60
十五、三七总皂甙(血塞通)治疗脑梗死61
十六、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脑梗死61
十七、心脑通治疗脑梗死62
十八、葛根素治疗脑梗死62
十九、萘呋胺(脑加强)治疗脑梗死62
二十、国产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3
二十一、纳洛酮和前列环素治疗脑梗死63
二十二、20%甘露醇治疗脑梗死64
二十三、胰岛素配甘露醇联合治疗脑梗死66
二十四、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死66
二十五、颈动脉灌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7
二十六、颈动脉加压滴注复方维脑路通合剂治疗脑梗死68
二十七、颈动脉注射复方丹参液治疗脑梗死68
二十八、数字减影介入灌注蛇毒酶治疗脑梗死69
二十九、阿司匹林与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70
三十、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71
三十一、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治疗脑梗死71
三十二、对血液稀释疗法的临床应用及评价72
三十三、血液稀释疗法与稀释液选用73
三十四、血液换出等容稀释并用去纤酶治疗脑梗死73
三十五、血液光量子稀释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74
三十六、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脑梗死74
三十七、氧载体透射疗法对脑梗死的治疗75
三十八、静脉注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肝素治疗脑梗死75
三十九、新鲜蚯蚓提取液——通络酊治疗脑梗死76
四十、脉络宁与川芎嗪比较治疗脑梗死76
四十一、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76
四十二、活脑灵治疗脑梗死77
四十三、金钠多治疗脑梗死77
四十四、博洛克(蚓激酶)治疗脑梗死78
四十五、藻酸双酯钠针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78
四十六、尿激酶颈动脉灌注与静脉滴注治疗脑血栓形成79
四十七、安克洛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79
四十八、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加用口服抗凝剂80
四十九、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死81
五十、高压氧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82
五十一、对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再认识83
五十二、急性大脑深部小梗死灶用体疗治疗83
五十三、蝮蛇抗栓酶等药加头、体针与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脑梗死84
五十四、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5
五十五、气脑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5
五十六、药物配合音乐电疗治疗脑梗死85
五十七、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86
五十八、抗自由基疗法86
五十九、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降压治疗问题89
六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升高血压治疗90
六十一、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的治疗90
六十二、脑梗死的个体化治疗92
六十三、大面积脑梗死综合治疗94
六十四、脑梗死的溶栓治疗95
六十五、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抗凝治疗99
六十六、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脑皮质梗死的研究100
六十七、颈、椎动脉内支架成形术102
六十八、闭塞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104
六十九、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107
七十、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时间延误的原因107
七十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保护治疗108
第四节 预后113
第五章 脑栓塞127
第一节 诊断要点127
第二节 治疗127
一、治疗脑栓塞127
二、治疗原发病130
三、文献报道有关栓塞性卒中的防治131
第三节 预后132
第六章 脑出血135
第一节 诊断要点135
第二节 急性期治疗135
一、控制高血压135
二、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136
三、降温疗法139
四、止血和凝血药应用139
五、小量脑出血药物疗法141
六、钙拮抗剂及神经肽类药对脑出血的治疗141
七、手术治疗143
八、其他疗法146
第三节 脑出血后期康复疗法及预后147
一、脑出血病后康复疗法147
二、预后147
第七章 脑蛛网膜下隙出血151
第一节 诊断要点151
第二节 治疗151
一、一般治疗151
二、止血剂的应用152
三、脱水降低颅内压154
四、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154
五、有关文献对SAH和并发CVS的治疗方法156
六、手术治疗164
第三节 预后164
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致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治疗165
第八章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171
第一节 诊断要点171
一、海绵窦血栓形成171
二、横窦与乙状窦血栓形成171
三、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72
四、大脑静脉血栓形成172
第二节 治疗173
一、治疗原则173
二、治疗方法173
三、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179
第九章 发生于妊娠及产后的脑血管疾病183
一、妊娠及产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83
二、脑静脉血栓形成(CVT)185
三、脑蛛网膜下隙出血(SAH)185
四、脑出血186
第十章 高血压脑病189
第一节 诊断要点189
附:高血压脑病与高血压危象鉴别189
第二节 治疗190
一、治疗原则190
二、选择理想降压药,制订最佳方案190
三、具体治疗措施191
第三节 预后195
第十一章 脑动脉硬化症197
第一节 诊断要点197
第二节 治疗198
一、临床用药198
二、日常生活中的防治措施202
附:膳食营养、生活习性与脑血管病204
一、热能摄入、膳食营养及结构与CVD204
二、生活习性与CVD205
第十二章 高脂蛋白血症207
第一节 诊断要点207
一、脂蛋白分型207
二、高脂蛋白血症分型208
第二节 治疗208
一、饮食疗法208
二、药物疗法209
第十三章 脑动脉炎215
第一节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215
第二节 原发性肉芽肿性动脉炎216
第三节 巨细胞性动脉炎217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217
第五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218
第六节 脑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9
第七节 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220
第八节 烟雾病221
第九节 脑梅毒222
第十四章 血管性痴呆225
第一节 诊断要点225
第二节 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226
第十五章 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233
一、基因治疗主要环节233
二、基因治疗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前景234
三、基因治疗的问题与展望235
第十六章 建立卒中病房,开展脑血管病重症监护237
一、卒中病房的发展237
二、卒中病房的组织与运作237
三、对卒中病房的评价239
四、卒中病房发挥作用的机制239
五、开展对急性卒中的重症监护239
第十七章 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治疗245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245
一、诊断依据245
二、治疗246
第二节 癫痫发作248
一、癫痫发作与CVD类型的关系248
二、癫痫发作与CVD病灶的关系248
三、CVD并发癫痫的机制248
四、治疗方法248
第三节 昏迷的治疗249
一、诊断要点249
二、治疗原则250
第四节 发热的治疗251
一、感染热251
二、中枢热252
三、吸收热252
四、脱水热252
第五节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治疗252
一、高钠血症253
二、低钠血症254
三、低钾血症254
四、高钾血症255
第六节 脑-内脏综合征256
一、脑-心综合征256
二、脑-胃综合征257
三、脑-肾综合征258
四、脑-肺综合征259
五、肩-手综合征260
六、脑血管疾病并发呃逆的治疗261
第七节 脑卒中后精神障碍263
一、脑卒中后抑郁症263
二、脑卒中后躁狂症268
三、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269
第十八章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271
第一节 脑血管病临床康复机制271
第二节 心理康复治疗272
一、CVD后心理障碍的原因272
二、CVD后心理康复治疗的方法273
第三节 瘫痪肢体的康复治疗273
一、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的发展史273
二、瘫痪肢体康复疗法的意义274
三、瘫痪肢体康复的指征274
四、瘫痪肢体康复的具体方法274
五、肢体康复的注意事项278
第四节 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279
一、言语康复概述279
二、失语症的康复279
三、构音障碍的康复281
第五节 记忆的康复282
第六节 膀胱功能的康复283
一、脑卒中不同时期神经原性膀胱的特点283
二、神经原性膀胱的康复治疗283
第七节 运动协调不能、肌痉挛和吞咽困难的康复284
第十九章 心、肺、脑复苏要点与常用抢救措施289
第一节 复苏中有关要点289
一、心跳骤停289
二、心跳骤停后瞳孔变化290
三、呼吸与心跳骤停间相互关系290
四、死亡类型290
五、心、肺复苏时脑复苏时间窗290
六、心、肺、脑复苏抢救要点290
七、单人行心肺骤停复苏方法291
八、心跳骤停行心前区捶击术291
九、胸外心脏按压术291
十、人工呼吸,开放气道法292
十一、紧急气道通气法293
十二、紧急气管切开置管,改善呼吸法293
十三、人工呼吸法293
十四、简易呼吸机使用法293
十五、紧急建立血管通路途径法293
十六、动脉血样的采集方法294
十七、触诊脉搏,了解心血管功能状态(二级切脉法)294
十八、间接血压测定法295
十九、重视生命指标的观察295
第二节 第一线和第二线常用复苏药物选择296
一、第一线常用复苏药物296
二、第二线常用复苏药物298
第三节 心脏功能复苏的要点304
一、心脏功能的复苏304
二、人工循环有效的标志304
三、人工循环无效的原因304
四、心脏复苏首选第一线药物应用方法304
五、除颤305
六、判定是否继续进行复苏抢救306
七、心脏按压引起的并发症306
八、心内注射的并发症307
九、再次心脏停跳的原因307
十、复苏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308
十一、一般心律失常的处理308
十二、心力衰竭的处理308
十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纠正310
十四、平衡盐液的应用311
十五、血管性休克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方法312
十六、酸中毒的纠正313
十七、心肺复苏中保护肾功能313
第四节 肺功能复苏的要点314
一、肺功能复苏314
二、人工呼吸术选用疗法314
三、人工呼吸时的并发症及其防治316
第五节 脑功能复苏的要点319
一、脑功能复苏319
二、脑复苏支持措施319
三、脑复苏特异性措施320
四、影响脑复苏预后的因素331
第六节 脑复苏护理331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331
二、对机械通气病员的护理332
三、昏迷患者护理332
第七节 脑复苏并发尿崩症的防治332
第八节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及脑死亡判定333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333
二、脑死亡的判定333
附录 常用临床检验参考值335
第一节 临床血液学检查335
一、一般检查335
二、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337
三、血液流变学检查338
第二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339
一、蛋白质测定339
二、糖及其代谢物测定340
三、血脂及脂蛋白测定341
四、肝脏疾病实验检查342
五、肾脏疾病实验检查343
六、心脏疾病实验检查343
七、其他血清酶学测定344
八、无机元素测定344
九、血气分析347
十、内分泌激素检验348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350
一、体液免疫和补体免疫检验350
二、细胞免疫检验352
三、自身抗体检测352
四、感染免疫检测353
五、肿瘤标志物的检查355
第四节 临床体液检查356
一、尿液检查356
二、粪便检查360
三、脑脊液(CSF)一般检查360
四、痰液检查361
第五节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362
一、血液及骨髓细菌学检查362
二、尿液细菌学检查363
三、粪便检查363
四、脑脊液细菌学检查364
五、浆膜腔穿刺液细菌学检查364
六、痰及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细菌学检查364
七、鼻咽部标本细菌学检查365
八、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366
九、淋病细菌学检查366
十、厌氧菌检查366
十一、结核病细菌学检查367
十二、真菌检查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