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玉英,马维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历史与现状2
第1章 城市与城市化理论分析2
1.1 城市、城市的起源与发展2
1.1.1 城市2
1.1.2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4
1.2 城市化及其基本特征6
1.2.1 城市化的含义6
1.2.2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8
1.3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10
1.3.1 城市化的聚集规律10
1.3.2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规律11
1.3.3 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11
第2章 青藏高原城市文明与城市化发展进程13
2.1 定居生活与村落的产生13
2.2 私有制的出现15
2.3 城市的雏形17
2.4 城市的发展19
2.4.1 军事防御19
2.4.2 宗教活动23
2.4.3 交通因素29
2.5 青藏高原的城市化进程29
2.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化状况29
2.5.2 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32
2.5.3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32
2.5.4 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33
第3章 青藏高原城市化现状及其滞后的负效应37
3.1 城市化现状37
3.1.1 与全国的比较37
3.1.2 与西部地区的比较39
3.2 城市化滞后的负效应41
3.2.1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41
3.2.2 人地关系紧张42
3.2.3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43
3.2.4 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低46
3.2.5 环境和资源压力加大46
3.2.6 社会事业发展缓慢47
第2篇 发展条件50
第4章 城市化发展条件分析50
4.1 加速推进城市化的有利条件50
4.1.1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总体背景50
4.1.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51
4.1.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态移民的流向53
4.1.4 青藏铁路的贯通与高原开放进程的加快55
4.1.5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57
4.1.6 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综合分析60
4.2 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因素62
4.2.1 自然条件62
4.2.2 经济条件62
4.2.3 社会条件63
4.2.4 文化传统与习俗66
4.2.5 制度因素67
第3篇 模式构想70
第5章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选择70
5.1 不同类型城市化模式比较分析70
5.1.1 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分类70
5.1.2 根据城市化规模和结构分类71
5.1.3 其他模式72
5.2 青藏高原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72
5.2.1 显要的生态地位73
5.2.2 独特的民族文化区域75
5.2.3 突出的地缘政治地位77
5.2.4 重要的资源聚集区77
5.3 青藏高原城市化模式选择的依据78
5.3.1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地位78
5.3.2 人口规模和密度78
5.3.3 人文环境80
5.3.4 经济发展水平80
5.4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提出81
第6章 青藏高原生态城市化模式构想83
6.1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依据83
6.1.1 可持续发展理论83
6.1.2 循环经济理论86
6.1.3 生态城市理论88
6.1.4 民族地区传统的生态价值观念90
6.2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含义91
6.2.1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经济学含义92
6.2.2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社会学含义95
6.2.3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人口学含义98
6.2.4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城市地理学含义99
6.3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特征100
6.3.1 区域功能定位100
6.3.2 城市化目标特征103
6.3.3 城市化过程特征104
第7章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化目标研究106
7.1 总体目标:走生态城市化道路106
7.2 青藏高原城市化发展的目标预期107
7.2.1 城市化目标预期的依据107
7.2.2 城市化目标预期114
7.3 生态城市化的推进与农牧区现代化116
7.3.1 农牧区发展现状116
7.3.2 加快城市化进程对农牧区现代化的意义122
7.4 从青藏高原实际出发,建构牧区现代化的特殊路径124
7.4.1 构建尊重历史与文化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124
7.4.2 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进牧区发展进程129
7.4.3 以加快城市化为切入点,构建破解牧区贫困落后现状的建设模式131
7.4.4 城市化具有加快牧区现代化的内在机制133
7.5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青藏高原农区现代化进程134
7.5.1 青藏高原农区城市化机制分析135
7.5.2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构建青藏高原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142
第8章 青藏高原城市布局构想——以青海省为例151
8.1 各州地市人口与社会发育状况151
8.1.1 人口分布状况151
8.1.2 地区生产总值状况152
8.2 城市(镇)布局结构现状154
8.3 城市布局构想156
8.3.1 空间布局构想156
8.3.2 规模布局构想157
8.4 关于城市化道路的选择160
8.4.1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联程度分析,要坚持走同步城市化路子160
8.4.2 在城市化动力机制模式上,走市场引导、政府主导的城市化道路160
8.4.3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政策选择164
第9章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城市形象设计——以西宁市为例167
9.1 城市形象及其影响因素167
9.1.1 城市形象的涵义167
9.1.2 城市形象的影响因素169
9.1.3 城市形象塑造原则171
9.2 西宁市城市形象建设的总体背景173
9.2.1 城市形象研究的深入173
9.2.2 青藏铁路的开通175
9.2.3 城市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177
9.3 西宁市的自然特色定位——高原氧吧,美丽夏都178
9.3.1 高原氧吧179
9.3.2 美丽夏都181
9.4 西宁市的经济特色定位——青藏高原优势资源开发与绿色经济发展基地181
9.4.1 青藏高原优势资源开发基地182
9.4.2 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基地185
9.5 西宁市的文化特色定位——高原历史古城,多元和谐文化188
9.5.1 高原历史古城188
9.5.2 多元文化格局189
9.6 西宁市的城市性质定位——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现代化中心城市和生态城市,多元文化繁荣和谐的高原古城196
9.7 西宁的城市功能定位: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198
9.7.1 “生态西宁”建设的意义199
9.7.2 “生态西宁”创建标准201
9.7.3 “生态西宁”建设的战略思路205
第4篇 制度框架210
第10章 生态城市化模式的制度构想210
10.1 制度创新的方向和重点210
10.1.1 制度因素与城市化发展210
10.1.2 制度创新的方向212
10.1.3 制度创新的重点215
10.2 以生态特区建设为目标,构筑青藏高原城市化制度体系217
10.2.1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217
10.2.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的原因与影响220
10.2.3 青藏高原生态特区的设立势在必行222
10.2.4 立足生态特区建设,构筑生态城市化制度体系228
10.3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生态保护政策230
10.3.1 环境资源管理制度230
10.3.2 法律补救制度231
10.3.3 公众参与制度233
10.3.4 政府责任制度233
10.3.5 青藏高原生态特区建设制度233
10.4 生态城市化模式下的经济政策体系234
10.4.1 循环经济制度体系234
10.4.2 青藏高原生态产业体系240
10.5 直接作用于城市化的具体制度249
10.5.1 户籍制度249
10.5.2 就业制度253
10.6 社会保障制度257
10.6.1 社会保障与城市化257
10.6.2 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化进程的社会保障制度258
参考文献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