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导论
  • 陈柏槐主编 著
  •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1

一、“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1

二、改革给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2

三、“十五”成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4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征4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的关系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9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10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10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举措10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1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1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12

一、生产发展12

二、生活宽裕13

三、乡风文明14

四、村容整洁15

五、管理民主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17

一、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农村生产力17

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19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21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2

五、发挥各方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24

一、九棵松之路24

二、共同富裕的官桥村八组26

三、五一村,种茶致富28

四、白羊坡,紧跟市场种果菜29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31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31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31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3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36

第二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37

一、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37

二、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难点38

三、城镇化建设对策40

第三节 科教兴农战略42

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必要性42

二、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和科教兴农工作的主要成效43

三、我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45

四、进一步做好科教兴农工作的对策47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49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49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与难点52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54

第五节 统筹发展战略55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55

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问题和难点56

三、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60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63

第一节 深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63

一、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现状63

二、当前农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64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64

四、农业结构调整目标66

一、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67

第二节 积极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潜力67

二、抢抓机遇,发展棉花产业71

三、发挥优势,精深加工,发展湖北油菜产业75

四、整合鄂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84

五、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推动湖北高山蔬菜产业健康发展90

六、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水果生产96

七、发展花卉产业,拓展农业生产新领域103

第三节 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108

一、抢抓机遇,做强饲料产业108

二、科学发展养猪业,建设畜牧业强省114

三、大力发展湖北草业,综合开发利用草资源121

第四节 努力把湖北水产大省变为水产强省127

一、湖北水产由大变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28

二、湖北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难点129

三、做强湖北水产业的发展对策132

第五节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134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134

二、存在的问题和难点134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设想135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137

第一节 拓宽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137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137

二、当前制约我省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与问题138

第二节 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140

一、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建设140

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142

三、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143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144

第三节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146

一、创新扶贫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146

二、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146

三、加强农民负担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147

第六章 深化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制148

第一节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8

一、现行农村经营体制的缺陷分析148

二、当前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有利条件150

三、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有效途径150

第二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151

一、我国实施城乡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以及存在的问题152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的必要性153

三、创新机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和制度保证154

第三节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157

一、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57

二、我省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的现状158

三、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的对策161

第四节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163

一、农村金融服务现状163

二、“三农”迫切需要良好的金融支持和服务164

三、着力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体系164

第五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打造“利益共同体”166

第一节 适应农业发展形势,提高财政支农水平170

一、“十五”时期省级财政支农与农业财务工作回顾170

第七章 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170

二、“十一五”农业财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172

三、“十一五”时期农业财务工作重点174

第二节 加强高产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物质条件176

一、湖北高产农田建设现状及问题176

二、高产农田建设总体要求177

三、高产农田建设目标178

四、高产农田建设保障措施179

第三节 加强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提高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182

一、加强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82

二、建设动植物保护体系的问题和难点184

三、加强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对策186

一、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188

第四节 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188

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192

第五节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197

一、乡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做法197

二、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必要性199

三、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的对策201

第六节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204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现状204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目标205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内容206

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主要措施209

一、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先行210

第七节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210

二、农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213

三、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对策措施214

第八节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217

一、农村公路的现状217

二、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目标与任务218

三、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保障措施220

第八章 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谐农村222

第一节 实施农民健身工程,提高农民健康素质222

一、深刻认识实施农民健身工程的重大意义222

二、当前农民体育工作的现状224

三、发展农民体育的对策和措施226

第二节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228

一、我省农村社会保障现状229

二、我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30

三、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对策232

第三节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233

一、农村教育发展现状233

二、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235

三、“十一五”期间我省农村教育发展思路236

第四节 健全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239

一、发展农业信息化,健全农村信息体系的必要性239

二、当前发展农业信息化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39

三、发展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对策240

第五节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41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42

二、我省“十一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设想243

第六节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43

一、指导思想244

二、基本原则244

三、主要任务目标244

四、保障措施246

第九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2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248

一、经济状况248

二、社会条件249

三、自然资源与环境249

一、统筹协调,加强组织2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的环节250

四、政策法规250

二、收集整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251

三、筛选方案,编制规划251

四、专家评审,组织实施25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253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53

二、发展需求与条件分析254

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布局254

四、建设重点255

五、建设期限与进度安排255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55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256

第十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256

一、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257

二、转变部门职能提高工作效率258

三、动员各行各业广泛参与260

第二节 支持农村社区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62

一、农村社区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262

二、加强农村社区基层政权建设264

三、农村社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265

第三节 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参与程度266

一、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266

二、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268

三、促进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269

后记271

热门推荐